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陶东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60-70
“失语”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论界广泛流行的一个词,其含义有相当的分歧。本文集中分析了“失语”论的内在矛盾性,并认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涉及到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矛盾紧张,指出了化解这种紧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曹顺庆教授提出失语症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最严重的问题后,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失语症”是结合中国文论发展历史与现状提出的符合中国现当代文论实际情况和发展特征的命题,但命题本身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等。解决失语症需群策群力,发展比较文学变异学,构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目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亟需扩展翻译与国际发表渠道,构建中西文论对话机制,推动中国文论“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论副词“倒”的语篇功能——兼论对外汉语语篇教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小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以往对“倒”的语法意义的归纳有欠精当 ,“倒”的基本语法意义应是“表示对比”。“倒”在语篇中有四种基本模式及其语篇功能。当“倒”独用 ,在语篇的上下文中没有较明显的隐含的对比项时 ,是“倒”的基本语法意义的派生用法 ,在句中起增强相应的语气的作用。此外 ,“倒”在语篇衔接中具有灵活性以及“倒”的分布有时还与对比项的语意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松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12-17
研究毛泽东的鲁迅论可以推进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的历史景深.二人思想的契合反映了毛泽东的思想具有深刻的"五四"新文化内涵,二人思想的歧异反映了毛泽东政治理念的工具理性.毛泽东对鲁迅评价的演变轨迹体现了革命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的形成裹挟着个人意志与历史逻辑的悖论,该矛盾的解决可以释放出"五四"文化与毛泽东思想遗产的当代能量. 相似文献
5.
论官的“得”与“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得”“德”相通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理念,也是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表达。“得”“德”统一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是官德的基本问题。“得”“德”相悖必然导致权力的异化,导致官德的沦丧 相似文献
6.
鲍远福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22
与传统文艺形态的表意方式相比,新媒体文本实现了“语图关系”向“语图间性”的“过渡”和“转向”。从跨学科的视角看,新媒体文本的表意实践力图建构一种“语图间性”的理论模型,表现为“望文生图”“读图思文”“图文悖谬”“图文互见”“文嵌图内”和“图溢文外”六种批评模式的多元互动。“语图间性”模型是对现代传媒全面参与文艺实践的学理阐释,也是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体系创新和范式转换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晓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2-17
明末黄宗羲、王夫之的学说,在辛亥革命时期分别被立宪派和革命派赋予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内涵。与洋务运动以来提倡的"中体西用"说不同,黄、王二氏的学说是长期被视为传统政治边缘的异端和叛逆思想,他们重新进入了清末知识界的话语系统,成为宣传君主立宪和民族革命的利器,这种"现代革命"的中国式表达,是中国谋求民族性自身的现代性转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韩湖初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0(1):1-7,16
从《山海经》的背景、过程和内容等方面分析论证,认为当代学术界把该书定位为“语怪之祖”是不正确的,应视为“信史”.并认为由于定位的错误已经给研究带来误差。 相似文献
9.
占升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常宁方言中“得”的能性表达主要有助动词和补语标记两种用法.作助动词用时构成“(不)得 V”格式,作补语标记时构成“V(不)得”、“V(不)得O”、“V得OC/VO不C”、“V得/不CO”等格式.“得 V”一般用于疑问句、否定句中,使用范围受限;“V 得(CO)”使用较自由.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出现在“得 V”中,“V 得”中的 V 只由动词充当.“得 V”一般表主观能力和对客观事件能否实现的主观估测;“V 得”既可表主观能力、推测,又可表客观可能和情理许可.二者分工除部分重叠外,处于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刍议——兼论“物的依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龙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1):60-67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代性“物的依赖性”的症候入手,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物的依赖性”的普遍特质、发生机理和历史意义,从而创立了自己的科学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物的依赖性”的理论。从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历史上看,马克思的“物的依赖性”的理论虽然内涵十分深厚,其地位和意义却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其光芒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被所谓“五形态理论”遮蔽了。“物的依赖性”的理论堪称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精华,对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现代性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具有极重要的思想价值。“物的依赖性”理论的当前意义主要是要正确对待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应该从人类历史长远发展的尺度认识“物的依赖性”,充分理解和积极利用世界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重建中国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许家庆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76-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各州为了吸引公司注册,在公司法上展开了竞争。这种竞争是"底线竞争"("向下的竞争")抑或"上限竞争"("向上的竞争")一直存在着争议。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关键是要看在公司法的基本矛盾中应当如何取向:一方面,基于平等的主张,保护包括小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防止内部人控制;另一方面,基于效率的主张,促进公司管理者更为便利地行使权力,保证公司创造社会财富。法律的目标在于强调哪个方面?联邦化,抑或地方化?股东保护,抑或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保护?等等。这实质上是法律理念的一个矛盾。 相似文献
12.
