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出发,我国应建构未成年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由于未成年犯罪人的特殊性,建构成年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正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对未成年人应予以特殊保护,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各国的共同理念。本文认为,我国建构未成年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首先需要在立法方面完善、修改立法规定,其次可结合正在实施的社区矫正制度,寻求制度配合,还应当在我国培育宽容的刑罚理念。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香酥 《职业时空》2010,6(5):92-93
法学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法学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可忽视。我们必须立足现实,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为本位,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核心,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的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法学是否应当建立“容隐制度”是近年来争议颇多的话题之一,而随着“国学热”的日渐兴起,这一本就源自国学学说的古老命题因许多国学学者的参与而更加具有冲击力了。  相似文献   

4.
范长亮 《现代妇女》2014,(6):137-137
由于很对曾经被判处刑罚的未成年在之后回归社会时,常常会遇到社会各界的歧视,对未成年人建立完善的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刑法修正案(八)》及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从前科消灭制度的概念、特征等方面出发,对现有制度下,探讨如何实行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以期我国早日构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5.
生命法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成形中的交叉学科。谈大正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生命法学问题,积累资料、撰写文章,开设课程、举办讲座,本书就是他研究的成果之一。照我的理解,可以把它分为两部分。前六章为“总论”部分,后十章为“分论”部分。总论部分阐述了生命法学的性质、对象、特点,以及它与法学其他部门的关系,生命法学与生命伦理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使读者对生命法学有初步的总体认识。分论部分阐述了人工生殖、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和胚胎干细胞研究,以及艾滋病防治、公共卫生的立法状况和问题,给读者一个更开阔而又更细微的视野。应该说,…  相似文献   

6.
一、从王国维先生到周汝昌先生 国庆前后,清华大学有两件事让全球网络快慰:在清华大学明理楼的“中国法学创新理论”讲坛上,武汉大学李龙教授“人本法律观”的演讲.叙述网民所说的两条“武大狼”被处理过程(武大反腐倡廉详见“成都商报”2009-10-15)。另一件快慰之事:战国竹筒入藏清华大学,读周汝昌先生赞歌:  相似文献   

7.
本文由“乡土社会与工商社会”“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引出对法学研究中“进路”的思考,进而引发作者对乡土社会发展的思考,从而得出进入“工商社会”的中国,依旧是“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8.
李凡 《现代交际》2014,(9):207-207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法学教学广泛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情况,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这一现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校法学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建设法学实验室是改革高校法学教学、提高法学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发达国家的法学高等教育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加强对于高校法学实验室建设的研究,能够对解决当前存在我国高校法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谎言暖心     
汪洋 《金色年华》2007,(8):45-45
在海德镇,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帕特是个不学无术,有盗窃前科的坏孩子,人们都不喜欢他。其实帕特很不幸,在他出生时,母亲因难产而死。之后,帕特的父亲因伤心过度而酗酒。帕特只得流浪街头,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混混。  相似文献   

10.
王星 《职业》2013,(14):128-128
我国的法学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法学教育不可避免地在教学模式等方面遇到了困境.当前教育部开展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对于强调实践性职业技能培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静  俞金香 《职业时空》2013,(2):67-68,71
21世纪是法商结合的时代,商业行为离不开法律的应用和规范,法律也寸步不离地在影响着商业行为。基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这种需求,高等院校所培养的法律人才必须是法商结合的人才。为实现“法律为市场经济服务,法律人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法学本科专业《商法学》课程必然要进行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综合性素质的提高,强化过程性质量评价,充分发挥考试的多方面功能,以考试改革引领教学改革,将考试改革的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改革研究中,探索考试改革对于教学改革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琳 《现代交际》2011,(5):59-59
康德法学理论强调人的自然权利并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代表了传统西方法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在我们看来,对于康德来说,如果理性能够不受任何外在于自身的因素约束,那么这种理性就是纯粹的,理性是一种自发的能动力量。自由是道德活动的先决条件;惟有自由的人才能自主自觉地行善、而不是被迫地行善;惟有自主自觉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违背自己意愿做出的事,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康德的法学理论可以细化为两个方面:“人为自然立法”“人为自身立法”。  相似文献   

