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解放以后,学术界对《水浒》的评价虽有所爭论,但基本上都是全盘肯定它的思想意义。就以最近几年出版的书刊为例:有的同志说:《水浒》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有的同志说:《水浒》是一部“革命文学杰作.”“《水浒》作者反映这次伟大的农民起义……艺术形象的整体渗透着作家的伟大的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公开地赞扬、歌颂农民起义和起义的英雄们。由于这种同情和歌颂,由于在农民起义的问題上,作者是站在农民义军的一边,他才能够真实地写出农民群众的革命斗爭和革命理想。”  相似文献   

2.
在文艺界思想争论激烈的那个年代,作者宗璞以"人学"为导向,创作了作品《红豆》,虽然社会上普遍认为它是一部爱情小说,但是抛开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的局限,就作品本身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描述和表现作者独特思想的方式上看,《红豆》描写了在革命斗争激烈的动荡年代,以江玫、齐虹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水浒》是一部鼓吹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它作为描写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不去体现起义农民坚强不屈的反封建革命精神,而是着力描写和歌颂篡夺了梁山领导权的地主阶级代理人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宋江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披着革命的外衣,改变了晁盖聚众起义的革命纲领,卖力地推行接受招安的路线,在梁山武装斗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主动向阶级敌人屈膝投降,并在投降后甘当反动统治者的帮凶,掉转刀口血腥镇压农民起义。《水浒》全面地肯定了宋江这条投降主义路线代表了农民起义的正确出路,露骨地宣扬了投降主义。  相似文献   

4.
<正> 《长生殿》是解放以来学术界争论最大的作品之一。由于作品本身充满了矛盾,内容比较复杂,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倾向不明显,可以说在《长生殿》中,作者所批判的对象,又是他所歌颂的对象,他所爱的,也正是他所恨的,这种矛盾现象,常使论者各执一端,对其评价颇多分歧,给读者认识、把握这部名著也带来了一定困难。以致有人说,这是古典戏曲作品中最难读的一部。  相似文献   

5.
对吴伟业《圆圆曲》的主题,争议向来较多,大致有讽刺说、同情不幸说、歌颂爱情说、兴亡感慨说等诸种。通过对吴伟业生平思想、《圆圆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内容真实性等各方面的探讨,认为《圆圆曲》的主题仍然是表现对吴三桂的讽刺与批判以及对其降清价值的否定,而非同情或歌颂吴三桂。  相似文献   

6.
纵观肖红的散文创作,可以说,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这段时间的创作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成就,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肖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形成了其散文创作的独特个性和风格。 第一、注重细节描写。肖红散文描写以观察——捕捉——描绘三个环节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明代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之一,不但涌现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更形成了丰富的创作理论,这些作品和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绿野仙踪》是清代中叶著名的古典白话小说,其创作明显受到明代小说作品和创作理论的影响,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它的自寓性创作目的是明代小说创作的延续;主要采用的金线串珠式和列传式结构明显受到明代小说的影响;它的语言风格明显受到《水浒传》《金瓶梅》等的影响;其中的许多故事素材都可以在明代作品中找到端倪。  相似文献   

8.
近来《水浒传》研究中有一种倾向,一方面认为过去对农民起义评价过高,指出它的许多局限和错误,甚至认为它不但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且是破坏社会的力量;另一方面却用极高的标准来要求《水浒传》和他所描写的英雄人物。这就形成一个悖论,一方面贬低农民起义,一方面又用超过农民起义可能达到的要求来批判《水浒传》。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的作品中,有一些属于悲剧。突出的代表是《窦娥冤》,王国维说它“即列入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当代王季思先生等编辑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也收了它。此外象《蝴蝶梦》《鲁斋郎》等,有人认为属于悲剧,有人认为不是悲剧,看法尚不统一,但人们大都承认这些作品的内容具有悲剧的性质。关汉卿虽然没有提出悲剧的概念,没有建立悲剧的理论,但他确有悲剧创作的实践,他的作品中确实表露了明显而强烈的悲剧意识。 这里所说的悲剧意识,不是指作品客观描写的具体的悲惨事件或悲哀气氛,而是作者在悲剧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意识,它对作者的创作实践产生支配和指导作用。由于悲剧不仅是一种戏剧的类型,而且属于美学的范畴,因此作者的悲剧意识决定着作者的审美观点和作品的审美效果。关汉卿是古代第一流的戏曲作家之一,他的悲剧意识在戏曲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革命队伍里出现投降,会给革命事业造成损失,当然是坏事。但是,政治生活中的投降同文艺作品中关于投降的典型描写,革命队伍中的投降派同文艺作品中的投降派的艺术典型,毕竟还是两回事。我们反对投降派,但是不反对在文艺作品中塑造投降派的典型。《水浒》所以能够“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关键在于它对宋江这个投降派及其领导的水浒农民起义被招安的归宿的描写是充分典型的。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水浒》在荧屏上一出现,许多出版社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版本的《水浒传》,甚至有些研究《水浒传》的论著也搭车问世,一时间出现了小小的“《水浒》热”。我以为这种“热”不过是“武侠小说热”的继续。《水浒》中的“武”与“侠”再度使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兴奋起来。正像“武侠热”一样,“《水浒》热”负面作用也是远大于正面意义的,这一点是听惯了“《水浒》是农民起义的百科全书”评价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实际上所谓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评价并不能反映《水浒传》的本质。人们确实喜欢《水浒传》,但并不因为它是农民武装…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对巴金中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的分析,探究巴金小说爱情描写的独特性和它在作者整个创作中的位置与意义,并从一个侧面揭示巴金创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特征.爱情线索与作者的“曲笔”《灭亡》《新生》和《死去的太阳》,是巴金早期的三部中篇.主要表现大革命时期,走向社会的青年革命者的斗争生活,特别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但三部作品都贯穿着重要的爱情线索。这些爱情的描写,在作品中各有其用,而其共同之点是把爱情作为一种“曲笔”,借以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体现其创作目的.《灭亡》,从根本上说不是恋爱小说,巴金渲泄的不是爱情上的苦闷,也不是一般地表现革命与恋爱的矛盾。主要是抒发对罪恶社会极端曾恶的感情,表现在现实面前极端愤懑的心境,同时赞颂杜大心为信仰而牺牲一切的崇高人格.这些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杜大心与李静淑的爱情描写来达到的。作者曾自述道:“我创造李静淑出来给我解决爱与憎的问题”①。“我曾用了一点曲笔,加了一点爱情故事,而且造出杜大心与李静淑的关系来。”他还指出《灭亡》第十章《爱与憎》(主  相似文献   

