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低级走向高级,这是一条普遍规律。但绝不是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在原始社会后要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样几个发展阶段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历史事实本身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而人类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即社会经济形态,也绝不会是一个模式。我们只要看看当今世界上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科学考察和深入研究之后,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但是,不是说我们就可以由此认为:人类社会只能按照五个阶段的顺序渐进,不能超越其中任何一个阶段,既使超越了,也必须回过头来“补课”,比如说有的国家超越资本主义阶段而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那就得回过头来“补资本主义的课”。我们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但没有理论依据,也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封建社会是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但同时我们应当承认,各民族、各国的封建社会都必然拥有一些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在肯定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一视同仁地研究各民族、各国封建社会的特点,而不应当把某一民族或某一个国家的封建社会看作绝对的典型和标准的样板。什么是封建社会的典型呢?某一个国家的封建社会在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上越是以最单纯、最直接的形式体现共同规律,就越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上具有典型性。但必须指出,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封建社会在所有的方面和各个环节上都成为典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历史学家不应当形而上学地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第一生产要素论”——认识“知识经济”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生产力的变化发展是人类社会演进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历史已经经历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社会阶段的发展与演进,都验证了这一理论观点的正确性。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发展仍将遵循这一规律,即其社会发展方向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与发展。生产力,是构成生产能力各要素的总和。它包含着多种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这样,我们在坚持“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这一基本观点的前提下,可以对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都有其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一般都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进而到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但是,人类社会历史在个别发展阶段上的顺序,在某些国家或某些民族是会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而跳跃发展的。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选集第4卷,第690页)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的过…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和巩固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持续达四百余年之久的封建的统一王朝,其所建立的制度影响及于此后的二千余年,对世界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亚洲;其所表现出的社会发展的某些规律在以后的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一再重复出现。因此,秦汉时代可以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奠基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文明发展,概括地说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安史之乱是唐朝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转折时期,它不仅标志着唐朝从盛世之巅陡然跌落下来,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由兴盛阶段进入没落阶段。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面对政治、经济遭到破坏,伦理道德崩溃,有的人堕落,有的人退隐,有的失去原有的生命热情,不再有盛唐诗人的光华,而杜甫却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创作出一系列被誉为"诗史"的伟大诗篇,成为中国文化上的伟人,原因何在?按照文学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一种文学现象发展到一个峰巅过后,有一个相当沉寂的阶段,或者是一个缓慢的过渡时期,开元、天宝盛世,中国诗坛出现的伟大诗人如群…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从野蛮的群婚杂居制到一夫一妻制的进步标志。当我们对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及手工技艺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手工技艺的发展与中国家庭的组成结构有着一种血缘关系。汉代荀况曾在《申鉴·政体》中说:“天下之本在家”,可见家庭在社会所承担的职能作用。无论在国家政务、物资生产、民俗生活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强大的作用是政权的强制和宗教的通化都无法取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家庭四个社会职能不容忽视,这也是研究手工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一,家庭是封建社会传宗接代、…  相似文献   

9.
宗教在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漫长旅程。自从世畀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宗教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继续存在。至此,宗教经历了三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宗教自身因而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原始社会中产生的原始宗教,是一种自发的、开始时并无人为欺骗成份在其中的宗教。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则是剥削阶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私有制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存在着宗教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巨大社会根基,而剥削阶级也需要利用宗教以维护其阶级利益,因此,原始宗教发展成人为宗教,它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日臻完善,现今世畀上流行的三大宗教便是在奴隶社会里产生,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与以往的一切剥削制度根本不同,它消灭了地主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这就使宗教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根源,而且,社会主义社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反对有神论的,因此,它不需要宗教来为其唱赞歌。这样,宗教就从两方面失去了重要的依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出现一种思潮,认为儒家学说是造成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当前社会进步的重要障碍。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儒家学说确实具有很大的保守性,也的确给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消极作用。然而,儒家学说并不都是可以抛入历史垃圾堆中的糟粕,它对中国封建社会乃至今天的中国的影响也并不全是消极的。它本身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少积极的影响;即使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它的优秀部份也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起因、结局差别很大,他们的斗争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以北宋为界线:农民起义从主要是反对徭役制度转变为反对封建土地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泰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与社会结构经历了若干次变动与发展,特别是唐、宋以后,以大土地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土层建筑也愈来愈严密和完备了。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的农民斗争历经了反对农奴制(以及奴隶制)残余、反对人身依附、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三个阶段,他们的斗争目标、斗争方法、斗争纪律,都得到了逐步提高。特别是到了近代,其勇于牺牲和严守纪律的精神为世界历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饮食业兴起古而有之。早在奴隶社会时期,饮食行业已渐露头角,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商业部门。在封建社会,商品交换日益发展,饮食业更加发达。唐宋时期是封建社会高峰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前后交替,承上启下。反映在饮食业的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体现了新的趋向与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化和商品化程度呈跳跃式提高。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唐宋时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与饮食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历史风貌,在某种意义上言之,饮食业的勃兴实质上正是古代封建社会前后转折演变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3.
