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珍珠把美国看做她的“母国”.把中国视为她的“父国”。中国对赛珍珠的介绍其实早在1930年就开始了。回顾这70多年的介绍和研究赛珍珠的历史,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生在美国却长在中国的美国作家已经回到了她的“父国”。  相似文献   

2.
研究和喜欢赛珍珠的人都可能会说出赛珍珠和林语堂之间的交往,赛珍珠和老舍,晏阳初,甚至徐志摩的交往。赛珍珠和鲁迅似乎没有什么具体的有文字可考的交往,但鉴于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学殿堂的地位,在一封书信对赛珍珠的简短评价,影响了此后中国学术界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笔者试图从中国二三十年代的时代大背景以及两人各自的成长经历,抱着宽容理解的心态来分析鲁迅先生的评价以及两人不同的文学视角。从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深刻地理解赛珍珠在文学和文化领域的贡献以及研究其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赛珍珠创作了若干关于中国的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比较畅销,其中一些被翻译成中文.但当时,鲁迅、巴金等对赛珍珠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并作出负面评价.茅盾则以自己小说<水藻行>中的中国人形象,反驳赛珍珠<大地>中的中国人形象,表达中国文化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追求.重新回顾赛珍珠在当时中国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赛珍珠传播中国文明、沟通中西文化的作用分析,阐述了赛珍珠作为文化桥梁和大学文化的国际使命之间的关系,以及赛珍珠博爱精神和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的关系。宿州学院校训中的“友善”“务实”与赛珍珠创办“欢迎之家”并亲自践行她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把赛珍珠的精神内化为宿州学院的大学文化来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英剑认为当今中国大陆赛珍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赛珍珠众多作品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因此赛珍珠的文学价值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是贬低了,因此,应该加强对赛珍珠文学作品的研究。姚君伟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学者已经在赛珍珠非小说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从而促成了赛珍珠研究“从小说到非小说”的转向。但是,我们亟须加强对其非小说的研究,因为赛珍珠的这类作品非常丰富,而且它们更直接地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异质文化差异共存和互相尊敬的文化精神。张志强对当下赛珍珠研究进行反思后,认为应该增强元批评意识,注重批评方法的多元和综合,提高批评的对话意识。徐清认为对赛珍珠的文化边际性进行阐释,是比较贴近其思想境界和作品实际的。在赛珍珠研究中,我们应该既“不虚美”,又“不隐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其一个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是20世纪中美文化交流史上一位重要而独特的人物,其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30余年(1950-1987年)间一度受到“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控制,长期被误解、误读,甚至被遗忘和抛弃.改革开放后,赛珍珠作品在中国才逐步“解禁”,对赛珍珠的评价也逐渐趋向客观理性.  相似文献   

7.
以赛珍珠的《我的中国世界》为例,从赛珍珠与鲁迅,赛珍珠看汉人与满人之关系,赛珍珠看中国传统教育,赛珍珠看"五四青年"及"五四新文学运动",赛珍珠看中国女性解放五个方面对赛珍珠与中国文化的隔膜进行了探讨。认为,与同时期的中国女性作家相比较,鲁迅所言"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有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确实一生迷恋中国文化,对中国的进程给予极大的关注。这位称中国为“第二祖国”的西方女子正是因为直接描写了中国的人和事而闻名世界的。可以说,赛珍珠是最早用英文进行文学创作来反映本世纪初中国社会风貌的外国作家。这往往给研究她的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赛珍珠就是因她的《大地》三部曲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户不少论者引经据典加以佐证,有的还直接引用“授奖辞”中的某句话来加强这一论点。然而,他们恰恰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赛珍珠之所以能荣登世界文学最高奖的宝座主要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般气概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术界对赛珍珠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初始期、低落期和恢复发展期.在赛珍珠的研究中,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是赛珍珠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东西文化的交流、对赛珍珠作品所反映中国现状的评价、关于赛珍珠的文化取向、赛珍珠的文学创作思想等问题.近70年来,对赛珍珠的研究已超越了文学范畴,今后应进一步挖掘材料,更新观念,从史学角度作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在中国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但早在1930年,中国的赛珍珠介绍业已开始。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赛珍珠接受走过了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褒贬不一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盘否定再到新时期以来的逐渐走向公正客观评价的历程。特别是到了世纪之交,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提倡文化多元、推崇异质文化交流的赛珍珠及其跨文化创作越发引起世人的关注。政府部门、出版机构、大专院校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全方位、立体化地合力研究赛珍珠及其作品,在翻译、研究、教学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妨说,赛珍珠已回到她所称为的“父国”——中国。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性作家,她一直处在“争议”的边缘。其主要原因就是她异国的写作风格,而让她成名的主要原因也恰恰如此。如何看待中国式小说创作是评价其文学贡献的重要因素。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无疑为赛珍珠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文化相对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赛珍珠进行其跨文化写作。对于赛珍珠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及其影响下的跨文化写作的文学价值的肯定,为我们研究跨文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赛珍珠研究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 5 0年来的赛珍珠研究进行了历时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 5 0年来的赛珍珠研究分作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对赛珍珠做了全面、彻底的否定。第二个阶段的特点是 :对赛珍珠在认识上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对她的评论在深度、广度、高度上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五六十年代 ,赛珍珠受到了猛烈的抨击 ,在八九十年代 ,她又重新被学术界发现和加以研究。本文分析了其中纷繁复杂的原由。  相似文献   