王建疆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6-14
该文从对《老子》版本的辨析入手,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人生境界而非单纯的功利思想。这个人生境界的审美性质就在于它超越了条件限制而符合人生最高理想的绝对自由,其审美特点就在于无目的的合乎审美目的。“无为而无不为”表面上看是一个逻辑悖论,但实质上却展示了人生境界经由修养途径达到审美境界的必由之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思想在庄子“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人生境界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对今天仍具有启迪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沿着“付费意愿-环保行为-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的研究过程,利用OLS和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生态服务付费意愿与环境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付费意愿的村民有更强的环保意愿和倾向,能通过促进自我环保行动、带动邻里行动及配合监督村干部行动,实现意愿到行为的外化,同时通过环保基础、资金保障、制度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机制等村庄保障的调节确保付费意愿外化为行为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提升。意愿外化为行为并非一直有效,付费意愿对环境效果提升效应因地区、意愿强度、环境水平和人居环境整治类型的异质性而不同。即是说,只要“意愿-行为-效果”的路径畅通和村庄基础等外部情景保障到位,就可通过提高村民环境保护的意愿,使得意愿外化为主动参与环保行为和影响他人环保行为,从而提高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尧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5-8
教育评论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对教育文化进行鉴别、评说,产生社会舆论作用,从而使教育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自身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教育评论要大力评论优良的教育文化,以向群众推荐优良教育文化为己任,但也要勇于批评不良的教育文化。依据教育规律对教育文化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评论本质,要求教育评论必须实话实说,但实话实说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是要切中社会主义教育文化的脉搏,分清是非,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张家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300-303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呈现分类管理、开放利用的特征,而国内人事档案管理呈现集中统一、封闭管理的特征。国家人事档案在利用方面存在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单一和管理方式落后等主要问题,因此,提出了以充分利用为目标的人事档案改革新路径:树立新服务观,适度公开人事档案;建立管理新模式,适应人事制度改革;搭建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培养新素质,开发特色信息。 相似文献
16.
康苗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1):89-90
戴望舒前期诗歌内在精神的指归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 ,在寻找和流浪之间 ,在逃遁和无可逃遁之间关注和探寻 ,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内质和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王建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2):75-78
著名的RZH解悖标准内含一个重要内容———逻辑矛盾消失。而黄展骥先生却指出坚持不矛盾律的普适性是形式派的“解悖偏见”。本文分别从形式派解悖方案并未压制矛盾、并未攻击稻草人等方面 ,与黄先生商榷。文章最后指出 ,否认不矛盾律的普适性也未必能合理解悖。 相似文献
18.
刘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29-132
金代初期的诗坛是“借才异代”的时期。许多汉族士人因各种原因羁留于金朝,对乡国的怀念和仕金的无奈时时流露于笔下,表现为其诗歌中浓重的乡关之思和无奈仕金又心怀愧疚以及仕与隐的彷徨与痛苦,形成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的人文景观。在这些金初诗人中,以宇文虚中和蔡松年为代表,他们的心态体现了金初诗人的典型心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