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国内对"新批评"译介,存在着"观念至上"的倾向,即过度强调对其批评理论的译介,严重忽视了其批评实践的价值。这一倾向的后果是,既影响了国内学界对"新批评"的认识,又严重制约了我们对"新批评"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改变"新批评"译介、研究和运用中的"观念至上"倾向,使其真正"中国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随着汉语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唐诗语言研究亦逐渐得到重视。不过,从总体上看,其研究仍显滞后,这直接影响了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白居易诗歌为例,其语言通俗、语料丰富可靠,且出现了大量新语词。这些语词或可增补《汉语大词典》未收词目,如"分诀"、"荒狂"、"静尽"、"寄问"、"妓席",或可添加其未收义项,如"第一"、"大采"、"破漏",或可为其提供或补充书证,如"騃童"、"道程"、"肝家",或可纠正其不确释义,如"故故"、"轻欺"、"饶"、"新蝉"、"云碓",因而在唐诗语言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X什么X"是疑问代词"什么"构成的结构式之一,上世纪80年代随着学者们对"什么"研究的加深,对"X什么X"结构式的研究也逐步增多。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在现代语言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对其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蔬菜为代表的农副产品销售价格上涨与波动,已成为推高我国CPI的重要因素和重大社会问题之一。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学者在其"产生原因"与"治理对策"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但仍存在"对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度研究不足"、"对诸因素的性质研究不足"和"对构建我国蔬菜的产供销运行与调控体系的目标模式研究不足"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缺陷;从"影响力度"、"因素的性质"和"引起菜价非良性上涨因素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与分析,提出了改革和构建我国蔬菜产供销运行与调控体系的目标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1951年秋,正当全国各地按照中共中央要求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之际,"三反"运动开始了。这样,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又插入了"三反"运动,而且一度成为其主要内容。知识分子的"三反"运动一般经历了反贪污、思想批判和组织清理三阶段。反贪污阶段较为独立,而思想批判和组织清理这两个阶段又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合二为一。厘清知识分子中的"三反"运动,研究其特点,无论是对"三反"运动还是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漂泊与皈依:论萧红在流亡中对"家"的悖论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萧红童年生活的分析,研究了其对"家"同时充满渴望与抵触厌倦的矛盾心理及其成因,指出这种对家园的双重态度形成了萧红在流亡中对"家"的悖论性书写,使萧红的"家园"书写充满了张力。  相似文献   

7.
"年"兽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时间,但是近些年才有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过分析。该文试图用弗洛伊德后期的理论,通过比较几个不同版本的"年"兽故事,来分析以过年仪式为背景的"年"兽故事产生流传的本质原因——俗民通过自然灾害的替代"年"兽来释放焦虑,获得心灵的安宁与愉悦。  相似文献   

8.
以农村居民的礼品消费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来自湖北3县市调查数据,探讨态度、从众、文化价值观和购买情境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礼品消费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态度"、"从众心理"和"文化价值观"对其礼品消费行为倾向有显著影响,其中"态度"的影响最大;而"购买情境"对其行为倾向几乎没有影响。研究农村居民的礼品消费行为对于丰富农村居民礼品消费行为的理解和认识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城市的研究历来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一块重要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美国的中国城市研究经历了西方中心论下的"冲击——回应"、"中国中心观"和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模式。在这种种模式演变中,来自法国的年鉴学派对其施加了重大影响,促使其形成向下、向内、多向度的发展趋势。年鉴学派影响下的中国城市研究成果在美国中国学界引发了热烈讨论,促进了该领域及美国中国学的整体发展,甚至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反响。扼要梳理美国对中国城市研究的主体线路、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讯问笔录"篇章文本由于其特殊性和保密性,广大学者对其语言篇章研究较少,更多的是写作的规范和格式。本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五百份真实的"讯问笔录"做定量研究,挖掘了其词汇语法和篇章等的模糊性,并提出了模糊消除的策略方法。该研究旨在促进司法取证和司法公正,维护法律尊严。  相似文献   

11.
虚词“者”的一种常见用法,是用在疑问句、反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这时“者”字属句尾语气词,它能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还能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这些用法都来源于能构成“者”字词组的“者”字,是结构助词“者”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法界关于"呢"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语用的角度,重新考察疑问句句末语气助词"呢",认为它是疑问语气词,有时也能传达其他语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晋语志延片方言的“噻”类语气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语志延片方言“噻”类语气词可用于单、复句的诸多句类句法环境,其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联系邻近方言和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其来源应该是近代汉语假设语气词“时”、“价”连用后合音并语法化所形成的形式,而且是语法化程度很高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阳泉方言语气词的时体功能,认为这一功能除受自身因素影响外,还受句中其他成分的制约,其表时体的功能是非积极性的。文中详细讨论了每一语气词的时体意义,并指出语气词“来”、“嘞”、“呀”在绝对时制关系中形成了一条时间链。  相似文献   

15.
关中西部方言判断句末的语气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方言区西部肯定式和疑问式判断句末尾往往有语气词出现,如户县等处的判断语气词是“一块”,眉县等处是“一个”,宝鸡等处是“哩开”,陇县固关镇是“哩该”。“哩开”“哩该”的“哩”是“一”字增音所致,“开”的本字是“块”,“该”的本字是“个”。关中方言区西部肯定式和疑问式判断句末尾有语气词出现的根源,是受共同语里所具有的“你以为他是什么好东西?二流子一个”一类句式影响并且长期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湖北利川方言中,“哈”是一个很重要的语气词。语气词“哈”由来已久,至今仍普遍使用,生命力很强,在各年龄段的利川人的日常交际中出现频率很高。语气词“哈”在利川方言口语交际中的存在形式多样,位置灵活,功用各异。在利川方言中,语气词“哈”具有多方面的语用功能:用于疑问句句末,以寻求确认或推进交流;用于祈使句末,以形成合作商榷的氛围;用于陈述句句末,以重复或核对信息;用于句中或小句末,以提示注意或停顿。等等。此外,语气词“哈”在使用中还有几种特殊情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Be-型虚拟语气次分为强制性虚拟语气和程式化虚拟语气,反应了话语者态度的中立性,体现了事件的真实性和有效 性。在文本及各类话语中使用虚拟语气,可以区分话语细微含义,表达情感意义,重构知识体系,达到一定的审美、认知和心理 效果。  相似文献   

18.
探讨英汉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句子隐含的情态含义进行外化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的研究多局限在对句子的表层进行分析而总结出翻译技巧,实际上也可以从动词进行式、句式、语序、用词以及标点符号等几个方面进行英汉互译中句子情态含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古典文学界把意象当作意境的构成元素是值得商榷的.在实践上,意境理论不能概括所有的中国诗歌,存在大量有"象"无"境"之作;在理论上,意境与意象在适用范围、内涵、性质、形象的审美特征上各自有别.这说明,它们是并列关系.在文化变迁中,意境取代了意象,从玄妙难解走向生命体验,显示着意境对意象的超越,这也同样证明它们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进一步加强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实践的结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三境说”,具体内容包括“物境”、“情境”、“意境”,其中的“意境”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理论范畴。王昌龄是用“意境”来概括诗歌的第一人,具有首创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