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有为师法西学的历程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蕊 《中州学刊》2003,(2):111-114
在中国近代学习接受西学的知识分子中 ,康有为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他不但学习介绍了西方的人文思想 ,而且在他自己的活动中又实践了这些理论。尽管他的实践有成功也有失败 ,但事实反映的却是康有为对祖国、对民族前途的担忧和关注。正是因为如此 ,康有为成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略论康有为的对外开放思想陶水木作为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康有为,他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他的这部分思想遗产,对于弄清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对于当今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大同书”是康有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但同时却也是长久被误解和曲解的著作之一。就在最近的一些涉及“大同书”的文章中,也还有这种情况。例如,有人说“大同书”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有人却说它是没有现实社会基础的“游离了的学说”;有人认为康有为著书目的是为了“给中国资产阶级指示出路”;有人却确信著书目的是为了“欺骗和麻醉人民群众,以缓和人民革命高潮”。很明显,这种种不同看法造成混乱的感觉。实际上,“大同书”的内容和特色是它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比较集中和没有掩盖地表述了康有为前期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如果说,在“戊戌奏稿”及其他著作中,康有为是最後总结了整个改良派现实的具体政治纲领;那末,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却是最先企图予改良主义以空想的最高目标。这两者有着大的距离和矛盾,(正是这种距离和矛盾迷惑了许多人)但同时却又是有机的统一。一方面,在“大同世界”的空想中,处处潜伏着软弱妥协的改良主义思想实质;另  相似文献   

4.
<正> 康有为哲学思想表述上的一个特点是:大量借用古代和西方哲学及自然科学的名词、概念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就决定了康有为思想形式的模糊性质.但是,与康有为借用西方自然科学的术语相比,他更多地是沿用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和范畴.在中国古代的哲学里,本来就存在着哲学思维的模糊倾向.到了康有为,又借用旧概念去说明新的世界观,在同一概念上旧内容与新含义往往并陈着,而人们又往往习惯于用原来的意思和规定去理解这些概念,这就加深了康有为思想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5.
闫海涛 《理论界》2001,(6):8-1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文认为,江泽民这一思想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过去的80年,我们党始终坚持了“三个代表”,因此我们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次伟大转折;二是在新的世纪,我们的党要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既是维新变法、学习西方的先驱,又是反对革命、拥君复辟的主将,晚年的康有为,早已被时人视为保守落伍,但他秘而不宣的《大同书》却表达了一个富于批判性的激进的社会理想。这些矛盾纠结,无疑增加了人们对他的思想作出统贯性说明的难度。本文拟从康有为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潮三大主流的关系入手,去分析康有为思想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和基本观点,深刻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是我们理解体会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的一把钥匙。仅从报告在对时代问题的准确研判、对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历史担当方面看,这篇纲领性文献鲜明地表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矛盾观、人民观。首先,在时代观视角上,对时代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对当下中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作出准确把握,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历史观特别是在时代观上的充分自信。其次,在矛盾观视角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深刻分析,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观点。再次,在人民观视角上,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层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彻底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也彻底地体现了党的宗旨意识。总之,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是一个命运多舛、灾难迭生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纷登、人才辈出的时代。当许多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致力于从政治体制上变革中国的同时,严复却匠心独运地希冀从意识形态改观中国,他在思想领域里的突出贡献使他能够超出同时代的许多先进人物,引人注目地跻身于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四大代表之列,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一道在近代历史舞台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英名。  相似文献   

9.
