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通过阐述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从而提出了党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同时,阐明了党内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内和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激发社会活力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激发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自身方面的活力,正确处理好社会活力与社会稳定、团结和睦的关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树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93-9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利益和谐,是政治稳定、社会秩序运行良好的保证,利益和谐,是保证公平正义、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钥匙,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因此,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4.
孔祥峰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4):75-77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既是社会文明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问题日益凸现: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地区差异日益扩大.我们要加强国家的再分配职能,建立有效的收入调节机制;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编织"社会安全网";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对实现社会公正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航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其基础是法治。法产生和存在的依据是调整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社会矛盾的本质是利益矛盾,而法正是通过权利与义务来调整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法是正义的体现,法治是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与诚信友爱的根本条件。和谐社会构建需要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文明作为基础,法正是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基础和前提。自然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重建人与自然平衡,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保证。 相似文献
7.
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伟武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1-13,1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而要建立和谐家庭,做父母的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其次要处理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最后要大力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努力实现社会风气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激发社会活力.文化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重要组成,它是内在于社会整体活动之中深层的、精神性力量,隐性地影响着特定社会整体活动的演进历程和方向.在明晰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现状及特点的前提下,尊重和保护西北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确立多元化倾向中的主导性要求,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注重文化创新机制建设,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石——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32-34
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要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从劳动关系生成的市场环境入手,从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者、用人单位或雇主)的博弈对比力量出发,通过政府(第三方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或雇主)及工会组织(协调主体)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郑旭峰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8-7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和谐,制度具有了“和谐性”特质才能科学、公正地规范、调控各种社会关系。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制度间的失衡与悖论对社会关系的有序与和谐形成了制度性障碍。基于理性价值与现代技术双重支点的制度创设与制度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即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及个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可以表现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水平、个人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但彼此之间又能够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包括保持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心理学出发,这三方面的工作除了物质、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确保这些努力能够被个体准确感知和把握.心理学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领域包括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研究、对个人成长与成功的研究以及对团体动力学的研究.解决和处理好我国心理学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顺利完成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惠琴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71-75
培育和谐的社会心态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由于经济领域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管理和制度建设不力、文化建设滞后及人们的心理预期和认知偏差等原因,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通过协调多种利益关系、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塑造和谐人格等途径培育和谐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和谐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以"和"安邦、以"和"治国、以"和"齐家、以"和"平天下,乃中国先人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胡锦涛同志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强调创造性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建设国家,按照和平、和睦、和合、和谐的精神办事,以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和谐意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发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136-1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构建“和谐意识”,把和谐的理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在当前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出增强十二种意识,即:差异意识、包容意识、共生意识、合作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民主意识、发展意识、稳定意识、改革意识、学习意识、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15.
和谐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课题组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2):5-7
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设和谐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和谐统一战线的作用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易泽艳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4-17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现代舆论监督则是协调公民与政府关系和谐的重要动力.同时,它作为制约公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普遍的、平等的有效监督手段,其功能与民主治理下的社会和谐发展是一致的.缺少舆论支持的社会不可能和谐,舆论监督己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人的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玉腾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18-21
和谐社会孕育心理和谐,心理和谐造就和谐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石,人的心理不和谐引发社会不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8.
周小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5):47-50
文章从汉语词义的角度解释了和谐的含义,指出权利是和谐社会的媒介——只有权利和谐才有社会和谐。文章论述了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几组权利之间的和谐: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强势群体之间的权利和谐;应有权利、法定权利与实有权利之间的和谐;原权利和救济权利的和谐;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之间的和谐;私权利与私权利、公权力与公权力及私权利与公权力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杜文雅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并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因此必须认真采取对策,协调新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兴利除弊,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长期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0.
梁志敏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3-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文章认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首先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这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