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三大戏剧体系”说源自1962年黄佐临的《漫谈“戏剧观”》中提出的“三种戏剧观”,此后孙惠柱先后提出过两个版本的“三大戏剧体系”,当前又逐步转向聚焦梅兰芳体系,引申出对京剧艺术表演体系、古典戏曲表演美学、戏曲表演体系等的讨论。理清“三大戏剧体系”的缘起、衍变及其论争,有助于深化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梅兰芳与中国戏曲美学关系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戏剧本质论主要体现在关于戏剧结构、戏剧性、戏剧表演体系等具体论述中。该文对戏剧结构学说中的“综合艺术说”、“三位一体说”、“三个圆圈说”等主要观点,戏剧性学说中的“动作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说”、“对话说”、“仪式说”等诸种解释,以及表演体系说中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等世界三大表演体系进行述评,揭示了戏剧理论界对戏剧本质认识的历程、意义及其局限,指出中国民族戏剧体制对理解戏剧本质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薇 《社区》2014,(23):16-17
2014年是梅兰芳诞辰120周年。梅兰芳是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也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其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兰芳现已成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象征,他在北京生活的半个世纪,留下了许许多多传奇故事和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4.
彼得·布鲁克从批判僵化的传统戏剧开始,通过对阿尔托“残酷戏剧”的接受和实践,旨在探索一种能够表达全世界人类心灵的普世戏剧。  相似文献   

5.
当代戏剧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生过多场戏剧论争,反思从"戏剧观"争鸣到"三大戏剧体系"争论中阿尔托的中国遭遇,有助于廓清其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轨迹,并揭示出当代戏剧生态难以承载乃至漠视残酷戏剧的必然和悲哀。在某种意义上阿尔托是一杆标尺,中国对这位戏剧先知的接受程度有多深,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中国戏剧的未来有多远。  相似文献   

6.
有学者认为,东方戏剧只是为阿尔托提供了想象性资源,"东方主义"的狭隘偏见是其理论的起点。这一判断并不符合实际。阿尔托对东方戏剧的了解相当有限,确有误读,但带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倾向的"东方学"与阿尔托的理论建构并无关联,阿尔托对东方是仰慕的,他捕捉到了东方戏剧的某些重要特点及其与西方戏剧的重要区别,其中有些领悟比较深刻。  相似文献   

7.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同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中国的梅兰芳并称世界戏剧三大流派。布莱希特十分推崇白居易。  相似文献   

8.
杨维祯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同时又是戏剧理论家、戏剧活动家和散曲作家。他的曲学思想涉及戏剧功能论、曲体源流论、散曲风格论三大方面。他认为戏剧功能主要是“讽谏”,曲体源自《诗经》、《离骚》,再由古乐府演变而来。他提出了散曲中的“奇巧”风格,他的这些曲学思想由于有丰富的创作实践为基础,对明代的曲学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在元明之际的剧坛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齐如山对民族戏剧形式的贡献 近代三大戏剧学家——王国维、吴梅和齐如山,或对古代戏剧形式进行理论上的概括、总结,或在实践上直接推动戏曲的戏剧化进程,都有许多重要贡献。王国维开创了中国戏曲史这门学科,吴梅对传统曲学作了最后的梳理,齐如山协助梅兰芳把中国戏剧推向世界。今天,进一步探索中国戏剧源流,搞清楚民间戏剧与士大夫戏剧之间的关系,准确估价中国戏剧在世界戏剧中的位置,搞好中西戏剧文化的交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0.
1940年代末梅兰芳先生“移步不换形”的戏剧改革理论一提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原本是一个纯粹的艺术上的问题,由于和意识形态牵扯在一起而变得复杂化。但历史和实践证明,“移步不换形”的戏剧改革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本文试图探讨这一理论的实质内容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程砚秋不仅是梅兰芳的徒弟,而且更是梅兰芳的对手。在程砚秋最盛的时候,梅不得不暂时后退上一步半步。梅程间有矛盾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甚至在程砚秋逝世一周年时,周总理举行小型宴会招待程砚秋的家人时,还对一边作陪的梅兰芳说:“其实程砚秋对你是很尊重的,他的传记中几次提到你对他的帮助……”梅兰芳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中央监察体制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中央监察体制复杂多变。先秦时期以规谏为主 ,秦汉到隋唐谏官、御史、封驳官三大体系职掌逐渐分明 ,宋金至元明清谏官、御史、封驳官三大体系回归合一。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是规谏人主的制度 ,而不是御史制度 ;谏官、御史、封驳官三者关系的变迁反映了“否定之否定”、“御史主线”、“对监察官自身监察不断强化”等规律。这些规律的出现与丞相制、三省制、内阁制等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本期我们采访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化妆师佟凤翔、服装师郭春慧,以及“大管事”李春林的孙子李正森,请他们来谈谈梅兰芳大师在服化道方面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梵剧《沙恭达罗》的显在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戏剧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沙恭达罗》是其最重要的分支古典梵语戏剧中最优秀也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本。该剧受到西方的广泛欢迎,获得了世界级的声誉。与其它两大戏剧体系的优秀作品一样,《沙恭达罗》在叙事方面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它的序幕叙事非常独特,不同于西方的歌队叙事,但与中国的“先声”叙事、“传概”叙事等相似。其用以叙人、叙事、叙景和叙情的独白、对白、旁白等都十分成功。长时空独白叙事、插曲叙事、幕后语叙事等也是该剧的重要特色。其剧名和幕名叙事是其它戏剧体系的作品中十分罕见的叙事类型。除第一文本叙事即主体台词叙事以外,《沙恭达罗》的第二文本叙事即舞台提示叙事也比较成功,但不太全面  相似文献   

15.
《舞台生活四十年》是由梅兰芳口述、许姬传记录整理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戏曲家回忆录。著作采取口述笔录与个人传记相结合的写法,按照学科理论来审视,属于口述历史的研究范畴。述作者以科学而独到的实践方式,在口述访谈、著述体例及戏曲的口头述录等方面颇具开创性,堪称“口述戏剧史”的经典之作。该著对于研究梅兰芳的生命史、演剧史以及中国戏曲史均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新时期的研究应从中借鉴有益经验,助推现代口述戏剧史的探索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元曲史上,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的杂剧一方面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另一方面,三大家创作时也都考虑到了戏剧语言的特殊性,因此他们又自觉或不自觉地趋向于“文”与“俗”的融合。达到了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说”受到严峻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要客观地承认“三大组成部分说”的历史合理性,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维度,对其进行重新理解和建构。本文有创新性地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结构体系的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内容,“三层次”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弹指一挥间”,五十年岁月匆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泰州,这块曾经孕育了一代戏剧大师梅兰芳的热土,已初步发展成为“工业布局合理,商贸市场繁荣、基础设施配套、科教文化兴盛”的美丽城市。 植根于这块沃土上的电信事业,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地级泰州市成立以来,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亦迸发出勃勃生  相似文献   

19.
仔细阅读了发表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98年各期《戏剧叙事学研究》专栏中的论文,感到受益匪浅。这些文章涉及西方、印度和中国这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从文本叙述和舞台叙述两个方面入手,紧紧围绕显在戏剧叙述、潜在戏剧叙述和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特征,对某个时代、某种...  相似文献   

20.
晚明戏剧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思想内容单薄平弱;二、形式技巧刻意求工;三、“巴洛克”式特点。本文拟从阮大钺、吴炳等戏剧创作所体现的“巴洛克”现象入手,略陈浅见以期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