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不朽著作《史记》是“成一家之言”的划时代的作品。“一家之言”熔铸在《史记》中,表现为他对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伦理各个领域的观点,内容极其丰富。这里仅就他的文学观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2.
生死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司马迁和《史记》更是无以回避。探讨分析了司马迁之生死观在《史记》中的体现及内涵,并略论了司马迁生死观对儒道两家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司马迁对汉武帝是有肯定、支持、赞颂的,但更多的是否定、反对、批判的态度。这主要是司马迁的政治思想同武帝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在《史记》中体现的礼学思想展现出它受儒家学说影响的一面,本文拟从礼之源、作用、礼治理论等方面对礼学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是《史记》中很具特色的篇章,也是司马迁创立的经济史专章,其中包含了司马迁进步的经济思想,是他整个历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道德观具体表现为从人性自利论的高度肯定了人们趋利求富的行为是道德的,只有从发家致富的手段上才能区分出道德与不道德,并进而认识到仁义道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道德观具体表现为从人性自利论的高度肯定了人们趋利求富的行为是道德的,只有从发家致富的手段上才能区分出道德与不道德,并进而认识到仁义道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史识体现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撰述宗旨上。《史记》的记述以人物为中心,创立了新的成熟体裁,记载了众多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人物,这是历史编纂思想的一次升华。探讨司马迁的历史见识和《史记》历史编纂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历史编纂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五帝本纪》作为《史记》开篇之作,被誉为“中华正史第一本纪”,历来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史记·五帝本纪》体现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学术研究方法,主要体现为资料收集的广博性、田野调查的广泛性、甄别选材的严谨性、研究思考的深入性等方面.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学术研究方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秉笔直书,更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体现,对于当今学术研究仍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编选《司马迁史记名言录》,这在司马迁研究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事,“韩城市司马迁学会”的同志们,在研究中开拓出这一新领域,这对领会《史记》要义,弘扬司马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实在可庆可贺。  相似文献   

13.
<史记评林>诸家评点中"文章之法"与"叙事之法"两种批评焦点的并行运用,或可被视作叙事文学批评史上从传统的"文章之法"向"叙事之法"转变的过渡性特征.它后来发展成为金圣叹、毛纶及毛宗岗父子、张竹坡那样较为成熟的"叙事之法".其中对于<史记>"正体"、"变体"之分判,体现出明代评点者对于叙事文文体性质的关注,亦显示出他们对于何为"正体"、何为"变体"有着自觉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正"、"变"分判中,确立了传统叙事文写作之典范,此为明人评点<史记>在文学批评意义上的重要贡献.由于这样的发现和关注,<史记>作为传统叙事文之典范,其文学性质及意义得到了有效的彰显,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史记>所代表的中国叙事文学传统及其性质的理解.就这一点而言,<史记评林>在传统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官书》“记国家大礼”,由此可见司马迁把天事当作重要的政治内容载入史册。司马迁作为太史令,“掌天时星历”之职,《天官书》可认为是他的述职之篇。由此,可以把《天官书》作为考察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思想的主要视点,从中可以发现,《天官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司马迁的天人感应思想、通变思想和大一统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司马迁,字子长,《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均无“字”,此始见扬雄《法言·寡见篇》及《君子篇》。今陕西韩城人,《自序》云:“迁生龙门。”《汉书·迁传·颜注》:“龙门山,其东则在今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和班固在撰史的过程中,以史学家的眼光,在宏阔的历史进程中,吸收一些非正统文化的因素,广泛搜集并记述了大量的民俗资料,反映了历史进程中多方面的民俗事象,体现了史家论俗的眼光和意识.同时,二者在对民俗及其功能的认识、民俗与地理环境关系、礼俗及乐俗的见解等方面又形成了各自的民俗观,推动了我国民俗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界对<史记>的篇章结构未给予充分的关注.我们强调了一种分析十二本纪划分的方法.并详尽的论证了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儒家的胜利、朝色的选择、封禅之举、政权的膨胀以及封地的废止等方面上的相同处,由此提出"司马迁笔下秦始皇的事迹受到当时汉武帝的影响并作为汉武帝的警示"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集中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司马迁对汉政权现存制度的态度问题;二、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评价问题。下面分三个层次来论述。一、以史为镜,详述当代史事竭尽全力述史的司马迁,没有象贾谊,晁错那样留下专题政论文,但司马迁对现实政治的热情和研究比贾晁更系统、更全面、更具有理论性。《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云:“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这段话鲜明地表现了司马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论证了司马迁写《史记》的基本原则:一是司马迁坚持了“实录”与批判的精神;二是进行了实地的调查考核工作;三是写社会史十分注意思想流派的变化,四是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有意把历史作为人们的一面镜子;五是特别称颂秦汉大一统事业,使历史著作能起到促进各民族团结统一的作用,六是在忠实记载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暴露了统治者的罪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