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雪林与武汉大学及其屈赋研究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雪林是集创作与学术于一身的大师级人物。她在武汉大学执教18年,其屈赋研究肇端于武大,但真正进展和完成是在台湾。她的《屈赋新探》是学术、文坛的一朵奇葩。她研究楚辞走了一条与同时代前辈学者不同的路线。用“域外文化”解释屈原作品,是苏先生的独得之秘。她发现“世界文化同出一源”,重新构建屈赋中的诸神世界,并找出了楚辞、屈赋研究的新践线,这是我们给苏先生学术研究贡献的定位。苏先生对屈赋的研究成就今天仍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苏雪林先生集学者、教授、作家于一身,在诸多方面都卓有成就,对古典文学研究更是钟爱有加,成果颇丰.其治学喜探新路线,常发人之所未尝发,得人之所不能得,有"文坛名探"之誉.其古典文学研究注重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结合、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学术感悟与考证相结合、经史子集互证互通,这些都给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对于苏雪林先生的“楚辞域外文化论” ,我们应扬弃其具体的甚至总体的结论 ,而取其研究思想的合理内核。通过对出土实物的分析 ,笔者发现 ,古希腊罗马人的审美心理、审美趣味竟与楚国人十分相近 !而且整个“南方丝绸之路”上各地域、各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趣味都非常相似 !事实证明 ,比之中原文化 ,楚文化多了一道域外文化背景 ,这对于楚辞和楚艺术文化的研究 ,显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雪林教授以比较神话学、比较文化学的慧眼,对屈赋进行长达50年的东西方跨文化研究。居世界文化的高度来审视、解读饶有生气的战国文化与屈原作品,揭示屈赋中罕为人知的奥秘———丰富的域外宗教神话痕迹。这种宏观与微观的多视角立体研究,扩大研究资料范围,不蹈前辈学者在中国经史故纸堆里皓首穷经的旧辙,着眼于世界文化意识的治学路线,寻求人类文化与文明发祥源点的研究方法,无疑是现代的、科学的,为屈赋研究做出开创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现状,可通过认、知、行三个步骤,使大学生在深刻认同并充满自信地让理想信念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学会站在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审视中国与世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吏上占据着一席之位的苏雪林,有其个人的特别之处.苏雪林深受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的熏陶和影响,但她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却拥有鲜明的传统色彩.她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有学者的冷静和理性,也有学院派的自恋和隔膜.苏雪林的学识来自传统的营养,也受到传统的约束,特别是师承了林纾的古文观念和胡适的道德人格.新文学的发生却以批判林纾古文及其守旧思想为目标,胡适也是反对派的主将之一,但苏雪林既喜爱林纾的古文,又崇拜胡适的道德人格,由此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意义整合.  相似文献   

7.
在钱穆的黄帝观中具有宗教意识.这表现在《黄帝》一书所论述的四个典型的事例上.它们是符咒与文字的关系、音乐的神人感通作用、舜的遭遇和武王伐纣之前的占卜.钱穆对宗教意识的把握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宏伟的意识与微观的本领相结合.二是从神学的角度看问题.三是坚持以中国的物事为认识之本位.四是具有比较研究的广阔视野.钱穆以世界文明史为视角,在世界宗教的总体态势中为其黄帝观之宗教意识建构了一个合理的坐标系.  相似文献   

8.
洪兴祖<楚辞补注>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楚辞>阐释文献.近20年来,这一历史上的楚辞研究专书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洪兴祖与<楚辞补注>的论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楚辞补注>的研究拓宽了道路.从文献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及专书研究三个方面略作总结,有助于我们对此课题的整体性了解,使我们对<楚辞补注>研究的发展现状能有总体性的把握.鉴于当前的研究现状,对<楚辞补注>的研究应纳入"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并应该对此书在楚辞文化阐释方面的作用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苏雪林是一位集创作、教学、研究于一身的优秀女作家,她是以散文成名,以文学研究蜚声于海外,而作为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中文学批评的一份子,她的文学批评却极少受到批评界的关注。本文就苏雪林文学批评中所体现的道德至上与个人价值的对立论、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二元论来谈谈苏雪林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楚辞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秦鼎开始到西村时彦,也就是江户时代和明治时代。第二阶段大致是从战后开始到现在为止。在第一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当数西村时彦,他对楚辞的研究细致入微。在第二阶段日本学者努力尝试从新的角度和使用新的方法来阐述楚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一阶段中,当以藤野岩友和石川三佐男为代表性研究者。我们对楚辞进行研究的时候,不仅要从中国诗歌这一角度来进行研究,同时也需具有从异国角度来进行研究的眼光,看看国外学者是如何接受楚辞并给出他们自己的解释。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我们也许能够从中看出一些问题,以及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出楚辞在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这也是一个文化传播和被接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苏雪林一生充满矛盾。她的人生选择在传统与现代中徘徊,她的性格在两极间摇摆,她的著述在创作与研究间游弋。方维保著《苏雪林:荆棘花冠》给读者还原了一位真实的苏雪林。该著的突出价值在于:以历史的态度揭示苏雪林矛盾复杂的性格与丰富曲折的心路历程;以公正的原则给苏雪林文艺批评、学术研究以充分的重视与肯定。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史与人类流散史息息相关。流散文学的创作古已有之,记录了与人类流散相伴而生的政治文化、信仰与伦理道德观的散播、冲突与融合。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将流散文学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相结合,旨在确立流散文学研究的中国立场,探究流散文学中人类流散的文化所指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与伦理内涵,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流散文学中的表征、内涵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流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出版传播方式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出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形成了独特的出版文化 ,其出版传播方式的演进 ,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生态进程。它保存、创新、发展并延续了中国 50 0 0多年的文化 ,使中华文明惟一成为世界诸文明古国中不曾中断的文明。秦汉印玺、纸、印刷术均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创造与发明。纸与印刷术传入世界后 ,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之大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4.
