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关注质量,保障质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主题。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推进四川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四川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必须转变质量观念,牢固树立多样化、科学化的现代高等教育质量观;发展多元主体,积极发挥政府、学校、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健康高效运行;加强制度建设,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支持性政策环境;重视理论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保障体系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高等教育评估是一种崭新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必 须以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为保障,以社会对高校的教育质量监督为重点,同时加强政府对高 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3.
中外合作办学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为保障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教育部通过评估来促进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分析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现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经验,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要明确评估职能、完善评估体系以及创造评估文化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4.
提升新疆教育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相适应的能力,必须确保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相适应。应坚持把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作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坚持民汉兼通、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积极有效地推进双语教育;实行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参与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巩固和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重点突破中等教育阶段发展“瓶颈”,大力普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核心,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是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课题。运用历史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探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变迁历程——从高校自治到二元体系的建立,再由二元体系向一元体系转变,最终形成了目前以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为主、外部评估为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借鉴英国经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应该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法规体系,规范质量保障工作;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及管理的自主性,加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发挥专业中介评估机构的优势及作用,形成多元评估主体与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已倍受世界各国关注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迫切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在二十一世纪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到 2 0 1 0年跨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目标的途径是 :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完善收费教育的改革措施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实行多种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 ;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质量与数量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对矛盾,扩招既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也带来一系列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要实现数量与质量同步提高和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念,坚持质量优先;优化办学结构,突出办学特色;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8.
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要将"规模、结构、特色、创新"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抓好以下四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坚持内涵发展,大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二是推进协同创新,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三是推动开放办学,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9.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机制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根本途径,质量文化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与灵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但其中的质量文化建设较为薄弱,因此,应以质量文化建设为重点,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深人开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铸魂工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定的指导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尊重认识规律,以人为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通过健全社会教育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建设,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推进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巩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它包括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高校外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评估是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方式。按审核模式进行教学工作评估,是以学校主体为前提、内涵建设为主题、人才培养为重点、提高质量为目的,其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尽管该体系的标准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特色自主确定,但它必须满足质量保证体系的最低要求,即质量保证模式。因此,建立一个质量保证模式,对按审核模式进行评估至关重要。文章就这一主题做了深入探讨,并针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出了一种质量保证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略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质量保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面向大众化、普及化的核心课题。具体言之,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包含市场取向,质量保障制度化、法律化和规范化,发展多元保障主体,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及信息网络质量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故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问题成为其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质量保障已经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关于质量保障的探索主要集中于外部质量保障和自上而下式管理的内部质量保障,缺乏由下至上的反馈监控机制;为探索创新型质量保障途径,将在分析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经初步确立,但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强化质量是学校发展生命线的意识、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采用合理的质量保障形式、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保障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其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质量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包含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质量保障两个部分。它们是一个阴阳依存、互为共生的整体。但是现实中这两者之间却存在主体意识模糊、社会评价单一和自主性缺乏的悖论。为了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本文提出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质量保障应该"以内为主、以外促内、内外并举"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质量保障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全程。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过去30年中我国实施政府主导的、以外部保障为主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这一体系体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取向,保证了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质量,但是,也在一定程度阻碍了研究生培养主体的质量自觉意识和质量自律机制的培育。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看,大学形成维护质量的文化信念,建立一套特色化的、严格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是我国研究生质量保障制度革新的原点和基石。  相似文献   

17.
加强社会问责、强化教育质量保障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解读《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评估实践的分析》一书,着重介绍了为什么需要进行系统层次的评估、运用什么方法来评估教育提供者和鉴定学生、怎样选择评估模式等高等教育评估领域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为借鉴美国高等教育评估经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新建本科院校不断增长,教学质量问题随之增加,亟需通过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其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客观分析了成都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举措、取得成果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其质量保障体系改进与持续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阐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如何构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一直是人们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该文在分析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概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发展动向,认为在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跨越的历史时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