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人熟知苏轼号"东坡居士"。其实,在他人生的前四十个岁月中,他只是"苏子瞻"。真正让这个大文豪在人至中年摇身变为苏东坡,并且完成其人生中最重要作品的原因,是乌台诗案之后的黄州生活。这四年的生活,完成了"苏子瞻"向"苏东坡"的转变。本文详述苏轼的"子瞻"生涯与"东坡"生涯,以及他人生中这场盛大的"突围"与华丽的转身。  相似文献   

2.
寻开心     
暑假里,孙子读苏轼诗,至《睡起闻米元章到东园送麦门冬饮事》:“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不知“门冬”为何物问我。门东即麦冬,可以入药,开通心窍。翻开《植物图谱》给他看,开心一词有多解,其中一解是心情舒畅、快乐。尘务不经,烦恼远离。中国古今诗文多有反映。例如:  相似文献   

3.
葛瑞原 《老人世界》2014,(11):44-44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不但才华横溢,而且是个见识广博的学者,一生著作颇丰。他的《老学庵笔记》的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亲闻之事,或读书考察的心得,内容真实丰富,处处折射着哲理的光芒。近日翻阅,被其中的一则小故事所吸引:“东坡先生与黄门南迁,相遇于梧、藤问。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粗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相似文献   

4.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命途多舛,既是苛待,也是成全,这要看你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生命或是不堪重负、日趋萎缩,或是曲意奉承、面目全非,二者都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性灵,变成精神上的阉人。  相似文献   

5.
沙丰 《当代老年》2006,(1):32-32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号东坡)在杭州当通判时,有一年雪后初霁,他和同科出身的诗友袁公济(一说为当时的杭州知州陈述古)一起到域外踏雪赏景。其时路上的积雪有一寸多厚,两人站在路上,向前方望去,只见前方路上白茫茫一片,不见一个行人。  相似文献   

6.
韩闻 《职业》2014,(4):38-38
苏轼,北宋时期大才子,他学识渊博,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因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苏东坡。苏轼是宋仁宗时的进士,宋哲宗时的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因其性情豪放刚直,又恃才傲物,在官场大起大落,这也成就了他对人生的更深思考,迸发了更加辉煌的才情。  相似文献   

7.
苏轼(1036~1101年)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为官多年不得志,屡屡被贬。宋哲宗元祜八年(1093年)被贬定州(今河北定州市)任知州。他在定州任上虽短短八个月,却留下了大批文化遗产。苏轼未到定州,悲凉秋风已起。这年,他已58岁,年近花甲。在经受了乌台诗案的惊悸、黄州苦雨的浇灌后,这株挺拔之松依然劲健。然而,最为严酷的打击即将来临。这年八月初,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夫人去世了。苏轼“泪尽目干”,处于痛苦之中。九月,更大的恶浪席卷而来,关心和重用他的高太后撒手西去,哲宗亲政。此前,苏轼给哲宗小皇帝当老师断续已八年之久,这位刚刚18岁的皇帝肯定烦透了苏轼。  相似文献   

8.
伤逝悼亡     
笑汀 《老年人》2006,(11):42-42
诗歌中最珍贵的品质是“真”——真情、真相和真知。可惜的是,很多人在做诗的时候,往往为功利所牵,为思想所拘,或者为时俗所惑,于是言不由衷,甚而辞不达意。天才狂放如太白、东坡,也有未能免俗时,遑论常人!然而,不论多么平庸、多么市侩的诗人,一旦伤逝悼亡,其情其言,往往都会自  相似文献   

9.
正总是喜欢在这样静谧的夜,沏一壶雪沫乳花,品一回宋词清韵。正如今夜,当窗外月色如一盘散落的珠碎,静静地拂过我的案牍,如同静静地拂过潺潺如水的流年,原来千年的光阴,抵不过的只是这说不清亦道不明的寂静与欢喜。东坡先生的词,我最喜欢的便是这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仿佛拨开层层叠叠的红尘弥彰,以一双清澈的眼洞悉人间是非,穿过富贵的烟云,掠过名利的牵绊,最后留下的也只是这三杯两盏淡酒的人间清欢,原来世间凡事,一切皆如烟尘。东坡先生一生坎坷多舛,且数次  相似文献   

