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远未完成。因此,国内社会工作的教学和研究相对还比较落后,基本上还处在译介西方、港台经验的阶段。这是就整体而言的。就局部来看,社会工作还存在这样两种情况,一方面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很难指导中国的社会工作实务,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工作者积累的很多鲜活经验没有被概括和提升。这种理论界与实务界分离、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状况,在上海、北京等社会工作先进地区的表现比较明显。社会工作的这种两难困境,在社会工作行政研究领域也有充分的体现。目前国内对社会工作行政的研究,可以大致划分为以…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行政作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之一,一直以来都没有像其他社会工作方法一样获得同样的发展与重视,相关研究也少见问世。社会工作行政人员作为社会工作者和机构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及与其对应的双重职业伦理,使其在工作中面临着比一线社工更多、更特殊的伦理难题。效能与效率的优先抉择、服务案主与社会控制的平衡、专业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冲突是三个社会工作行政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伦理难题,缓解和消除这些伦理难题,需要各方协同配合,是一项长期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在政府巨资购买下呈井喷式发展态势。文章借助参与观察法,提出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在行政运营上存在以下困境:组织架构同质性有余而本土化不足;从业者偏少,职业倦怠出现;决策欠缺长远性、科学性规划;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和利用低效;信用监督机制缺失等。这些不足在个案——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得以验证。化解的对策是:重视绩效评估,提升容忍区下限;重视信用监督,力求公开透明;增加从业者数量,倡导开放式沟通。  相似文献   

4.
行政约谈制度的构建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客观要求、行政争议减少的可行之路和行政效率提高的重要保障。目前行政约谈的相关法规或文件已经涉及各领域,集中分布于机关工作、环境保护、税收、财政、价格、工业管理、质量、卫生等具体行政法部门。2010年以来约谈之风一发不可收,成为广泛试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制度。在行政约谈欠缺法律规定作为上位法的情况下,行政约谈实践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公益优先原则、行政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自愿协商原则。建议行政约谈更多采用平行式运行模式,并引入第三方机制监督约谈过程,维护行政相对人在约谈中的平等地位,防止损害第三人利益,规避行政约谈的异化风险。  相似文献   

5.
西方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并未遵循客观公正的新闻理念,存在大量抹黑、污蔑、攻击报道对象的现象,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新闻帝国主义。西方国际新闻有一整套话术,如制造冲突报道、新闻专业主义和价值先导等,这些话术表象背后的本质则是新闻帝国主义。新闻帝国主义符合列宁对帝国主义五个特征的描述,是帝国主义的延续,在国际新闻领域总是能看到这五种特征相对应的现象。新闻帝国主义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背后有西方中心主义、霸权主义等的思想在作祟。对新闻帝国主义必须进行阻击,以此才能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维护广大的国际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6.
行政私法合同是行政私法行为一种形式,其理论缘于德国行政私法理论,为满足"给付行政"期待而适用的一种新型的合同类型。行政私法合同在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公用事业服务等给付行政领域广泛适用。行政私法合同区别于传统的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是政府以对公民"生存照顾"实现为目的而与之签订的,具有公私法权利义务混合性特点。行政私法合同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以国家对公民的生存照顾实现为保证,双方当事人在公法上一方为履行职责,另一方则享受权利,而在私法上则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平等。行政私法合同虽以"生存照顾"为前提,但遵循偿付公平的原则,因而另一方当事人须进行对价支付。  相似文献   