13.
《洪秀全演义》是晚清革命派小说的代表作、整个晚清小说的一流之作。本文指出该小说系黄世仲创作最早的一部小说;其最早的单行本是出现于1908年的香港中国日报本;作者并未写完,而只写了54回。《洪秀全演义》是一部正面歌颂太平天国革命的长篇小说;虽然所写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却具有艺术描写上高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建国三十多年来,学术界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进行过多次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有一些重要问题,尚未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例如关于《水浒》的性质问题,过去有一种十分流行的看法,认为它是“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小说”、“是一部农民革命的史诗”。近年有人提出怀疑,认为《水浒》不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我以为这些意见应当重视,有必要加以深入地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是在群众创作的基础上,经过文人作家的综合加工、再创作和多次增删修改而成的。 《水浒传》的版本很复杂,思想内容也很复杂,历来研究者的说法不一,分歧很大,真可谓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但也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即《水浒传》的精华在它的前半部,就连给百回本以很高评价的李贽也不例外。他说:《水浒传》的“妙处还在前半截”(《容与堂刻〈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总评》)。李贽以后的金圣叹,假托古本,腰斩《水浒》,把《水浒传》改成七十回本,也正是删掉了后半截,保留了前半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最近深刻地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又说:“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学习了毛主席的上述指示,再认真读一下《水浒》,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部曾经被人称颂为“农民起义的教科书”的小说,虽然以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它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革命。它通过大量情节,拼命鼓吹造反“有罪”,投降“有理”,反革命“有功”。它决不是什么“农民革命的史诗”,而是歌颂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这部书,早就有人认为其思想价值主要在于讽刺儒林热衷功名富贵,反对科举制度。当年胡适也把反对科举,视为“全书的主旨”。①这种看法对吗?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 一 不错,鲁迅也说过,《儒林外史》的“机锋所向,尤在士林”。②但是鲁迅首先强调的,是作者“秉持公心,指擿时弊”。③《儒林外交》以儒林为主要描写对象,以科举问题为主要题材内容,并不等于它的“主旨”就只是反对科举制度。《儒林外史》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揭示了科举制度本身的荒谬至极,更重要的是以此引导人们认识造成这个弊病的那个腐朽黑暗的历史时代。如果只限于“反科举制度”,而看不到“更重要”的一点,就很难算得上真正懂得了它的“伟大”。鲁迅说过:“《儒林外史》作者  相似文献   

18.
朱萍 《学术研究》2000,(8):122-126
明清描写家庭兴衰的长篇章回小说有六部《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蜃楼志》。这一系列的作品分三个创作阶段明朝中后期作品,比较均衡地描写家庭上升期的盛况与家庭衰落时的衰败荒凉;明清之际和清前期作品,略述发家过程,详写衰亡过程;清中期作品,详写家庭走向衰亡的过程以及衰亡原因。从作品结构上可以分为昔日繁盛永不再来与绝处逢生两大类。这一题材的流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体现了小说作家深切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心态,揭示了封建社会后期整个社会处于没落状态的悲凉的时代氛围。  相似文献   

19.
作家的创作与其生活体验有着紧密关联,同时,他们的作品又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象狄更斯创作《雾都孤儿》及夏洛蒂创作《简·爱》。海明威发表了不朽名著《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长时期来,文坛为之哗然,批评界为之震惊,读者为之叹服。两部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当时青年一代的幻灭感,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精神及强烈的反战情绪。系统分析,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时代的影响及作者的经历是海明威创作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继《诗经》、《楚辞》后的第三部诗歌总集。它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收集有一定数量的女性作者的作品,男性作者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