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宁波市2002-2013年数据为基础,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测算了历年宁波市各类能源的碳排放量。运用LMDI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等因素对宁波市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余年来宁波市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总量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等因素对宁波市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显著。据此,提出了宁波市应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完善政策环境等降低碳减排压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8-22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恶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备受关注,已经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东北老工业基地1997—2011年工业增加值和能源消耗等数据为基础,利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率因素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拉动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是工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因素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抑制因素,其中能源利用效率因素对工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排放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LMDI分解方法建立重庆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1997—2016年重庆人口、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人均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是抑制人均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自2010年起人口对人均碳排放有驱动因素,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随着煤炭消费比重、工业比重的变化而呈曲折变化态势.总的来说,驱动因素的作用大于抑制因素的作用,导致人均碳排放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1997—2008年间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数据,采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简称LMDI)法,对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结构分解。结果表明,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不断增加是由人口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因素引起的,其中人均GDP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能源结构的作用呈现波动性,且程度较小。本文得出如下结论,要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构建"低碳浙江"、"生态浙江",应从重新认识人均GDP、控制人口数量、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0-2011年河北省不同能源的能源消耗比例和碳排放系数,计算出总体碳排放量以及选取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河北省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首先对碳排放同经济增长拟合曲线残差序列的平稳性进ADF检验,结果表明两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建立的回归分析模型是有效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EKC曲线。同时,运用模型对河北省的人均碳排放量的峰值进行预测,EKC曲线的形状能够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的负面影响起到警示作用,对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6—2016年相关数据,运用LMDI-I加法分解法研究北京城市家庭中各要素分别对直接、间接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3年以前,北京市城市家庭以间接碳排放为主,2013年后直接碳排放量超过间接碳排放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分别是造成直接、间接碳排放上升的最主要推动因素,城区人口的增长对直接、间接碳排放都产生正向效用,而能源强度和能源转化系数的降低可以有效抑制间接碳排放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李颖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4):34-41
2005-2016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变化轨迹和LMDI效应显示,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和经济水平效应对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具有正向拉动作用,其中效果较大的是能源强度效应,这是导致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因素。能源结构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安徽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其中效果较大的是能源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居民嵌入式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MDI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入式碳足迹(EmbeddedCarbonFootprint,ECF)是居民消费的产品或服务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测量比较困难。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消费者角度研究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对节能减排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对城镇居民嵌入式碳足迹(ECF)进行测算,并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城镇居民嵌入式碳足迹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活水平效应较大,为正效应,对总ECF的贡献度是233%;碳排放强度为负效应,对总ECF的贡献度是一133%;消费结构为正效应,对总ECF的贡献度是9%。因此,政府应倡导居民节约消费,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注重交通项目的减排。 相似文献
9.
基于Tapio模型,利用1994—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并运用LMDI方法对影响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2000年之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趋于稳定的弱脱钩状态,波动性很小;能耗脱钩因子对工业碳排放脱钩表现出持续的正效应,对脱钩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排放脱钩因子;能源强度下降是推动中国工业碳减排的关键,能源结构红利和工业结构红利尚未出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工业碳排放脱钩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效应进行了经济解释,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辽宁省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辽宁省碳排放EKC为倒N形,已经经过第一个转折点,没有达到第二个转折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逐渐变缓.(2)辽宁省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变化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成影响较大.(3)最后根据分析提出了三条建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核电建设,积极开发水力、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等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低能耗高产出的行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公民节能减排意识,制定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1995—2010年天津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析,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LMDI),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实证研究,并进行情景分析,寻求天津市碳减排对策。研究发现,虽然人均GDP效应、人口效应以及能源强度效应贡献量相对较大,但结构效应对于天津碳排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对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拉动或减缓作用与低碳能源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的大小有很强的关联性。情景分析进一步表明优化产业及能源结构对碳减排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区域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能源结构、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 LMDI)构建了区域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进而以重庆市为例,采集重庆市1997 -2009年的能源、人口、经济等基础数据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随时间序列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二者的演变趋势极为相似,均表现为明显的两阶段(平稳演进和快速演进)特征.碳排放变化因素分析显示,经济发展因素对人均碳排放量的贡献值逐年增大,构成拉动重庆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效率因素对人均碳排放量发挥了较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随研究时序逐渐增强;而能源结构因素对人均碳排放量的抑制效应不太明显.最后提出了控制重庆市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能源消费行业碳排放研究——基于“碳排”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法学角度,利用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对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进行改进,编制出中国“碳排”投入产出表.从生产和最终消费两个角度设计了直接和完全碳排放系数,对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43行业进行碳排放系数的测算以及碳排放关联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无论从生产角度还是最终消费角度,电、热生产和供应部门的碳排放系数都是最高的,并且在国民经济碳排放系统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垂直专业化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地区)间的垂直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通过构建基于垂直专业化的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模型,利用可比价全球投入产出表测算并分析中国1995—2009年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考虑到各国的技术异质性,使用各进口国本国的碳排放系数测算中国的进口隐含碳,以求测算结果更加准确。研究结果表明: 1995—2009年,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程度逐渐增强,中国为生产出口产品排放了大量的CO2。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在整体上逐渐增加,其中出口隐含碳从1995年的502.12百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2 398.96百万吨;进口隐含碳从1995年的141.14百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1 423.7百万吨,净出口隐含碳从1995年的360.96百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975.26百万吨。从分行业的情况看,纺织业和光电设备制造业等部门是隐含碳的主要净出口部门;采掘业和建筑业等部门是隐含碳的净进口部门。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呈现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中国为对外贸易隐含碳的净输出国;另一方面,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占出口产品总含碳量的比重一直高于中国出口产品中国内增加值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与基于技术关系的工农二元转化城镇化动力分析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社会关系出发认为信贷作为市场经济预付资本的主要构成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起始动力。基于LMDI乘法分解可对信贷规模、信贷在不同类型城镇化间的配置结构和信贷效率对城镇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的应用统计数据进行分解。分析结论为:一是坚定不移地发展市场经济生产方式,其对我国城镇经济发展具有根本驱动力;二是防止经济体制的逆市场化倾向和大力促进城镇市场化改革是提升信贷效率和推动城镇经济发展的关键;三是增加信贷的规模,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时,有利于城镇经济增长;四是适当地引导信贷由北京、上海等一线超大城市向二三线特大和大城市转移以有利于我国城镇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以Laspeyres指数分解算法为基础的分解模型,将2006-2012年东部地区GDP的增长量定量分解为碳排放总量变化、碳排放结构变化和碳生产率变化三个影响因素之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东部各省碳排放结构的变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极少,说明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在考虑碳排放对经济发展模式影响的情况下,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发达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