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震动.引起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样的,文章主要论述信贷经济下,一国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在信贷经济下,由于世界货币的流出及其长期存储,使得货币资金与贷款发生错配,从而导致特定时期的信贷缺口.本文研讨了信贷缺口产生机理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观点传真     
《四川统计》2009,(5):4-4
华尔街危机尚未见底;金融衍生业务不能越“红线”;货币危机或将上演;甲型H1N1流感对中国经济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3.
观点传真     
《四川省情》2009,(5):4-4
华尔街危机尚未见底;金融衍生业务不能越“红线”;货币危机或将上演;甲型H1N1流感对中国经济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4.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一次凸显了金融统计制度在宏观经济统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货币与金融统计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它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评判依据,为个人理财提供对称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热钱危机初现端倪,其已构成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巨大隐患,同时也威胁着我国的货币安全,积累了货币风险.文章利用LOGIT模型优化信息系统、建立风险预警机构明确预警主体,为构筑有效的货币安全预警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朱志刚 《浙江统计》2008,(11):13-14,25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全球各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变化。与以往传统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风险通过各级金融衍生产品传递给全球,使得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金融危机集中体现出来,造成了难以计量的经济损失和对市场的巨大冲击。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在金融市场最为发达、金融产品最为丰富、在全球金融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美国,对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打击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下金融危机的金融及贸易渠道动态传染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金融危机四阶段周期理论剖析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通过构造金融渠道危机传染模型及贸易渠道危机传染模型,时20国集团国家金融危机隐蔽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深化期和危机恢复期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结论:金融渠道具有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贸易渠道具有次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传染性变化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渗透同步;贸易渠道传染性周期演进滞后于金融渠道;金融危机恢复期宏观经济变量显著性增强,表明调节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降低金融危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央行应对银行挤兑,卖出储备干预外汇市场维持固定汇率的理论模型,提出货币国际化、金融稳定和外汇储备需求规模变动的实证检验假设,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发现,与外汇储备的进口交易需求相比,当前金融稳定动机更能解释处于动态转变过程中的外汇储备规模需求;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出于金融稳定动机的储备规模需求越小;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储备规模在1993-2001年经历了从进口交易需求到金融稳定需求的转型;国际货币发行国储备规模则主要由金融稳定因素驱动。金融危机前后,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金融稳定驱动因素更加明显。因此,适度规模外汇储备有助于金融稳定,金融稳定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经济实力增长有助于顺利实施货币国际化进程。而货币高度国际化后,将会逐步减少外汇储备的金融稳定需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国际准则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中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这标志着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在国际接轨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虽然在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的整体框架设置方面.基本达到了国际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和细节问题上,与国际标准仍存在较大差距,不便于进行国际比较.文章对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IMF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从框架设计、货币统计、金融统计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了加快完善我国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反映、评价、比较各国金融运行状况,编制并颁发了《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和《货币与金融统计编制指南》。文章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展示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MFS的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国际接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接轨的背景;详细介绍了《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的基本框架;从统计框架、统计内容、机构部门设置和框架设计的依据四个方面将MFS与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框架进行比较;提出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接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崔名铠 《统计研究》2015,32(6):20-27
货币与金融统计(MFS)是宏观经济领域四大国际统计规范之一,其最新成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于2015年推出的《货币金融统计手册与编制指南》(MFSMCG)。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MFS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就其所形成的趋势性特征进行归纳;其次,跟踪MFSMCG的进展情况,关注其与SNA等国际标准相互协调的外在要求,以及其为适应金融市场中所出现的各类新情况而不断修订的内在逻辑;最后,对照MFS国际标准来审视我国现有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并提出加快推进金融统计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群羊行为是产生自我实现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研究政府如何通过金融市场来阻止群羊行为以防范货币危机.同时,我们还指出政府应该通过一些政府决策来支持利率保护.  相似文献   

14.
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中最容易产生严重问题的部门。20世纪90年代,波及诸多国家的区域性金融危机就发生了三次,1992年暴发的欧洲货币危机使大多数欧共体成员先后遭受影响:;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不仅影响了拉美地区,还使其他各洲的诸多国家受到冲击;1997年,开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即使经济实力异常强大的日本也未能幸免。金融领域的不安全隐患及其表现形式金融领域的不安全隐患有很多种类型,主要有:(一)货币流通量失控。是指货币增加量严重超过经济正常运行需要。物价快速上涨是其必然后果,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物价飞涨。引发货币流通量失…  相似文献   

15.
林谦  王宇 《统计与决策》2007,45(14):50-53
本文详细介绍了金融危机早期预警系统模型(early warning system,EWS)的主要内容、预测机理、基本模型和方法、发展方向,并认为,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以及EWS是以已经发生过危机的国家为基础建立的预警体系,所以若直接运用国外的预警模型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危机的状况和程度进行监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货币总量统计在货币政策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于2000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准则——《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简称MFS),它无疑是各国编制或公布经济和金融数据的指南。在探讨国际准则MFS货币总量界定及其选择标准的基础上,评价国际准则MFS货币总量测度方法,从中得到启示,以期为中国货币总量的测度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过去面向金融领域的统计一直被称为"金融统计".2000年,自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颁布世界上第一部<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简称MFS)准则后,我国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开始出现一个新名词"货币与金融统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货币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实际作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的方法,综合传统的货币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对货币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从建国以来的资料入手,考察了中国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波动的相互关系,利用模型对货币供应冲击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广义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作用递减的结论,并运用指标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与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19.
货币统计是宏观经济统计的一个专门领域.自从IMF在2000年正式推出<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简称MFS)之后,MFS已被IMF许多成员国承认并采用,成为许多国家规范货币统计的基本框架,也是我国货币统计改革应当遵循的国际准则.  相似文献   

20.
货币危机(currency crises)通常用 来指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的突然崩溃。70年代末以来,鉴于货币危机的频繁爆发,有关货币危机的文献急剧增加,出现了强调政府宏观经济决策与稳定汇率政策之间的不协调的国际收支模型①和把货币危机解释为政府进行成本/收益相机抉择的结果,强调货币危机预期自我实现性质的预期模型②。上述模型在解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和1992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是很有价值的,但无法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做出解释。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国家在危机前都没有出现低增长、低投资率、高赤字、高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