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失信已泛化为社会普遍现象,通过建构社会诚信体系进行“救赎”是学界和实务界的共同主张。传统诚信观念整体性的破裂预示着道德诚信社会控制主体地位的丧失。社会分工、人口流动和个人主义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推动诚信体系重塑的关键角色,呼唤保障诚信的权威策略。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应以摆脱将“社会诚信体系”等同于“社会信用体系”的认识论错误为肇始,通过知情权、隐私权、信用权等诚信权利的实践树立国家诚信法治立场。超越法治,吸纳和借鉴“非国家法”资源,与道德教化、合作治理相结合,借力于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协作,才能成就“诚信中国”的梦想与蓝图。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艰巨而复杂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这样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混乱状态.价值观体系的混乱和分裂必然导致行为失范和社会失序.要建设现代化的、文明的、和谐的公民社会,仅仅发展经济和为社会组织“松绑”是不够的,必须重建与之相应的价值观体系.为了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我们需要进行与公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启蒙”,在精神文化层面正本清源.以诚信为理性认知观前提,以平等尊重为道德价值观基础,以正义优先为经济价值观目标,以法治为社会价值观准则,从这些最基本的价值原则做起,逐渐树立现代公民意识,这是构建现代公民社会的必要基石.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在诚信建设中的辩证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不同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条件分别造就了德性诚信和法理诚信的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的原因可从德性诚信尚未实现现代转型和法理诚信原则“纸面化”、规则匮乏两方面加以解读。加强诚信建设,塑造公民的诚信人格,既要重视道德与法的独立作用和价值,又要促使道德与法的良性互动、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社会的诚信问题与诚信法律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种意义上说,“失信”是任何商品经济社会都存在着的一种客观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社会,诚信问题仍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分析了诚信缺乏的主要原因,诚信与法治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法律信用规范和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有关的古训世代传承,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忠孝明义”等构成中华民族文化.诚信,历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是衡量华夏子孙基本道德品质的天平.诚信在当代中国仍然是公民道德规范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可见诚信对个人,甚至对支撑一个国家发展的至关重要性.而让人痛心痰首的是中国正在遭遇一场“诚信危机”,从关乎人民身体健康的瘦肉精火腿肠、染色馒头、硫磺生姜的食品安全问题,到“虚开增值税发票案、基金黑幕、足球黑哨”等危害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再到最让人羡慕和期待的“象牙塔”也充斥着诚信缺失的不正风气: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开虚假证明骗取国家助学贷款,造假简历等等.高校学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关注大学生诚信问题并进行诚信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及接班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现代诚信与传统诚信具有开放与封闭的分野,因而现代诚信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突破传统的亲缘、地缘等封闭关系。当代中国现代性诚信缺失主要原因是公权力机构社会公信力下降、经济领域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及市场社会发育的不健全。因而能够促使当代中国现代性诚信成长的对策性因素应该是大力促进上述相关因素的改革及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方式的差异性比照,探究了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危机的根源,从中考证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建构的基本理路,厘析制度安排与主体德性两个维度构筑诚信社会的价值合理性基础与方法论判据。指出今天诚信亏缺是传统机械密合社会迅速解构的必然结果,是传统生存方式被釜底抽薪后的制度规范上的阙失。诚信社会建构无疑要仰仗制度安排与重构,但只有当社会的"游戏规则"浸淫着正义精神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失信制约机制时,才能真正提供诚信的制度保障。与之并举,道德的主体性特征,决定了道德主体内在向度的诚信价值建构的合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向传统教化方式的简单回归,它不刻意追求社会大众的德性崇高,而是吁求市民社会日常生活的理性与规范。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领域出现了公共权威弱化及其流失的现象,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本文认为,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公共权威,需要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体现现代民主精神的公共权威———法理型权威,确立法理型权威,必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国家机关建设,强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权威;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使法律意识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内化为公民的共同信念、民族精神、社会共识和集体文化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原因方面的分析,认为:中国的传统道德是建立在自然经济为主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很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新的道德观念又未深入人心,道德“空档”的出现及多种道德观念的并存成为一种必然现象,所以,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重视诚信研修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大量研究表明,诚信的缺失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入WTO,国际社会呼唤诚信中国,而诚信中国需要各级政府率先垂范.因此,塑造政府诚信迫在眉睫.就政府诚信危机的表现,阐析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会计诚信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国会计面临“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大量失真是不争的现实,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文章分析了会计诚信危机的现状、原因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危害,提出了破解会计诚信难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诚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社会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 ;主要内容包括经济诚信、政治诚信和思想文化诚信。社会诚信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然和社会基础 ,有其客观条件。我国在加入WTO的今天 ,进行社会诚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挥第三次分配对建设廉洁社会的推动作用,是党的十九大会议明确提出的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效率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议题。厘清第三次分配对中国廉洁文化和机制的作用与边界、构建新时期廉洁文化体系,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依托力量,故此整体审视廉洁文化研究状态并把握其学理向度尤为紧迫。首先在理论基础层面,应探讨廉洁文化理论的整体构建,清晰廉洁文化体系因何而建和如何以建的问题。其次在制度构建层面,须阐明廉洁文化机制的运行机理,明确廉洁文化机制中主体是谁、任务是什么以及形态和功能有哪些。最后在实践发展层面,要重点强调第三次分配赋能廉洁文化理论和机制的作用,实现廉洁文化理论与机制研究从学理向实践的跃迁。  相似文献   

14.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创建学习型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本质要求,是站在社会可持续发展高度的富有时代精神的战略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必然要求。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时代性的、社会性的大课题,本文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对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学术失范是当前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公害,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学术造假、成果剽窃、署名不实等。学术失范不仅造成了社会道德滑坡,也危害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优化学术生态,以学术规范匡正学术失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学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社会的构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创建学习型社会,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反映了时代的进步,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富有时代精神的战略要求。我国建立学习型社会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三个社会发展目标”和艰苦奋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等“三个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这“三个社会发展目标”需要艰苦奋斗作动力支撑。为此,必须在强认识、树形象、讲沟通、求实效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现阶段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诸如假“LV包”、“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毒毛血旺”、“染色馒头”等假冒伪劣产品、欺诈行为以及破坏正常市场秩序的现象,进行了经济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予以传承和发扬的。在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研究生作为国家未来科研及经济发展的攻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所以对他们开展品德素质培养,特别是诚信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分析了社会信用环境缺失状况;阐述了中国传统诚信与和谐思想;提出了建立信用体系的设想,从关爱互助出发,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