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国 《人才瞭望》2014,(11):35-36
【例题1】职业认同是指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主观建构的、与职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和感受,常常包括职业角色的意义感和价值感、职业是否有乐趣和吸引力等。职业认同分为过程性职业认同和状态性职业认同。其中过程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从自己经历中逐渐发展出的认同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当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过程性职业认同的是:A.身为一名警察,  相似文献   

2.
郭震 《人才瞭望》2006,(10):32-34
所谓的企业情商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认知、调节和管理情绪、情感的能力,它综合反映了员工情商的高低、团队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和凝聚力,以及组织与其他组织及社会公众之间关系的协调能力。企业情商比普通意义上的情商具有多层次性,表现在从个体水平(员工情商)到群体水平(团队情商)再到组织水平(组织情商)。员工情商定义为在企业这一特定环境中。员工所具有的认知、表达、控制、调节自身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它是在员工知识技能之外、包含于员工素质之中并直接影响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职业幸福感和情绪劳动是现代职场生活中重要的概念。职业幸福感代表个体在工作中的幸福和满足程度,而情绪劳动涉及管理和表达工作中产生的情感。尽管这两个概念看似截然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深刻的相互关系。情绪劳动的高强度和负面情绪表达可能降低职业幸福感,而积极情绪表达和情感劳动的适度管理则有助于提升职业幸福感。为实现更好的平衡,个体可以通过情绪管理技巧和积极心态来应对情绪劳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寻找工作中的意义和满足感来提升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张笑秋 《人才瞭望》2007,(10):52-54
职业咨询专家约翰·霍兰德认为,工作的价值不仅是获得金钱、地位与荣誉,它的价值还在于使你满足自己的兴趣、获得内心的愉悦。如果员工不能获得工作的价值,便会产生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的定义纷繁复杂,简单而言,工作压力是个人在职场中面对种种限制和要求所产生的心理感受。适度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个体能力的发挥和组织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讨论过度的工作压力。过度的工作压力导致员工出现一系列负面的生理症状、心理症状和行为症状、严重影响员工的能力发挥、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梁杰 《人才瞭望》2011,(12):27-29
大量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在心理原因就是择业效能感较低。"择业效能感"最早是Betz和Taylor于1983年提出来的,是指个体对实现和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觉知,通过对个体的认知、动机和情感的调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所有权理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经过长期的占有,人类会对各种各样的客体(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的)产生所有权情感.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所有权。在概念上它被界定为一种状态.即个体感觉好像所有权的目标或者该目标的一部分是“他们的”(即,它是“我的”或“我们的”)。该界定概括出了所有权的特征。第一,所有权情感与“我”、“我的”及“我们的”这些词语相关。心理所有权回答的问题是“我感觉某某东西是我的”.其核心概念是对某个特定目标(劳动产品、玩具、家、土地、其他具有显著特征的对象)的占有感。  相似文献   

7.
心理压力作为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衍生品,困扰着数以千万计的人们,适度的压力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而长时间处在不良压力中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本文旨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是压力、压力的类型、压力与绩效的关系、压力的生理学机制作进一步阐释,探析压力与健康的关系,详细论述了长期处在压力状态下会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为有效帮助个体管理负性压力,减轻压力对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身心和谐统一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8.
主观幸福感的主人翁是自我,个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对所属团体的归属感,个体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以及社会比较心理都直接影响着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探讨主观幸福感的产生和个体如何获得和保持幸福。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IT行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朝阳行业。但与广阔的发展空间、高速增长的市场规模相比,IT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却不尽如人意。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使得IT人员对于自己目前状态的评价普遍偏低。当工作压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工作倦怠,工作倦怠的产生则会对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和危害,本文将基于MBTI人格类型理论来考察IT企业员工人格类型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幸福感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幸福感的研究取向经历了从主观幸福感到心理幸福感再到社会幸福感的发展变化,幸福感的概念、内涵被不断的丰富、扩展,幸福感也不再被理解成是单一成分的,其复杂性和多面性开始为研究者所揭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为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拖延现象较为普遍。学习拖延是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综合作用产生的复杂心理现象。本文从分析个体特征和认知等方面入手,分析学习拖延的原因,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干预学习拖延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唐静 《人才开发》2009,(2):24-26
一、家庭环境与人才成长概述 家庭环境是社会微观环境的一类分支.以其特有的属性影响人才的成长。辞海对家庭的解释为: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收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则明确从社会关系角度界定家庭,认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  相似文献   

13.
陈亮  孙谦 《人才开发》2008,(12):12-13
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周边绩效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科近年来新出现的研究方向。自从Diener为主观幸福感做出了定义之后.国内外掀起了研究的热潮.其中我国学者邢占军、孙凤都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他们的研究都仅限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而未能涉及工作方面;同样,对于周边绩效的研究.笔者也未能找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论题。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先生认为“移情说”是指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他还认为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只有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才能把自己的情感、知觉等转移到社会、人生或自然之中,与之共鸣,产生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薪酬是广大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来源,薪酬制度是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部分.科学、合理、公平的薪酬体系能够更好的激励员工发挥潜能,保证企业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不被市场淘汰.本文通过对谷歌公司薪酬福利等方面最佳实践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涂海燕  龚丽 《人才瞭望》2007,(10):55-56
心理契约违背(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是“个体在组织未能充分履行心理契约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以员工的认知为基础,并受到个体经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个体主观色彩。由于心理契约违背既有客观事实因素,又存在较强的主观因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心理契约违背分为客观心理契约违背感和主观心理契约违背感两种类型。客观心理契约违背感是指员工基于对心理契约违背事实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感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分层次教育方法在学生教育中的运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由于每个学生是在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着不同的情感、意志、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可以采用分层次教育的方法。本文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分层次教育原则的启发下,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教育观点,从分层次教育的层次划分、心理学依据、教育总原则和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对分层次教育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8.
关于素质的定义界定一直是百家争鸣,笔者认为,对政府行政人员来说,素质就是德能勤绩廉五个要素.人员素质测评是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对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个性特征和发展潜力等实施测量和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它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对人员基本素质进行客观测量,并根据岗位及政府特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目的是为了统一员工的需求与组织的要求,使个人的行为被组织的目标强化起来,从而提高政府绩效,也为政府招聘、选拔、培养各类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还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所谓探究性阅读,本人认为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文本,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文本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探究性阅读也可以说是个性化阅读,那么,个性化阅读教学如何实施哪?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情感品质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