7.
作为具有自觉生态意识的生态文学文类大致发轫于18世纪的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是西方新兴工业技术革命催生的新型文学产儿,并伴随人与非人类世界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持续恶化而日渐兴盛。它通过描写非人类自然世界及物种之间的关系,探究人之肉身和精神对自然生态的依存并反映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纠葛,深挖生态危机的历史文化根源,开展对阴冷的启蒙现代性和张狂的工业技术文明的全面批判、深刻反思、执着纠偏,探寻走出生态危机的文化路径。其体裁庞杂多样,风格诡谲多变,非人类自然世界总是其关注的焦点,对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世界间的永续和谐共生的追求始终是其不变的宗旨。本文将对生态文学的缘起、演变、界定、创作及其前景做简要探讨,以期对国内生态文学的研究和创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城市旅游的缘起、特征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对旅游者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一种以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新式旅游即城市旅游得以产生并发展壮大起来。城市旅游在空间分布、资源组合、功能发挥、活动类型和要素集合等方面,有着与其他旅游形式不同的特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铺开,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经营管理水准的不断提高,将使我国的城市旅游有着更为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正经历着新的变化.全球化提升了社会工作的价值,使社会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化,也极大地丰富了社会工作的内容.与此相伴随,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发展出了新的教学内容、模型和实践.社会工作的日益国际化趋势,以及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值得我国社会工作者和教育者的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行政环境的变化是行政职能变迁的原因,具体表现为:变化相对"先进"的行政环境要素是推动行政职能变迁的动力,运动相对"滞后"的行政环境要素是阻挠行政职能变迁的障碍,行政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探讨与研究中国行政职能变迁的动力与障碍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纵向穿越全球化横向发展空间时 ,因全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必然引发中国社会基层公共管理权力的社会化 ,引起一般社会关系及权力结构的重组 ,引发中国传统民政工作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转型。这一客观的历史进程正促使国家力量对转型社会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这一必然的、已经发生的现象、趋势与进程 ,或许将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国家与各平等社会主体之间依法自治的责、权、利有机统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和社会良性运行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工作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近代从西方传入的专业社会工作,另一个是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分别对应着中西方社会的传统特质,即乡土社会与工业文明,这是探讨中国社会工作历史起源问题的两分法.扶贫济困成为政府责任,是社会工作兴起的最基本标志.根据这样的概念界定,可以把本土社会工作的起点前移到宋代,如此就可以进行中西方社会工作历史起源问题的对照、比较,形成一条关于中国社会工作起源和发展的完整线索.  相似文献   

13.
儒家人格思想: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儒家历来注重人格培养问题,并为此探讨了许多实践的方法。与西方人格理论相比,儒家更注重培养人内在的仁性自觉,强调在社会关系与交往中成人。鉴于儒家人格发展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影响极为深远,其深刻而切近的思索对本土的社会工作实践来说,实是不容忽略的宝贵资源,也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重大创新。社会工作是一种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在目标和功能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社会工作想象力是一种视野和能力,基于社会工作想象力的启发,社会工作对人类社会的多元异质性理解和对重大时代主题的关注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可能”的逻辑基础和价值本质。确立包容性社会发展道路、完善服务型治理方式、培养社会工作者的“心智品质”是推动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可为”的重要操作方略。在社会工作想象力的启发下探讨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可能与可为既有利于社会工作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治理创新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部地区社会转型 ,社会福利面临重构 ,由此可能带来西部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 ,有效筹集和发送社会福利 ,就成为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 ,社会工作的开展将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是当前社会救助政策实践的重要创新,有利于减缓政府行政资源与管理事务之间的矛盾,通过多样的服务满足被援助对象的多元需求。作为一种新生力量,面对社会情境的复杂性、贫困治理转型、经济和资产保值、社会工作者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面临诸多挑战。必须把握好新的发展机遇,结合已有社会救助机制选好介入路径;同时,考量不同参与政策的针对性并重视价值、重视自我反省与情境分析,拓展未来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国内外学界主要提出了社会安全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保障体系管理等一系列社会管理的具体领域.本文对国内外学者主要社会管理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并对社会管理理论中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社会工作实务开始由星火式的点状分布走向燎原式的系统发展,兴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达到两百多所,社会工作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社会工作的这一跳跃式发展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展开,得益于政府、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境外社会工作界、传统工作体系、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建构了中国的社会工作,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这一发展要求专业教育工作者由以往推进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从而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为主要目标转向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归为两类:技术问题和价值观问题。其中,技术问题是相对客观、明确、易于把握的,而价值观问题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模棱两可和难以把握,能否恰当处理价值与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决定实务工作成败的关键,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中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如果说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中国社会工作培育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专业价值观教育是延续专业特色的根本保证,是有效进行其他专业教育的前提基础,是稳定专业队伍的基本手段,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