周建忠在《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前言”的一开头便说: “我向往这样的境界—— 楚辞与楚辞学的研究同步进行,楚辞学的整体构架与个体材质为具体审视相结 合。 站在历史的学术基点上总结解放以来、特别是“文革”之后楚辞研究的成就,探 讨社会科学研究的类型、方法与走向,对当代楚辞研究作出迅速而有深度的反馈与 抽象。 着眼于当代,张皇呼号,指陈得失,在动态性、客观性、特殊性的评判中,体 现自己的主体意识。 发掘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研究个体的治学特征,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 特色。”在这里,周建忠首先将楚辞研究分开为两个领域,一个是楚辞作品本体研究的领域,一个是楚辞研究的研究即楚辞学的领域。他认为这两者应该“同步进行”。而他的“同步进行”主要是“着眼于当代”,要建构“当代楚辞学”。其次,周建忠认为建构当代楚辞学的目标是将“整体构架与个体特质的具体审视相结合”,探讨楚辞研究这一“社会科学研究的类型、方法与走向”,“发掘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研究个体的治学特征”。第三,周建忠在对当代楚辞研究的指陈得失,张皇呼号和动态性、客观性、特殊性的评判中,要“体现自己的主体意识”。此三者,表明了周建忠的整体构想,是他的楚辞研究与楚辞学研究的总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我们讲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在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的,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璀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徐复观是一位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成就卓著的当代中国学者。徐复观的《文心雕龙》研究在文类学方法的运用、文章的体貌与风格、《文心雕龙》的内部结构、中国文化的基型和基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与他的比较意识具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具备了国际比较的眼光和世界文明史的视角,徐复观实现了《文心雕龙》研究方法论上的突破,推动了学科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步肇开的历史地位,而且在世界文苑中也堪称独秀群芳。屈原则是世界上最早对超现实想象进行了自觉运用的文学创作者,他的作品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一峰突起而百代不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范本。作者就此从屈原的“美政”理想,楚辞的文化土壤入手,从楚辞的艺术创作出发,谈他在《楚辞》中所营造的浪漫主义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作家论的发展进程中,苏雪林1930年代的作家论以其特有的史识意识、细致周详的理性评析和比较视野中的感性言说等个性化方式,完成了作家论批评体式的基本架构。正是凭借这种虽不完美却独具特色的走向学术化的作家批评实践,苏雪林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作家论发展史上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精神现象学》到底"现象"了什么?它不仅建构了一个宏大的思辨哲学体系,演绎了具有革命意义的辩证法,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文明观即"伦理文明观"。黑格尔哲学具有浓郁的伦理学气质,只是被其思辨哲学的巨大魅惑力所遮蔽,"伦理文明观"是其未被发现和揭示的"第三秘密"。"两个凡是"的信念、"精神——伦理道德——文明史"同一的精神现象学方法、"哲学的历史"的文明史把握方式,是《精神现象学》尤其是"精神"部分的三大形而上学基础。"伦理与‘真实’的文明——教化与异化的文明——道德与‘自身确定’的文明",是伦理道德与文明史同一的三种形态及其辩证运动。家庭与民族两大伦理实体、人的规律与神的规律两大伦理势力、男人与女人两大伦理原素、伦理行为,是伦理世界的四个结构性元素,它们的相互过渡,构成伦理世界的现象学图景,与它相对应的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善与恶、公共权力与财富两种伦理存在、高贵意识与卑贱意识两大伦理意识,是教化世界的三大结构及其现象学图景,"教化——启蒙——绝对自由与恐怖",演绎由中世纪、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的文明史进程。"道德世界观"标志道德世界的生成,道德与自然关系的自觉,"只有义务具有本质性"的道德坚守,道德与客观自然、道德与主观自然之间"被预设的和谐",是道德世界的现象学图景。伦理文明观是"哲学的历史"或"精神的历史"的文明观,是伦理道德与文明史的道成肉身,它以"精神"为理念,以伦理道德为概念或灵魂,以文明史为定在或肉身。在黑格尔看来,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就是文明史进程中辩证演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伦理文明观"的精髓是"以伦理看待文明",它对超越现代性西方文明的霸权文明观或所谓"文明的冲突"具有重要资源意义。但是,《精神现象学》的伦理文明观"现象"的只是欧洲文明史,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邂逅伦理型文化的中国传统,便显示出理论的灰色和解释力的局促,必须在文明对话中重新反思中国伦理型文化的现代价值,发现"以伦理看待世界"的中国文明观的文明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楚辞研究 ,在中国楚辞研究史上颇有影响。他有深厚的国学根底 ,又有开阔的视野 ,既能站在较高的思想层次和文化层次上考察楚辞产生的原因 ,又注重对楚辞文本的研究 ,比较正确地评估其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因此 ,他的许多观点以及研究楚辞的方法对后世的楚辞研究都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