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老年人》2001,(1)
爆竹声中庆新春,在我国可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据记载,火药发明以前,燃爆竹可算是名副其实:燃烧竹筒,竹筒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爆裂出声,噼噼啪啪。南北朝时,人们在春节就以这种方式燃放爆竹,驱逐恶鬼。  火药的发明是在唐朝或唐朝之前。从唐朝开始,关于爆竹应用火药的记载逐渐多起来。北宋时期,开始出现用纸卷裹火药制成的爆竹,并改名为“爆仗”。这种爆仗声音清脆,但响一下就完了。到了南宋,烟花爆竹出现。烟花制造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手工行业。南宋无名氏撰写的《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述南宋都城临安文化生活和游艺活动,…  相似文献   

2.
傅鸿洲 《现代交际》2013,(11):48-49,47
《景德传灯录》是北宋真宗朝吴僧道原所作之禅宗灯史。本文从语义和语法这两个角度对《景德传灯录》的"着"进行调查发现,"着"可以做介词、谓语动词、结果补语和助词。  相似文献   

3.
又到冬令进补时,邻居王大伯的几个子女送来了各种药酒、补膏之类,唯独小儿子别出心裁,送来一份2002年度《老年人》杂志预订分送单,最适合王大伯的口味。由此想到,“精神赡养”尽管已不是什么时髦的话题,但现实生活中有意识这样做的人还不是太多。对老人,儿女一般只考虑“常回家看看”,而对如何提高老人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让老人精神上有所寄托,确保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则往往被忽视了。给老人订一份报刊,送点精神食粮,让老人在充裕的闲暇中开阔眼界,获得知识,对于老人安度晚年可真是再好不过的事儿。给父辈订份《老…  相似文献   

4.
《老年世界》2011,(6):9-9
据介绍,新修订的《老年法》在《社会保障》内容里拆分出一些内容,单独成立《社会照料》一章。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不能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比分析海明威的三篇小说:《老人与海》《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桥边的老人》中老年人的外在形象、生存环境、语言表达、行为方式以及人生态度,揭示老年人虽然内心孤独却不畏惧死亡的朴素尊严,解读海明威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近思录》是学习北宋四予的关键著作,对了解学习宋明理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旨在对《近思录》第一卷当中收录的关于二程的道体语录进行分析,研究二程关于“理”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5年来,常德市鼎城区石门桥镇订阅《老年人》杂志的数量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今年发行132份,而且都是私费订阅。该镇所以出现这一可喜的现象,主要是镇老干党支部把发行《老年人》杂志当作是关心离退休老人晚年生活,促进老人身心健康的政治任务来抓。他们的发动宣传工作,做到了“三个到位”:一、宣传到位。老同志离退休以后,普遍存在着渴求知识、了解形势、捕捉信息的欲望。该镇老干党支部抓住老同志的这一心理做工作,鼓动老有所学。一是利用老干党支部活动的机会,进行口头宣传。把《老年人》杂志里面的一些好文章、好典型…  相似文献   

8.
【原文】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译文】保存阵地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这是从蛊卦《彖辞》“巽而止,蛊。”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远方的明朗和忧伤──关于王洛宾《初相识的两个傍晚》文/苏亚为《现代妇女》荐去《海峡来客》后,又接增武先生来信,特快专递,很急,要求我能将洛宾的《初相识的两个傍晚》的第二篇推荐上,以“成全内容的完整性”。且他所在的杂志准备对洛宾老人的两篇短文“做重点介...  相似文献   

10.
殷炳艳 《现代交际》2010,(10):53-54
目录书为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文献的存佚情况提供了方便,对研冤古代文献特别重要。南朝梁代阮孝绪著录的《七录》记载了梁代以前历代图书的编录情况。它在图书分类史、目录学史、文化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参考价值极大。《七录》著录图书六千多种,又有解题。阮孝绪直到大同二年去世前才编定了这本文献,在梁代书目中成书最晚,并已经尽收前人著录。  相似文献   

11.
《炎黄世界》2009,(5):1-1
《炎黄世界》1994年1月份创刊时,两位文学世纪老人都题了词。巴金老人题词是:“讲真话!”,一针见血,十分尖锐;冰心老人题词是:“心之桥”,语短心长,寄意甚深。而这两句话六个字却实实在在地勾画出了《炎黄世界》的编刊指导思想,一直鼓励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走过这风风雨雨的十多年时间。  相似文献   

