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烫粥就是回锅的剩粥,不少人吃了烫粥会感到“辣心”,吐酸水。 老秘书集多年工作与生活经验之大成,把那些照抄照搬撰写讲话稿,让领导讲过又讲,听众听过又听,听得“翻胃”的现象,叫做“吃烫粥”。这真是一个精妙绝伦的比喻,特别是饱尝秘书工作酸甜苦辣的秘书人员对此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讲话稿“吃烫粥”有多种多样。隐性的,有结构上的雷同:连篇累牍摆成绩,轻描淡写说问题,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2.
《决策探索》2011,(7):91-91
有人说,酒就像一碗粥。此话不无道理。酒就是一杯多种风味物质熬制的“粥”,但,“粥”也各式各样,“粥”中“料”的多与少,熬“粥”的方式都决定了酒风味的丰满度与和谐度,决定了好喝还是不好喝。中国名酒中,有一种酒以“料”多、“熬”制方式地道而著称,它就是古井贡酒·年份原浆。  相似文献   

3.
<正> 有一则“抢炕头”的笑话,很有意思: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对老夫妻为抢一个热炕头,争吵得不可开交。老头说:“柴火是我拾的,理当我睡热炕头”。老婆说;“炕是我烧的,该我睡热炕头才对”。两人说的似乎都很有道理,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这样,连争带吵,大半宿的时间白白过去了,热炕头变成了凉炕头,俩人连觉都没有睡成。热炕头,在老俩口的“消耗战”中晾凉了。  相似文献   

4.
张昌辉 《科学咨询》2010,(18):121-121
初中思品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有一个本质功能——育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说来,思品课非但不能“死”,还要倾力让它“活起来”,要让思品课有吸引力,有活力,让学生喜欢。基于此,思品课教师必须围绕上述成因,突破旧教法,实践新课改。  相似文献   

5.
霞飞 《领导科学》2005,(24):36-38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关锋、戚本禹干了不少坏事,因此,在1967年8月和1968年年初,中央先后处理他们之后,“王、关、戚事件”便在历史上记下了一笔。但是,对“王、关、戚”这种排列法,关锋却不赞成。关锋说过:“王、关、戚”实际上应该是“戚、王、关”,戚本禹虽然在他们三人中职务最低、资历最浅,但他担任过毛泽东、江青的秘书,地位特殊。当时,就连陈伯达、康生要见毛泽东,都要通过戚本禹。有一个事实似乎印证了关锋的这个说法: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重新审理“王、关、戚”一案时,对王力和关锋没有判刑,而对戚本…  相似文献   

6.
人们知道蜜蜂家族中,一窝蜂里只能有一个王,要是出现两个王,强者必定要把弱者咬死。在这上面同类相杀,是一点儿仁慈也不会有的。昔阳在陈永贵执政期间也发生过这么一场“残杀”。张怀英,是陈永贵承认的最亲密的战友。他是昔阳人,1953年在大寨所在的昔阳一区当中共区委书记,  相似文献   

7.
<正> 在熙熙攘攘的王府井百货大楼,73岁的陈红瑛老人话语问充满了惋惜地说:“厂子怎么说倒就倒了呢?这可是咱北京的一个老品牌啊!几十年了,我们街坊四邻用的可都是这剪刀。”“王麻子歇了,黑老虎完喽,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唉!老祖宗的东西……。”二环路边,一位遛鸟的老先生对着他的鸟感叹道。 “虽然王麻子剪刀厂破产了,但这只是企业的破产,不会影响到王麻子这个品牌的生存,王麻子也绝对不会消失。”白锡乾语气坚定地对媒体表示,“王麻子一把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七人分粥的故事,可以说 明制度的重要性。从前,七个 人组成一个小团体,他们共同生活。 在既没有称量的工具也没有带刻度的 容器的条件下,只能制定一种分粥的 办法,力求做到公平合理。由于七个 人都有自私的毛病,又不想因为分粥 不均而散伙,于是想了各种分粥的办 法。 最初,他们推选一个人负责每天 的分粥。但是,其他六个人很快发 现,负责分粥的主持人给自己的多。 换一个人也同样如此。他们认为,这 种分粥制度不好。因为谁掌握分粥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与王麻子们一样体尝到企业破产痛苦的还有一个局外人: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十八子”创始人李辉。“可惜,真的很可惜!”“我一直羡慕王麻子品牌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和王麻子合作,‘二子’携手闯天下,就是想用文化提升十八子,用机制带活王麻子,实现双赢。在国际上只靠一个品牌去单兵独斗是不行的,走联合之路、打造一批真正的‘中国制造’名牌,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本来是谈好有一个结果的,现在……。”寥寥数语可以窥见李辉去年心中的无奈与失望。 王麻子和阳江十八子的合作谈判,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家专做肉粥的小吃店,自开张以来,惨淡经营,生意一直不太好,困境中,店家没有气馁,他从顾客的口味需求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小题大做,把单一的“肉粥店”做成了“百粥店”。根据时令的变化,适时地推出鱼片粥、果料粥、人参西米粥、一品瑶柱粥、怀山滋补粥等百余种粥谱,结果,生意顿时红火起来。 店家取胜的手法告诉我们,经营之道,贵在创新,其  相似文献   

