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形成编辑良好职业道德的核心。在编辑活动中,人文精神具体体现在要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主动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将终极关怀意识贯穿于学术期刊编辑的全过程;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待编辑的职业认知与自身价值以及弘扬主体精神等方面。在新形势下树立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将人文精神贯穿于编辑道德修养的全过程;要有热爱编辑事业的敬业精神;同时,要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和危害,提出了缓解学报编辑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五方面措施:组织上关心和帮助、加强编辑部建设、倡导人性化管理、提供培训与深造机会以及编辑个人也要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强的特点.高校学报学术产品的专业性要求学报编辑应是一名对某一专业有较深入研究的学者型编辑.学者型是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学报编辑应是学者与职业编辑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编辑工作越来越走向复杂化,其对编辑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推动学报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学报编辑就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我提升的意识,应成为当下每一个学报编辑的主动选择。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是编辑强化自我提升意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学报编辑主体思维具有超前性的特性;学报编辑主体的实践活动和学报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是其超前性思维产生的前提;学报编辑主体对未来的编辑活动的超前把握具有确定和不确定的二重性;超前思维在学报编辑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内容;如何才能提高学报编辑主体的超前思维能力呢?文章从三方面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新时期学报编辑的素质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报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学报编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学报编辑素质主要包括:精品意识,跨学科思维的能力,道德自律意识,网络查新与学术维权意识,选题策划能力,信息素养,政治素质,扎实的文字功底.编辑素质的优化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学报编辑的继续教育;加强学报编辑自学意识;鼓励学报编辑从事科研和学术研究;在编辑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学报编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编辑面对的作者群体是大学教师。而大学学科门类众多 ,在学科经过分化又走向综合的当今时代 ,文理交融、科学与人文的交织已是很寻常的事情。高校学报编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断培养塑造自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论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稿都是作者的科研成果.编辑对作者文稿的处理,实际上是对作者科研成果的一种再认识.这一认识过程是主体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这决定了学报编辑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知识和能力的创造性对作者的科研成果进行能动反映.而这种能动反映正是学报编辑主体意识的体现.为了在学报编辑工作中充分发挥把关与创造的双重作用,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超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学报由于强烈的自我服务意识,难以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面对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趋势,学报编辑在具体的编辑活动中要辩证地处理好编辑活动的依附性与创新性的关系,认清自己的职业责任,搞好选题策划,科学定位学报发展方向,突出学术特点,提高学报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知网,2012年国内中文期刊共发表有关高校学报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共42篇,对42篇学术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2年全国高校学报同仁从学报改革与发展、学报办刊特色、学报编辑主体意识、学报编辑业务、学报编辑继续教育及学报编辑职业倦怠六个方面,对高校学报改革发展、学术水平的提升和编辑业务水平的提升进行了研究,认为高校学报的改革要放到国家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整体中,在强调学术性的基础上,尝试企业化经营。高校学报无论如何改革,都应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要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编辑一定要有主体意识,加强自我学习,参加继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编辑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克服职业倦怠。只有这样,高校学报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荡出耀眼的浪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