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加快西北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 ,将成为 2 1世纪我国西部经济开拓的新空间。本文运用多学科理论 ,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学调查法研究探讨西北地区体育健身产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西北地区体育健身产业的开发战略和实施对策。研究结果显示 :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娱乐业 ,将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的新兴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丰裕 ,但生态环境不良 ;西北农业产业结构高度倾斜于种植业 ,与生态环境条件协调程度低。生态环境不良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强约束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又导致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此 ,西北地区必须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在二者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向西开放"战略的推进,西北地区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以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合作为视角,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对2000—2012年间西北地区与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总量GDP、人均GDP差额、共同的边界对双边贸易都有促进作用;其中,SCO、WTO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人口总量和距离成为抑制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同时通过实际双边贸易额与引力模型预测贸易额的对比,分别对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间双边贸易发展潜力进行分析。总体来看,目前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水平较低、合作规模较小,但未来贸易发展潜力较大。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明代在西北地区盛行的“茶马互市”,是朱元璋及其子孙为巩固在西北地区已经取得的统治地位所推行的极为有效的经济政策之一。 青海地区自古产马,且品种优良,是历代中原王朝为获得马匹所重点经营的地区。尤其是明王朝自建国以后就面临拥有强大骑兵的北元蒙古的南下威胁,对马匹的需求更显急迫。此外,明朝政府在西北地区袭汉武帝“隔羌胡之交,断匈奴右臂”之策,在夺  相似文献   

5.
论历史上农业开发对西北环境的破坏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古时期 ,我国西北地区原本是林草丰茂之地。在西北的大部分地区 ,人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自秦汉开始 ,西北地区的气候逐渐变干 ,而此时对西北地区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也开始了。农耕日益扩大的总趋势 ,加剧了西北地区由气候变干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 ,并使之呈现出不可逆转的特性。历史时期的农业开发 ,不仅带来了西北地区的生态危机 ,也导致西北地区产生了持续不断的社会危机 ,甚至导致了某些社会与文明的湮灭。  相似文献   

6.
早在西汉时期包头地区就形成了麻池古城,至清代康雍、乾嘉时期,包头逐渐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皮毛、畜产品的集散地。至光绪间,它已成为皮毛集散重镇,对我国西北地区及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旧社会的军伐混战、金融混乱,关卡林立及天灾匪患,加上帝国主义对我皮毛资源的残酷掠夺,包头在促进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步履艰难的。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末到下一世纪初,开发、建设大西北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为了迎接这一战略新时期的到来,从现在起就必须积极、稳妥地作好开发大西北的前期准备工作。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西北地区的经济优势,把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是开发建设大西北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我们研究振兴、发展西北地区经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西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极具特色 ,成为西北地区资源优势中的优势。旅游业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久盛不衰的增长点。西北旅游业应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并从产业化经营、组建企业集团、培育名牌产品、转变增长方式等方面入手 ,上规模、上档次 ,充分展现旅游业在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城市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城市化已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共同趋势。城市是经济中心,是社会经济活动,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比较集中的场所;城市是各个国家区域发展的策源地,城市经济的起飞,将启动整个区域的经济起步,并逐渐加速。因此,如何加速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对改变西北地区的落后面貌,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自1980年以来,除农业在全国的比重略有上升外,整个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与全国相比,西北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偏低.比较和研究西北地区信息化研究,可以明确西北地区在信息化研究中所处的位置,发现西北地区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加快西北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本文对近十年(1998-2007)来有关西北地区和西北各省区信息化研究的论文从分布的年代、数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总结出西北地区信息化研究存在研究深度不够、研究领域不广、研究分布不均三方面的不足,并由此为西北地区及西北各省区的信息化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 近百年来,在中国的西北部兴起了一支活跃的回族门阀军事力量,在近代,则更是堂而皇之地成了青海、宁夏之王,其势力波及陕、甘、宁、青、新等地。诸马家族势力对近现代整个西北地区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30、40年代比较著名的有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和马步青等,他们都分掌实权成为地方实力派。本文就这几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作以简略的分析和探讨。 一 本世纪30年代,我国西北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之焦点。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西北地区成为抗日的大后方,又由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使得西  相似文献   

13.
“东南有天子气”释———秦汉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有天子气”释———秦汉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冷鹏飞自中国国家形成到隋唐时期,西北地区(指长安、洛阳一带)为历代帝王之都,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重心所在。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西北地区在全国的统治地位经常受到各方面的威胁。秦统一中国后,最担心的是来...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西北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内部各省之间经济联系较弱,区域内乘数效应低;西北地区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要显著地高于其它区域对西北地区的溢出效应,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对西北地区产生较大带动作用;相对而言,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对西北地区的溢出效应较大,所以西北地区应注重加强与这两个地区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严重的灾荒成为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推动因素之一;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把水利开发放在首要地位.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财政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地方政府积极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基本使西北地区摆脱了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严重灾害的局面.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在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上的矛盾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没有通过实现开发来解决局部性的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兰州自东汉以来就是丝绸之路著名的商贸重镇 ,是中原汉民族与西域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旱码头 ,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兰州“座中四联”的地理位置 ,具有承东启西、连南续北的地位 ,具有连接中国东西部大市场的特殊作用 ,在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自 1994年 ,兰州市被国家确定为商贸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后 ,兰州的市场体系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 ,促进了兰州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着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 ;与地区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发展与城市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发展及城市 (镇 )化进程的历史和现状 ,是西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进行西部大开发 ,必须积极研究西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 (镇 )化发展规律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西北地区区域开发发展战略和城市 (镇 )化发展战略 ;必须重视增长点的培养和形成 ;必须增强大城市的规模和幅射能力 ;增加中小城市数量 ;因地制宜地建设不同类型的农村小城镇。同时 ,国家和发达地区要加大治理西北生态环境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对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战略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研究了当前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分析了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和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和谐民族关系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强化各民族的"国族"意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各民族的利益共同体;深入挖掘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正确认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发展趋势,努力缩小各民族的发展差距,是新时期构建西北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土司流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一词自明朝出现以来,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内涵、外延随着历史的变化而拓展.民国政治制度的更化,冲击着西北地区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使得旧有的札萨克制、盟旗制和寺院制度越来越模糊着与土司制度的界限,最终融入到民国西北地区的"土司"之中.  相似文献   

20.
试论抗日战争对西北地区灾荒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灾荒,农业生产几近破产.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战争是灾荒频发的"罪魁祸首":巨大的战争消耗,使得农业生产缺乏必要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军队、战争难民的涌入,企业、机关、学校内迁,导致西北地区粮食供应缺乏;滥垦滥伐,严重地破坏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加重了西北地区的灾荒.国民政府疲于应付战争,对经济和水利投入不足,又直接影响西北救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