11.
<正>曾经有一则故事在网上广为流传,还被誉为十大经典管理故事之一: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阉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  相似文献   

12.
朱晓平 《领导科学》2003,(20):12-13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是社会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经营管理学飞速发展,创下了许多管理学定律。这些定律虽大都来源于西方国家且多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但笔者认为,其对我们各级领导进行行政管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也有着很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分粥理论在肯定人的利己性的前提下,要把一桶粥平等地分给五个人,方法之一是选其中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分,结果是一人喝饱四人挨饿;方法之二是选一人分另选一人监督,结果二人喝饱三人挨饿;方法之三是一人分粥四人到场监督,结果粥还没分完就哄抢起来;方法之四……依照这个思路似乎永远无法做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官本位的传统的国家,“官面子”之大自不待言。面子最大、最威风十足的“官”,当然要数那些个垄断了第一人称“朕”(秦以前人人可用,秦朝开始为皇帝专用)的皇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士之滨,莫非王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的官面子大矣哉!从皇帝往下数,各级官员的面子也都大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要想打造出具有神韵的语文课堂,就必须让语文教学回归语文的本真—“读”之本色、“品”之本味。唯有读可以铸造语文万紫千红的春天,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天堂,追逐七彩的人生梦想;唯有“品”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发现办公楼前的草坪上有三只烟蒂,于是叫来办公室主任,让他通知当日值班人员与部门负责人开会。人到齐后,我招呼与会人员跟着我绕着草坪走一圈,弄得大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半圈下来,一位部门负责人发现了一只烟蒂,忙拾了起来。大家好像顿悟到了什么,把另外两只烟蒂也拾了起来。我郑重宣布:会议到此结束。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清洁是现场管理的必然结果,要强调全员参与。我用“转圈”的方法提醒我们的管理者一旦认识的“圈”扩大了,就能更清楚地知道“圈”外更多的内容,使我们从“转圈游戏”中感受管理的乐趣。一些企业在管…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09,(18):150-150
酒香里的“国家机密” “国家机密”可谓是远离大众的一个禁忌领域,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神秘得几乎不为人所知。但偏偏有一种“国家机密”,不仅可看,而且可闻、可品、可鉴.这就是被列为“国家机密”的名酒——贵州董酒。  相似文献   

17.
忍痛割爱     
一天,我和老同学王有利在街头相遇,一起到一个小酒馆喝酒聊天. 在吃饭过程中,王有利见我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就问:“你这是怎么了?” 我说:“没事.反正你也帮不上这个忙!” 我这样一说,王有利反而来劲了:“你不妨说说看!” 我说:“你看,我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县政府机关工作,当初大家都说我很有发展前途,可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一个小小的副科.丢人啊!”  相似文献   

18.
苏艺 《决策》2023,(8):20-23
<正>天长市是全国有名的“智能仪表之乡”,经过40多年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产品门类全、应用范围广、技术水平高、竞争力较强的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新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王大珩曾经有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中国科学技术要像蛟龙一样腾飞,这条蛟龙的头是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则是蛟龙的眼睛,要画龙点睛。”作为安徽的“东大门”,天长市三面被江苏环绕,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高邮湖、芡实以及民歌《茉莉花》,这座城市带有着深深的淮扬文化印记。但在婉约秀丽的背后,  相似文献   

19.
赵赛波 《领导科学》2013,(13):27-28
"和尚分粥"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老话题,这显然也是个执行问题。和尚们能不能根据方丈的要求,把粥公平分好,这就涉及执行力问题了。执行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有的老板都很关心这件事情,并常常为此伤透脑筋:一项新的政策出台以后,总是歪嘴和尚念经,执行起来走了样;公司决定下来的事情,常常难以落实。就算是一件小事,也是拖了好长时间都解决不了,而且没有主动反馈,非要等到自己过问才能知道。这无疑是因为执行力有问题。如何提升执行力呢?"和尚分粥"可  相似文献   

20.
李政权 《经理人》2005,(3):82-83
为什么老板健康有问题,企业的健康也出了问题? 宏图公司曾是F省的民营企业标杆,宏图董事长王德也曾被不少人誉为“F省民企之父”、F省“钛王”以及中国“钛王”。宏图公司始创于1984年,其崛起得益于F省的第一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中国最大的钛生产基地的投产。这个年产13000吨钛渣的钛冶工程项目,在得以正常经营的每一年,都能为宏图带来数千万元的收入。然而,这么一个民企大王,却因热衷政治,因老板王德健康出问题,而关门倒闭,爆出了另类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