12.
李相 《当代老年》2009,(9):57-57
看完《当代老年》2009年第7期,如同看了一部教育深刻的电影,看到了《当代老年》的光辉历程,看到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编辑队伍。《当代老年》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构思巧妙,人见人爱;《当代老年》贴近老人,是我的精神伴侣  相似文献   

13.
我现年86岁。自《老年人》创刊起,我就跟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它的常年读者。不仅如此,我还向老朋友、老同事做了大量的宣传、推荐工作,让他们也成为《老年人》的读者。20世纪90年代曾引起了我所在的宜章县栗源学区的关注,为我们离退休教师集体订阅了此刊。今年老人节大会上,我又继续宣传《老年人》刊物的特色:有党的政策法令的宣传,有国家大事的报道,有老人保健知识的介绍,还有各种信息的传递,更有给老人生活带来无穷乐趣的休闲文化……。大家都认为《老年人》是良师益友,下年度续订的激情又进一步高涨了。与《老年人》…  相似文献   

14.
唐慧琳撰《一切经音义》一百卷,辽希麟法师撰《续一切经音义》十卷,二人网罗诸家音韵、古今字书,旁征博引,为佛教经文用语做了注释。《正续一切经音义》引用古书繁多,本文将对《正续一切经音义》标明引《仪礼》的内容与今本《仪礼》做一个比较,以窥其概貌。  相似文献   

15.
曹锡琴 《老人世界》2013,(11):45-45
《空城计》是京剧精彩的传统剧目,又名《抚琴追兵》,取材于《三国演义》第95回。 该剧为清末名须生卢胜奎的代表剧目,后由谭鑫培演于清廷而一举唱红。谭鑫培突破剧本情节杂乱、出场人物过多的局限,还根据梆子名宿老元元红、郭宝臣的演出本,做了多方改进。后来,京剧名家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都演出过此戏,焕发了各自独特的动人风采。  相似文献   

16.
2007年9月,重庆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在推荐全市和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时,一位名叫张全的古稀老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张全将一本名为《道德歌》的剪报本恭恭敬敬交到工作人员手中,打开本子,里面是一篇篇工工整整的剪报,那是海外华文报纸用整整一年时候连载的张老哎心沥血之作《道德歌》,《道德歌》全文共12篇,每篇1300字左右,全用辞赋体写成,句式整齐,辞采飞扬,琅琅上口,涵纳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又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芒,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杂志创刊十六年来,我年年订阅,期期必读,是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视《老年人》杂志为政治母乳,每期到手先看“老人言”,再看封面标为要目的文章,然后看其他内容。今年第三期,《武汉新鲜事:总经理退休当门童》、《大义女子陪着养母做新娘》这两篇文章,我读后深受启迪和教育;《生活方式决定你的健康状态》一文,连读两遍仍不想放手;关于人寿保险的策划报道,也给了我很大启发,我打算让老伴参保,既减轻儿女的负担,也为我辞世之后让老伴无温饱之忧。《老年人》杂志的文章篇篇可读,开卷有益。诸如“社会纪实”、“银…  相似文献   

18.
朝鲜学者朴趾源的《热河日记》是以燕行录的形式写出的一本文化巨著,这部著作记录了使团的整个使行过程,是朴趾源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接受。卷一中的《渡江录》和《盛京杂识》、卷二中的《驲汛随笔》所记录的正是长白山区的山川地理、民俗生活,记录了朴趾源等在鸭绿江、辽阳、盛京和广宁一代的旅行见闻,充分展现了清代长白山区的服饰、婚丧等方面的民俗。  相似文献   

19.
《白虎通义》与《释名》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两本声训书,在古汉语研究中仍启迪着一代代学者。现代汉语探源要从古汉语着手,对这两本声训书进行优劣方面的对比,能让我们对汉代声训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对《白虎通义》和《释名》声训特点进行归纳比较,进而总结出汉代声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日前,青岛的一位老人在一养老院去世,悲痛的家属准备办理丧事,却因为养老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无效,老人户籍地派出所拒绝盖章办销户证明,家属来回奔波,丧事也没法办,后来“找关系”才在一家医院开出《死亡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