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是现代民族主义的发源地,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现代民族主义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把握民族主义发展的规律,对于一切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国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民族主义在欧洲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500年到法国大革命,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在从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主义的王朝国家转变;第二个阶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扩张阶段,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浪潮由法国大革命起始传播到了整个欧洲,激发了其余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浪潮,并由此导致了欧洲剧烈的动荡与冲突;第三个阶段是“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显示出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开始了某种新的融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欧洲这样一个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地区,得出的结论是,民族主义在这一区域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对中国封建社会有一种想法,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不象马克思所说的西欧的纯粹封建社会,而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封建社会,它是早熟而又未成熟,有发展而又有迟滞的社会。但它绝不是长期沉睡的,也和其他国家一样,会按照共同的历史规律走上历史的道路。为着具体地说明这个问题,我曾经就封建土地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现在我想就中国农民斗争说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道路来论证中国是个具有弹性的封建社会。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生产的条件下,要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是相当困难的。特别中国这个弹性的封建社会,由于它早熟又未成熟的历史特点,要冲破它的束缚颇为不易。所以我仍认为阶级斗争还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谈到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便必须从明清时代的农民斗争谈起。  相似文献   

15.
个体经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生产力有所发展但还没有充分发展的产物,它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产生,也将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而消亡。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氏族公社逐步解体,于是游离出了一批个体经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个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封建社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在史学界已經引起了爭論。我们認为,我國歷代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諸形式在其發展中是有矛盾、有斗爭,也有变化的。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每个朝代的具体情况了解清楚,这样才有可能正確地判明那貫穿在整个封建社会的主導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本文选擇汉代作为討論的題目,这是因为作者同意中国社会封建化的过程是在战国末以至秦汉之际,秦汉的制度为中世紀社会奠定了基礎。同时,我們所看到的讨论中國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文章,同样也都認为汉代是封建社会。如果汉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题能够得到正確的解决,对于中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三大形态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对唯物史观作了科学的表述,并根据唯物史观的原理分析了人类社会,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一般要经历五个发展阶段或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19世纪50年代后期,马克思又从宏观角度对五种社会形态发展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或三大阶段的理论。因此,要想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进程、总趋势,正确认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总进程、总趋势,必须把这两大理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社会,有效地改造社会。一、人类社…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明治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社会的急剧变革和东西文化的交汇给日本的近代知识分子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这一阶层的人物描写是夏目漱石的创作主题。《心》中的"K"就是这样的一个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中的知识分子,是集东西方文化素养于一身的"海陆两栖动物",但由于过于执着于自我的实现而陷入神经衰弱,精神世界中呈现出极为矛盾的状态。"K"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折射出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儒家哲学从孔子初创开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形成为一个发展完备的哲学流派,它包罗极广,从天命观、宇宙观、历史观到人生观、认识论、道德观,在哲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涉足。经过长期的历史的选择和沉淀,儒家哲学成为中国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其中的原因是很多的,但最主要的一条则是由于它为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的合法性奠定了比较牢固的思想基础。适应封建社会的需要,儒家哲学论证的核心是天命观和道德观。其中天命观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它虽然几经变换形态,但始终围绕着这样一个根本目的:封建社会的存在是天意支配和控制的结果,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为什么不能避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象日本那样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为什么不能按照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