13.
法社会学是产生于法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法社会学,亦称法律社会学、社会学法学,在西方和苏联东欧国家,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建立起来了。 19世纪末的西方,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资产阶级法学领域出现了社会法学派及其所谓“法的社会化”理论。欧洲大陆的自由法学派和在美国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学法学派,强调阶级调和与阶级合作,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强调“法的社会化”,为资产阶级社会中法社会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20世纪初,作为西方法学四大派别之一的社会法学派及其思想进一步发展,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法,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学研究在“沉寂”了近20年之后,在新老两代研究者的互相交流中渐渐“复苏”。本文对这一“复苏”称之为青年学后时期,这主要是针对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的青年研究及其学科化建设而言。“复苏”伊始。学者们仍有不能见“大雅之堂”的谦涩,并自阻于方法论、认识论、意识形态等问题不甚统一的烦恼。企盼着能取得理论的共识。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笔者认为,学术的不统一恰恰是其发展的动力来源。任何一门学科,包括被认为是主流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其实都是在对立的争辩、甚至分裂中得到突破性发展的.都走过了一条“无休止”的“内讧”与“裂变”之路。  相似文献   

15.
王宝治 《职业时空》2008,4(6):123-124
法学教育经过近二十多年的恢复与发展其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法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学门类中的一门显学。但是,随着社会进步,法学教育在我国所遇到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法学教育在其繁荣的背后,存在着极大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必将使法学教育陷入困境,这种困境表现为法学科专业的高入学率与低就业率的极大反差。任何问题的产生,均不是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内外多种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16.
司法的权威性事司法能够有效运作,并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但当前我国我国司法权威却不断受到冲击,司法权威流失现象严重,笔者从德国法学大师的一段精辟表述引出造成当前我国司法权威流失的缘由,即司法不公与司法“无力”,从而进一步提出减缓司法权威流失的措施即出路。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全国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联席会议”纪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社会学研究所于1997年11月27—29日在郑州市承办了“第二届全国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联席会议”。此次联席会旨在进一步加强全国科研单位各社会学研究所及中...  相似文献   

18.
孟利民 《职业时空》2005,(18):42-43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法律职业日益成为社会最热门的职业之一。特别是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统一了法官、检察官、律师在内的法律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标准。法学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法律专门人才的专门性教育。根据《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研究报告》所得出的结论,我国培养的法律人才,应该是具有高尚品德和完整人格的、有坚实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基础的、系统掌握法律知识和综合知识并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身体健康的复合型法学应用人才。尽管我国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历来存在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争。这种争论制约了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有必要澄清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统一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治贪宜严     
日前同某市纪委书记谈到反腐败斗争问题时,他列举了该市的几个案例;一县委书记被查出贪污巨款的罪证后,全家人哭得死去活来,鉴于本人认罪态度好,有痛改前非的决心,市委让他到另一个县任书记.半年一过,谁知此人好了疮疤忘了疼,又重犯前科;某企业领导班子因集体贪污被全部免职后,新组建的领导班子上任四个月就步前任后尘……于是,纪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反腐败难度大,特别是治贪更难。”纪委书记的感慨使我想起古今治贪的一些情况。朱元璋从实践中看到贪官对前朝的危害,他称帝后便严立法今:官吏贪污枉法者,赃一贯以下杖刑七…  相似文献   

20.
刘文忠 《职业时空》2008,4(2):24-25
我国正在制定《农民权益保护立法》,并在2007年8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其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公民劳动权保护,因此,分析劳动权的法学意义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权是经济学与法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经济学学科侧重讨论就业问题,法学学科则重从公民权的角度进行研究,从法学的基本范畴即权利与义务关系分析社会主体就业的公平与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