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浅谈中职学生如何写好新闻作品. 一、新闻的定义和体裁类型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王中教授引入传播学概念,把新闻定义为"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另外甘惜分教授把新闻定义为"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相似文献   

2.
师蕾  张兰月 《现代交际》2012,(10):100+99
新闻除了时效性以外还需要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一致公认的准则。新闻工作者只有真实地报道客观事实,才能确保读者、视听受众获得有效的信息,也才能使受众的知情权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树立媒体在广大受众中的形象,真正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本文从新闻真实性与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和新闻真实性是具体事实与全面、本质真实的辩证统一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强化新闻全面、本质真实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被称为时政新闻。在众多的栏目中,时政新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时期,做好时政新闻编辑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时政新闻及时政新闻编辑的特点的分析,研究如何通过提高时政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来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美国和中国新闻最高奖,对这两个奖项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探究中西方新闻媒体价值观的区别。本文从关注重大题材与关注个人、重宣传与重客观、重正面报道与重负面报道等三个方面,对中西方新闻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对中西方新闻价值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闻所报道的对象是事实所决定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真实性与真实感相背离的情况,新闻作品的真实性与真实感并不总是统一的。要弄清二者的关系,还需从明确概念入手.对真实感与真实性做一番辨析。本文将通过事例和概念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龙娜娜 《职业时空》2008,4(1):105-106
经过多年的争论,业界已对社会新闻的大致内涵取得了基本共识,这种共识的基础虽缺乏严格的学术立论,却是约定俗成,即社会新闻是对于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社会生活、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趋向、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报道。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社会新闻是与严肃的政治新闻相对立的一个概念。从目前各媒体对社会新闻的处理来看,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和规律,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报道客观、公正,但是在现在网络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和事实的出入导致受众的理解错误,进而舆论导向对事件本身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被老外撞倒的北京大妈"事件的发展中,可以看出,由于最开始报道的不真实导致受众最开始认为是大妈讹老外,到最后事实澄清后大妈的确是被老外撞倒这个过程也导致了当事大妈从受害人从舆论中的不利方到被同情方。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新闻报道的传播者和受众都需要对新闻的真实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李瑞仙 《现代妇女》2013,(12):302-302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最为突出。也因此产生了更多的媒体,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活跃着。所以,社会对当下新闻和媒体人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此我们要从学校对新闻和传媒专业的学生加强培养做起,以此从根本上提高社会传媒新闻人的质量。本文我们就针对高校传媒和新闻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来谈谈如何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大多带有本国文化和意识色彩。新闻翻译中译者的立场很重要。本文结合同一新闻的不同翻译报道,分析了译者立场对新闻翻译的影响,提出了翻译策略,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达到预期的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语篇中要求语言客观、准确、简洁。但是,新闻语篇中也存在不少的模糊限制语。这是因为对新闻报道准确性和客观性的要求,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可信度,还可以使读者对所报道事件的看法不会受到干扰,保护事件中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使新闻报道者减轻或避免由于报道失误而受到的批评,维护新闻报道者和读者的面子。笔者从语用的视角对新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新闻语篇的写作和阅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西方人称这是一种"藏舌头"的艺术。用事实说话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新闻事实的选择、背景材料的运用、现场场景的描述和新闻角度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通过电视台、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新闻具有大众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的特点。翻译该类文本时秉持的原则是要使译文读者及时了解所报道的事实和信息。连贯原则是翻译目的理论下的一个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要达到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使译文对于目的语读者来说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这与翻译新闻类文本的原则不谋而合。在连贯原则的指导下,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方面探究新闻类文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希望对此类文本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张璐 《现代交际》2014,(2):131-132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西方人称这是一种“藏舌头”的艺术。用事实说话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新闻事实的选择、背景材料的运用、现场场景的描述和新闻角度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俞师 《职业》2014,(36):169-170
本文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座谈会模拟问380问》进行审读与思考,为即将认证的高校更好地做好认证的各项准备工作提供参考,以便配合认证专家高效、准确、真实地了解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其中,长篇小说《群魔》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十分中意的一部,它直接地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社会政治观点,即陀氏的根基主义思想。本文对《群魔》中三位"脱离"俄罗斯"土壤"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客观、深刻的剖析,揭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这篇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根基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无围墙的大学。新闻实习训练对提高新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举足重轻。多年来,高校新闻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新闻专业学生成才创造了有益的环境。然而,近年来,随着各个高校新闻专业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新闻媒体的压力剧增,于是许多媒体出台了或者在内部实施实习收费制度,给高校新闻专业教育实习造成极为不利的局面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杨 《现代交际》2014,(1):91-91
众所周知,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很多家网站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当前的新闻信息资讯,那么如何在众多的主流媒体当中脱颖而出呢?我们要发掘新的新闻途径,不仅需要在第一时间内精确、快速地获取到真实的新闻资源,还要以独到的视角发掘新闻本身的亮点,在对新闻内容进行加工编辑的基础上,牢牢抓住受众的眼球,最好可以获得较长时间的关注。故此,各种新闻发掘途径也应运而生,它是对已经报道的新闻进行再度聚焦,挖掘新的新闻热点。  相似文献   

18.
"校媒(体)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分析了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职新闻专业实施"校媒(体)合作"的具体措施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一直受到新闻舆论媒体的普遍关注。作为电视新闻节目,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如何把握好度,既维护他们的自尊,又能客观反映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发生在他们中间的各类事件,是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索的课题。本文着重结合几次实践的成功经验,从以事实定位、典型定位及大局定位几个不同层面来探讨在弱势群体中新闻报道的舆论定位,以期寻求一条能客观、准确反映弱势群体状况的报道之路。  相似文献   

20.
时政新闻就是时事和政治方面的新闻,时政新闻代表了党和国家的权威声音,更是政府与群众交流的桥梁,在众多的栏目中,时政新闻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编辑的创新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提升时政新闻编辑人员的创新能力,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