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好”字作为一个同音多义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十五种用法,本文选取“好久”着重讨论“好”在成都方言中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用法,得出“好”字作为程度副词在成都方言中带有强烈的感叹语气。  相似文献   

2.
"把"字句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句型,因此,对它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而在兰州方言中"把"字句也有其特殊的用法、含义和规律。所以本文便是以兰州方言中"把"字句的特点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兰州方言中的处置性"把"字句、非处置性"把"字句、"把"字句的否定形式以及对其疑问句的研究,从而整理归纳出兰州方言中"把"字句的特点、用法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湘乡方言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的形式与用法进行了具体说明与分析。同时将湘乡方言中的代词用法与普通话中的代词用法进行了比较,突显了湘乡方言代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干方言人称代词从形式上看比较丰富,从语法上看,它们在句中都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本文从新干方言人称代词这一语言事实出发,运用描写分析法,突出新干方言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5.
项城方言中的“叫”字从共时层面看用法广泛,意义复杂,可以用做动词、介词、助词,最突出的特点是既可以表示处置义,又可以表示被动义.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寻了“叫”的处置义和被动义的来源,“叫”字从“实质性叫请”到“礼节性叫请”的语义泛化过程是其虚化的语义基础,我们认为它们的来源都和使役义有密切的关系,只是在不同的句法环境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忻州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忻州方言的疑问代词与普通话的疑问代词一样,可以对人或物、时间、处所、方式、数量、性状等进行提问,但有自己独特的语法形式和意义。本文主要是研究忻州方言疑问代词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村”里,广东话是一种“方言”,英语、德语、法语等也不过是一种“方言”罢了。既然是“方言”,就没有必要制定强迫大家都去学习“方言”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外书摘》2009,(12):80-80
广州方言又称为“粤方言”、“粤语”、“白话”和“广府语”,英文叫Cantonese,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汉语语音特点和古汉语词语较多的一种方言。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今日的广州方言还保留着不少中古时代的汉语语音,且看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相似文献   

9.
一年前,我考入中南财经大学,进入公关系本科。但是公关什么样?还得一个月的军训之后才能接近她。军训结束了。“形体训练”、“普通话与方言训练”、“汉语写作”,起初还觉得挺新鲜,日子一久,就出现了分化:一派是悲观派,大唱学公关倒了霉,一派是乐观派,高歌“曙光就在前头”。我自然是乐观派的坚强卫士,因为我知道作一名优秀的公关人员应该具有出色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的方言也有它自己的特色与体系。本文主要从日语方言的定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基于方言区画的基础上各方言的特征阐述了日本方言。在方言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方言,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日本方言的多样性与地域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被动句相比,祁东方言中的“得、把”字被动句较有特色.本文主要介绍祁东方言中表被动的“得、把”字被动句的句法格式、语义特点,并进一步将其与普通话中“被”字句进行比较,阐释其不同点.  相似文献   

12.
有句老话:“路隔三五里,乡音各不同”。中国方言之繁多,色彩之斑斓,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自己的乡音,家乡的方言,它不仅是地域文明的土壤,而且背后还蕴含着多样性的文化精髓。老舍的京味小说,张爱玲作品中的吴方言,贾平凹的语言实践,都直接到达我们的心底,引起我们心中的共鸣,抒发出心中深藏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3.
“侬阿晓得伐”、“拿摩温”、“水门汀”等等上海方言最近被编入上海中学语文拓展课程教材,据称,此举意在保护和传承上海地方文化,让正宗而地道的上海方言不至于失之于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下下一代的上海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对当下一些人对上海方言的“拷贝”越来越走样所表现出的忧心忡忡,并进而大声疾呼和身体力行地推出一系列振兴上海方言的  相似文献   

14.
杨爱红  石绍军 《现代交际》2010,(11):110-111
方言说新闻是目前各地电视节目中比较独特的形式,有着其特定的受众群。方言新闻具有它生存的优点:从它出现到生存下来的原因看,方言新闻节目有着广阔的市场,方言新闻的节目有生存的条件;从内容上看,方言新闻节目也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方言新闻有其优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方言新闻感染力强;方言新闻在形式上活泼自如。同时,本文提出方言新闻节目有其生存的瓶颈及对待这些发展瓶颈可以采取的一些对策。希望通过对方言新闻生存空间的全面分析,给这类节目的发展一些启示,为电视事业的繁荣增添一抹色彩。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中的"给"主要有三种用法,即作动词、介词和助词。"给"作为动词,无论是表示"给予"的意义,还是表示"容许、致使"的意义,在盐城方言中都是用"把"来表达的,"把"还由"给予"义引申出"(女性)嫁人"的意义,然而无论"给"是作介词还是作助词,在盐城方言中都不是用"把"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16.
"来"在吉首方言中的用法很特别,前面往往接动词、名词、形容词,句尾经常与助词"了"搭配,其中结构助词"了"在句中既有完句的作用,又使句子有了表示将来的意思。"来"与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时,语境情况不一样,表达的意思和时间状态也不一样。在吉首方言中"来"常常后置,表示将来时,往往后面与结构助词"了"搭配。  相似文献   

17.
"亲属称谓词"是具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之间相互称呼的用语,具有表示人与人之间亲属关系的功能。文章对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调查,并且将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用法进行历时的对比,并进一步研究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徐宁 《老人天地》2014,(2):30-31
“熊孩子”是东北方言,通常指对调皮孩子的戏称。他们一般年龄在5~12岁之间,有极大的好奇心、破坏力和层出不穷令人抓狂的要求。家有“熊孩子”的话,家长照顾起来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沈阳的米大爷有个绝招——“你的人生你做主”。  相似文献   

19.
伏煌曙 《老年人》2013,(4):50-51
我写过这样一首《无题》小诗:“我有小车第一流,滚来滚去乐悠悠。芳名也叫‘双踏挪’,不请司机不吃油。”“双踏挪”是我对爱车的美称——双脚一踏,它就挪。湘阴方言“挪”字谐音“纳”,谐“桑塔纳”。虽谐音但不冒牌,道白了靠自身力量行进的本义,志趣兼言,带点调侃。至于“小车”故事,且容细说从头。  相似文献   

20.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摘槟榔。”这首广东方言歌谣,流露的是对细水长流式小康生活的向往。时过境迁,曾几何时,“月光光”成了个人消费方式的代名词,它指的是每个月都把自己当月的收入消费精光,进而,又演变出一个新兴消费群体的“雅称”——“月光族”。在他们中间,有月光公主,窝居父母家却入不敷出;有单身贵族,为求高质量生活一掷千金;也有年轻夫妇,供车供房却养不起孩子。在他们看来,其消费理念和生活宣言是“挣多少,花多少”。按照传统观念,他们是“不会过日子的人”;按照现代年轻人的看法,他们却被认为是“能挣钱、会花钱、会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