文学生活: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民族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文学经典,当下社会的文学生活成为决定民族文化的当代传承的最重要因素,关注文学生活,也是警惕文学研究的非人文倾向的重要课题。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阅读,其深度和广度深刻反映出时代思想的深度、文化传承的广度,也包含着时代的处境、走向等诸多问题。近百年来,当下是读书最好的时期,也是读书最难的时期,正是时代危机的征兆、缩影,也提示着时代的出路。社会的文学生活是多方面的,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增添了很多新因素,包含较为复杂的矛盾。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使得城市的文学阅读数量远超过农村,而他们阅读取向与白领阶层等之间差异的缩小,反映出当下中国的文学阅读已脱离"乡村中国"的传统,开始了其"城市化"进程。关注社会的文学生活,并非要以某种一统性组织文学生活,而要守护阅读的独立性、多样性,在保护和拓展中让文学阅读真正成为个人自由的空间。当下的文学认知度反映出文学生活处于媒介场和商业消费的巨大影响之中,更需要我们以"手工作坊"式的努力去培育良好的阅读风气。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的代表之一,在他的思想武库中,有若干关于妇女地位、作用、命运的见解,不乏明智和精到,是他进步思想的组成部分。后来,康有为的保守倒退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在妇女观方面,考察其前后思想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复杂的中国近代社会。一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字广厦,青少年即博通经史。求学之时,他密切注意观察社会生活,妇女受压制的情形给他以深刻印象,他姐姐逸红“甫嫁百日,夫即病亡”,妹妹琼琚中年丧夫,“自贫以伤,数载遂殒”①。乡间妇女缠足所受的苦楚激起他由衷…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康有为对孔子的极力神化和对立孔教为国教的奔走呼号令人瞩目,而这一切预示着他对刘歆之学的排斥。康有为对刘歆之学的排斥从不同维度、方面共同展示出来,原因也颇为复杂。正因为如此,为康有为作传者都浓墨重彩地揭示他对刘歆之学的排斥。有鉴于此,探究康有为对刘歆之学的排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无论对于全面把握康有为的孔学思想还是直观感受刘歆在近代的历史命运都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合理性》作者杨贵华王建新原载《包头论坛》1991年第2期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没落,导致了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这些矛盾孕育了中国革命,中国人民正是为了彻底解决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尖锐矛盾而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走向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6,(6)
流亡时期的康有为,确立了"文明移植"观,它强调文明绝不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专有产物,任何文明的繁盛,都是与外部碰撞交流之结晶。由此,康有为断言近代欧洲文明之崛起,并无秘诀可言。只要引进"外来文明的积极因素"——"物质"之学,中国的迅速崛起,亦非难事。通过提升"物质"的地位,康有为力图突破"中体西用"论的坚硬框架,另一方面,康有为又割裂"物质"与道德哲学,拒绝以"物质"标准来评判文明社会的优劣,更倾向于中华文明在精神领域的优位性。由此,在世界文明多样性与中华文明中心主义之间,难以完成其理论的整合性,这也成为解读流亡时期康有为思想从"革新"转向"保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大同思想丰富多彩,渊源久远。《庄子》、《吕氏春秋》、《礼记·礼运》等典籍均论及大同思想,许多农民起义都提出过“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大同口号。到了近代,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之下,中国社会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旅程。这一过程既是不同文化交流不断走向深入的复杂过程,也是中国仁人志士挽救民族危亡、追求大同理想的曲折过程。以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为代表的先进人士,都不同程度地从中国传统大同思想中汲取丰富营养,对未来社会前景进行了深思熟虑的构想和憧憬,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大同理想社会。本文将对近代…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一生中以其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热切地关注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西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他关于西藏民族问题的思想主要表现在消除帝国主义在西藏民族问题上的破坏性作用,化解汉藏隔阂与矛盾,实现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做好西藏民族工作的基点;贯彻慎重稳进方针,以求安定团结,在平稳中求发展,是做好西藏民族工作的准则;前瞻未来,立足于使西藏尽快发展,让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做好西藏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与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张媛在中国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史上,能够开一代新风,并在其影响下使社会出现新局面新风尚的,非康有为莫属了。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最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他的男女平等思想主张及其进...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夙愿,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从矛盾的视域解读,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矛盾的过程。因此,为了有效地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想状态,就应该详细分析和谐社会构建的动力支点——思想互动、政治理性、社会自治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的国家认同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平 《学术探索》2009,(6):35-40
国家认同是民族国家时代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中国自从建立民族国家以后,国家认同问题就由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而凸显出来。由于民族构成十分复杂,中国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现实中,中国的国家认同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甚至存在隐忧。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家认同建设,提升国家认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罗衍军 《兰州学刊》2007,23(12):154-157
黄世仲的《辨康有为政见书》是清末最全面系统批驳康有为保皇思想,宣扬民族民主革命的文章.它明言康有为不可信,光绪帝不可保;斥"满汉一体"之非,论"排满革命"之是;号召人民奋起革命.《辨康有为政见书》与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相比,二者各有优长之处.《辨康有为政见书》挑战专制君权,鼓吹反清革命,对启迪人民觉悟,推动革命运动向前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社科信息》2008,(6):28-29
饮食文化是在人类社会生活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在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较色,履行着一定的社会功能。维吾尔族饮食文化是该文化圈的主要代表,它规范着维吾尔族的饮食结构、方式和礼仪,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饮食思想,同时也是该民族之民族性格外在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