10.
<正>苏轼在中国古代史中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的成就集诗、词、赋、散文和书画创作于一身,是后世唱诵的君子。林语堂在自己的著作《苏东坡传》中曾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的卓绝之美。”在这位狂热粉丝将苏轼视作“全能人类”,认为他在诗文、绘画、书法、生活艺术等多方面的造诣都臻于化境。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内制集》十卷、《外制集》三卷、《奏议》十五卷、《和陶集》四卷等六种集子刊行、皓齿垂髫皆可背诵的传世诗词、意蕴深远的书法绘画作品传世。如果不是因为乌台诗案中大量焚毁苏轼作品,  相似文献   

11.
杜娟玲 《职业》2011,(14):84-85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是陶渊明弃官归田的恬淡闲适;诗意,是屈原忠君爱国的罹难情怀;诗意,是苏轼躬耕东坡的宠辱不惊;诗意,是李白邀月对影的飘扬欲仙;诗意,是李清照夜听梧桐雨的万般惆怅。诗意,是一个人精神的家园,也是古今文学佳作的美学境界,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西藏嘎玛沟长期与世隔绝,虽然在国内不为人熟知,但在国外驴友界却声名显赫。早在上世纪,美国和英国的探险家就相继对嘎玛沟进行了考察,他们都被这里梦幻般的自然美景所折服,赞誉嘎玛沟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谷","世界十大景观之在珠峰东坡环线,可以饱览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第四高峰洛子峰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的壮丽景观,享受世间最美的雪山盛宴。嘎玛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山  相似文献   

13.
苏轼是伟大的文学家。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评论苏轼说:“他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苏轼在世时已经文名满天下。李绍《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云:“其为文章,才落笔,四海已传颂。下至闾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  相似文献   

14.
苏轼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不但影响了苏轼的人生观,同时对苏轼的文艺观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儒家现实主义文风对苏轼批评文体的影响;二是苏轼对孔子"辞达"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眨眼工夫,与花甲之年已“拜拜”三个年头了。记得念大学的时候.主讲古典文学的老师抑扬顿挫地讲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这句,坐在讲台下的我忍不住对苏轼自诩为“老夫”丢去几分白眼。回想起近日里与手机短信结缘的经历,却体验到“少年狂”三个字的妙处。  相似文献   

16.
正香山以其小巧而半隐在我怀里,以其简古宁静、远离尘嚣让我身心归隐之中。走进香山,我在深深浅浅的岁月里找寻着昨日逝去的痕迹,这里有苏轼居住的梅花堂,有西施寻花的采香泾,有徐霞客三次路过的桃花涧,有乾隆下江南时洗手的圣清池……香山,从头到脚渗透着亲切宁静、淳朴馨香的气息,以奇特的自然景观,让你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7.
苏轼流放柳州的时候,当地的朋友设宴款待他。席间有一个苏轼制的小书童,名唤歌奴。当有人问歌奴,是否想家时,歌奴答曰:吾心安处便以为家。  相似文献   

18.
有宋一代,黄山谷诗以清丽奇拔而成一代名流,与东坡并称"苏黄"。本文简单分析了黄山谷三首诗歌。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的文章著名、书法著名、食谱也很著名。到底这位11世纪的诗人,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名菜?这位1000年前就练瑜珈的生活大家,又怎样养生?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酒、东坡墨……在十一世纪的中国,苏东坡是一个名牌。凡是他触过的东西:一张纸、一个砚台、一家酒楼、一个凉亭,都变成了众人争睹、争购、收藏的对象。连苏东坡的帽子形式,一时间都成了“流行时装”,而被仿制的制造商称为”子瞻帽”(苏东坡,字子瞻)。  相似文献   

20.
成汇 《老年世界》2011,(23):41-41
苏东坡与芡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老年仍身体健壮、才思敏捷。他著有《东坡养生集》一书,其中的一条养生之道就是吃芡实,吃法颇为奇异:时不时取刚煮熟的芡实一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