13.
王逢振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3):32-35,54
赛珍珠因《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融合文化研究、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应等理论观点,对关于赛珍珠的偏见进行扼要反驳,并对《大地》的成就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创作的成就和意义;同时结合赛珍珠的作品联想到当前的农业问题,对赛珍珠及其《大地》的综合评价旨在引发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关于赛珍珠研究的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赛珍珠研究还有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1 关于赛珍珠可不可以写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问题,可以从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从作品的性质来决定。赛珍珠多次说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而她的作品大部分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她可以写入中国文学史。2 如何评价当年的西方传教活动及赛珍珠的传教士身份,总体上说,西方的传教活动对开启民智、加速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赛珍珠是一位真诚善良、热心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人。3 怎样评价赛珍珠的贡献,要看到她的"人桥"作用的特点本意在中美双方的"沟通"上,但重在对双方文化的匡正和建设上。4 要加强有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15.
赛珍珠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使赛珍珠扬名于世界文坛的首先当然是她的中国题材小说,但她一一生也留下了包括传记在内的其他文类方面的珍品。她获奖,乃是“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所作的丰富而生动的史诗般的描述,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从这一获奖评语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出赛珍珠在传记写作方面的功力和成就。具体而言,获奖评语中提及的赛珍珠创作的传记杰作指她为母亲写的《流放》(TheE。门e,1936)和为父亲写的《战斗的天使》(n吵tEngAngel,1936)。这两部作品是所谓的脸传。此外,赛珍珠还曾分别于1954年和及规年推出自…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赛珍珠及其成就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对18~24岁的大学生以两种途径进行调查问卷,一是在大学生常用的网络论坛以及个人博客上发帖;二是随机选取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宿州学院等高校进行实地散发问卷。结果显示,有29%的受访者"从未听说过"赛珍珠,26%的人只知道她的一些经历,但没读过她的书,对她很了解或感兴趣的人仅占3%。有17%的受访者曾读过赛珍珠的书,除《大地》以外,绝大部分大学生不知道赛珍珠的其他作品。受访者中,有41.2%的人知道赛珍珠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有54.2%的人不清楚赛珍珠的其他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赛珍珠的宣传不够,她和她的成就在课本、书店和互联网出现频率小,导致大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提高赛珍珠在大学生中的知名度,需要在坚持文化包容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她的人生态度和文学成就、慈善和博爱情怀。  相似文献   

17.
郭英剑认为当今中国大陆赛珍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赛珍珠众多作品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因此赛珍珠的文学价值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是贬低了,因此,应该加强对赛珍珠文学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的名字是与《大地》三部曲密切相连的 ,但她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她对中国农民生活丰富多彩和史诗般的描述 ,以及在传记方面的杰作”。本文拟结合传记理论 ,对《异邦客》和《战斗的天使》这两部作品作一分析 ,以期更为全面地评价赛珍珠的文学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9.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与赛珍珠本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中西文化论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赛珍珠文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描述与分析,客观地揭示出赛珍珠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主要是一位作家,但她也称得上是一位作家型学者,至少是中国小说研究者。不过,赛珍珠的中国小说研究并非如多数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始于《中国小说》(1938)这一受奖演说。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她就有系列专论发表,《东方、西方及其小说》即其一。在这篇原也属演讲稿的文章中,赛珍珠从发展途径、结构和形式、意义和目的等方面,就中英小说之异作了初步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本文在全面认识赛珍珠的中国小说观的基础上,对赛文的观点作出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局限性、其在当下语境中的价值进行客观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