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上儒家关于民众道德教化方式的省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儒家关于民众道德教化的方式可以梳理为五种类型。这些道德教化方式表现出 ,“德治”是实现民众教化的基本方式 ,“孝悌”观应该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道德教育其实质是教育人如何去“爱”人和“敬”人 ,将家庭“孝悌”伦理视作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础 ,可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统一和一元 ,但也造成了“孝悌”观念泛化的流弊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公平的本质属性 所谓“公平”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公正、平等”的意思,它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古老的道德范畴。古往今来,有许多学者对之从不同角度作了大量探索,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观点,诸如平均主义公平观、等级主义公平观、功利主义公平观、人道主义公平观等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观念反映制度”和“制度适应观念”的原理来考察社会主义公平,可以说它是充分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精神的价值观念及其据以对社会权  相似文献   

3.
研究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可以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个角度来梳理,探究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有何用”“如何用”的基本观点。其中“认识论”是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起源、前提、精髓、特征等的认识,“价值论”是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和作用等的认识,“实践论”是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用、实践等的认识。以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有利于克服各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论调和观点,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进而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适应行为是幼儿社会化的前奏,也是幼儿逐渐融入新环境的必备条件。在和谐视角观照下,影响幼儿不适应行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幼儿身心发展不平衡、社会适应能力欠缺、自然适应能力薄弱。据此,教师和家长可依据 “和合观”、“和处观”以及“和生观”等培养策略来加强幼儿适应行为,从而促使幼儿自身身心、幼儿与社会以及幼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布贝尔的师生关系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布贝尔的师生关系观跳出了以往狭窄的师生关系观的窠臼。他从关于人、关于人的关系世界的理念出发,把师生关系视为一种纯粹的、十足的“我—你”关系,亦即“对话”、“包容”和“共享”关系。他认为,这种关系须通过以下四条途径来达成:1.确立“人”的存在为教育之本的理念;2.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3.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4.调节好师生之间的距离。布贝尔的师生关系观对我们认识、研究和建立真正的师生关系观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君主是专制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与国家的治乱存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淮南子》在总结前人君主观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建立起自己的君主观体系。它的君主观体系强调“道”之于“治”的功用。围绕着“道”,以“治”为重心,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治在道”,即君主的产生、君主的素质、君主的统治方式。  相似文献   

7.
青年马克思的时代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幸福时代”、“时代精神”、“历史时代”和“时代问题”等思想内容。青年马克思认为风尚纯朴、积极进取、人民具有自由和人民优秀品质得以发展的时代是“幸福时代”,论证了所有人成为“自为的存在”实体的“时代精神”是可能的,明确指出“人的解放”已经是“历史时代”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提出“问题”是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还要求每个人都做当代历史的“同时代人”。青年马克思的时代观在不断探索演进的过程中,具有了自身的思想特征:综合社会不同层面来阐释时代,划分时代的标准具有综合性,没有把某一层面的尺度绝对化,从总体上看具有科学性;从社会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把握时代问题,把时代精神看成是历史总体性的存在,运用“主谓颠倒”的方法分析时代,分析时代的方法具有总体性、相互性和唯物决定论性质;其形成和发展与唯物史观的萌芽是一体的,具有探索性、具体性和实践性。青年马克思的时代观对于构建马克思时代观的内容体系具有理论意义:可以构建评价幸福时代和时代批评的理论,构建阐释时代精神的理论,从时空、社会、历史和主体四个维度构建把握时代问题的理论。青年马克思的时代观对于解决...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是一门关于如何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的学问,它是一种理念、一个过程和一项技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多元思想的交互影响,教学设计正向更高水平、专业化、多样化发展。从生态学视角看,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因此从教育生态学视角解读英语教学设计中的“生本理念”、“对话意识”和“动态评价”,既为教学设计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又有助于更新外语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其中,生产力问题是联系科学观、技术观与历史观的纽带。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技术观和历史观三者的统一,从而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一元论特征。从时代背景上来看,它又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高度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这三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来回顾办公方式和办公空间的发展演变情况。由此得到若干启示,提出设计师应重视新材料、新技术与新设备对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影响,应树立融建筑、景观、室内、家具及陈设于一体的整体设计思想以及在环境整体意识指导下的辨证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数字化社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设计的形式和内涵都在发生变化,当今电脑正在以指数速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相关信息产品的升级和淘汰问题,给“绿色设计”带来挑战和机遇,文章着重探讨了数字时代绿色设计的原则和新方法,如:模块化设计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绿色设计、虚拟设计对绿色设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问题的考察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实的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必然的个人”、“偶然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等发展状态。通过对“现实的个人”这几种不同发展状态之间的关系的梳理,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的个人观。马克思的个人观对于探讨和思考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消极自由观与积极自由观是当代西方各种自由观分歧的焦点,而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自由与道德、自由与能力、自由与市场三个方面。这两种自由观各有得失,消极自由主义者所确立的物理主义的自由观虽然实现了客观性和道德中立性,但它不过是一种对个人价值、基本利益和需要漠不关心的“流浪汉式”的自由观;而积极自由观虽然关注权利、财富和机会的分配制度,但它是一种求助于人性论和价值观的高度规范性的解释方式,难以使自由主义成为客观的“科学”。最后,文章指出了双方发生理论分歧的现实基础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4.
