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环境执法是环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法体系。但是,环境保护执法,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尚显阙如。本文诠释了环境保护执法理论,揭示了环境执法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环境执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公民的环境权益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能否落到实处。在我国,环境执法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基层环保部门完成,但基层的执法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本文将对基层环境执法难的障碍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到排除障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保护一直走不出"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怪圈,一个深层原因是环境治理区域化、碎片化,重城市、轻农村,重显性环境问题、轻隐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具有整体性,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将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对显性环境问题和隐性环境问题统筹治理。要建立健全环境标准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合同环境服务制度,加强基层执法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目前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时,要考虑环境问题;要依靠科学治理环境;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要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城乡污染转移实质上是一种成本转嫁,主要表现为城市向农村直接倾废或者城市企业将环境风险或成本以产业链延伸、项目转让、投资、技术贸易等形式转移给农村承担。我国现行环境立法重视城市污染治理而忽视农村环境保护,目前农村的环境执法力量普遍不足,我国尚未建立切实可行的环境污染诉讼机制,这些都使我国规制城乡污染转移的法治建设陷入了困境。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我国应当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遏制城乡污染转移现象。应当加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立法,构建"大部制"环保体制和多中心、多元化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探索环保司法模式创新,如启动环境污染诉讼来救济城乡污染转移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白洋 《兰州学刊》2012,(2):180-185
中国古代制定有大量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中,"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寡欲节用"为其内在的生态伦理基础。对其进行挖掘梳理,有助于解决现代环境法治自身理念上所存在的困境。当代中国环境法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长期割裂法律与生态伦理的内在联系。结合传统生态伦理观,可以从环境立法、执法、守法等层面对我国的环境法治提出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环境执法机构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思源 《学术界》2007,2(1):192-198
环境法是人类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一个权威、独立、公正的执法机构。环境执法机构的科学设置及其职责的合理确定是一个关系到环境法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首要问题,也是中国环境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我国现行环境执法机构的设置难以担当执法重任,在机构重构时要遵循权威独立、依法设置、精干效能等原则,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构和咨询机构,设置跨区域性和流域性的环境执法机构实行垂直监管。  相似文献   

8.
蒋莉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2):144-147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特征决定了承担环保责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应当提供完善的法规供给与严格的环境执法等公共服务。当前,我国环保领域的环保风暴是一种运动式执法,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性思维而非法治思维,这种环境执法模式不利于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难以扼制愈演愈烈的环境恶化形势。我国环境法治的根本之道在于实现观念和体制上的转变、强化环保部门权力、保障环保公众参与、建立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瓶颈。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我国治理环境生态问题的困境在于:公民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存在高关注度与低参与度的极大反差,环境保护事业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环境NGO发展不充分,尚未成为一种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公认力量;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滋生蔓延留下了空间;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势头。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执法的经济与体制障碍及对策探析朱德明环境执法: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最薄弱环节“立法是依据,执法是关键,监督是保证”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经验总结。正由于这三个子系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才推进我国环境法制的协调发展和最佳运转。基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相当...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更代表着环境保护的全新理念,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彻底摆脱资源与环境困境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理念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存在立法结构欠缺、具体法律原则和制度不配套等问题,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应确立《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地位,并在环境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基本法律制度、环境保护监管体制等内容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保障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为此,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强化环境立法特别是农村环境立法工作;增强环境保护机关的法律独立性,充分发挥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作用;严格环境执法,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形成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好环境,在保护环境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性运行局面.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75-179
美国是世界上职业安全卫生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完善的立法与高效的执法。然而,在职业安全卫生法实施初期,执法部门困难重重,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权威不高、执法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地困扰着执法当局。为此,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采取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创新执法手段、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执法信息公开等措施,迅速走出了执法困境。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法》实施中也面临着类似的执法困境,美国的相关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界定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内涵,指出环境保护市场化应解决的四个主要问题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条件,政府应在环境保护市场化中改变单纯依靠行政的手段为利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制定环境经济政策,起到宏观调控作用。同时应加强环境立法和完善执法及其监督,为环境保护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文明的城管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广大市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服务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偏远地区的民族习俗、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殊性,再加上城管执法落后的管理理念、城管人员的素质、不规范的执法程序以及城管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影响并形成了当前偏远地区行政执法环境的特殊复杂性,使得现阶段偏远地区城管执法面临着失效的困境,城管执法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转变执法理念、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将有利于我国偏远地区的城管执法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面对愈来愈多的的环境侵权案件。如何完善对受害者的救济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救济制度。存在着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的不协调、举证责任倒置缺乏可操作性、救济途径不完善等方面不足。因此,只有在宪法中明确公民的环境权、更新民法的环境侵权救济理论、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力度才能真正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从而构建完整的受害者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迟发展国家的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这些国家又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由于政府行为在人类社会行为中的主导地位和市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失灵”,故政府行为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主角。而在迟发展国家环境保护问题更为突出,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当行为将对该国环境造成根本性的负面影响。我国作为迟发展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出现了政府行为、尤其是地方政府行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弱化现象。为此,我们应在实行政府行为现代化的过程中,针对政府环境保护行为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18.
文明的城管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广大市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服务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偏远地区的民族习俗、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殊性,再加上城管执法落后的管理理念、城管人员的素质、不规范的执法程序以及城管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影响并形成了当前偏远地区行政执法环境的特殊复杂性,使得现阶段偏远地区城管执法面临着失效的困境,城管执法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转变执法理念、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将有利于我国偏远地区的城管执法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阮洪伟 《南方论刊》2012,(3):56-58,68
我国反渎职侵权工作从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沿袭与变革,现阶段面临重重困境。完善我国相关立法、改革现行司法体制以及优化反渎职侵权的执法环境是突破反渎职侵权瓶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高利红  徐玺 《东南学术》2021,(3):227-235
《环境保护法》赋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封、扣押的权力,但该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行政目的错位、执法手段"一刀切"、利益衡量不全面等规范性欠缺问题.威慑型环境规制下行政执法存在规范化欠缺的症结,应对执法目的与手段的错位问题予以关注.关注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平衡并对行政权力的规范行使进行合理规制,应从完善环境行政执法的程序性规制、非强制性机制、保障公众参与等方面促进环境行政执法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