人性研究是运用一定思维方式展开的关于人的哲学研究。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既有的人性研究有两个历史类型:一是运用经验思维形成的发生论的人性观,是把人生之初具有的规定性当成人性的人性观;二是运用抽象思维形成的本质论的人性观,是把与人的诸种现象相对立并规定这些现象的人的本质当作人性的人性观。在今天的科学眼界内应当运用具体思维建立规定性的人性观,以揭示人的蕴含着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特殊规定性和相互间的差异性的特有共性为己任的人性观。这种人性观的具体内容就是人的自觉行为主体观: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在一定遗传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环境中广泛吸收社会文化而形成的追求创造实现价值的、人性与个性统一的自觉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同时有着三重生命,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指人的肉体生命;社会生命指人的社会存在;精神生命则是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形上思考,是生命最终的精神皈依。生命观因此就是对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这三重生命的观点与看法。“贵身”的自然生命观、“虚静”的社会生命观和“死而不亡”的精神生命观共同构成了老子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已婚女性有着诸多的要求和规范,达到这种要求和规范的,即成为“贤妇”。这种对已婚女性的要求和规范,反映古代社会中的“贤妇观”。时代不同,人们的贤妇观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辽代石刻出发,尤其是以墓志铭为中心,来具体探究辽代社会中的贤妇观。通过这些石刻资料,我们可以认识到,辽朝时期的贤妇观主要体现在女性的侍养舅姑尽妇道、辅助其夫尽妻道、生育子嗣尽人道以及治理内务尽才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又称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笔者将影响产品周期长短的因素分为“硬”因素和“软”因素,“硬”因素指产品的材料、加工工艺等。文章从非典型角度——给我们以触动的史实及设计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影响产品生命周期的“软”因素,并将“软”因素归纳为设计师的道德及其设计哲学、社会的流行文化以及大众的情感需求三点,以期引起人们对绿色设计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因此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是学界论及中国传统设计时常用的术语,然而多数只是从传统设计产品的外在形态上作表面的阐述。通过对《考工记》里的车的象征意义作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当时“天人合一”造物观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19.
社会本体论是当代形而上学和社会科学哲学的前沿领域之一,围绕社会实体的物质构成与物质组合论题,“云景观”的一系列思想实验成为该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并由此形成了两条进路:一是分体论分析,它关注事物的组合是否受到某种限制;二是同一性分析,它关注时空偶合对象是否存在某种同一性标准。然而,基于分体论同一性的主流立场难以回应来自“构成无需组合”以及“构成并非同一性”这两个原则的挑战。分体论同一性的两个方面都假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因此关于云的稳健实在论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相对类别同一性”概念,为此需要引入“可能世界”的概念。借助爱泼斯坦社会本体论中的“锚定-奠基”模型、巴恩斯的“本体论涌现”以及达斯古普塔的一般主义等理论资源,能够克服主流立场背后预设的还原论和个体主义倾向。由此观之,对“云景观”的这一探索路径不仅适用于诸如云这样的自然种类,而且能有力地刻画社会事实和社会群体的本体论特征。同时,社会事实和社会群体的“云景观”思想实验还必须基于对分体论同一性论题的拒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他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系统表达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和质量观。本文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课程与教学体系建设、课程实施和质量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课程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