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7年实施农科教结合至今,黄山市的这项改革已走过了17年的历程。从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实施农科教结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把农村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苏南特色”的重要标志是乡镇企业和开发区经济。 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 ;90年代苏南在开发区的建设中 ,完整而又科学地运用了邓小平的加快发展思想、以开放促发展思想、持续发展思想、以开放促改革思想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思想 ,成功地实践了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 ,苏南开发区迅速崛起 ,苏南对外开放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以开发区为“龙头”的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苏南城市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地区以其辉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饮誉中外。16年来,苏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历史已揭开了新的一页,苏南在全省和全国已率先实现小康,先行向现代化迈进。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全省全面实现小康、部分地区实现初步现代化,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对新的历史任务,苏南应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指导,从苏南的具体实际出发,形成现代化发展的整体科学观。通过全面分析苏南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区域特征,进一步梳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包括扬弃“小康经验”,树立现代化意识;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树立两个文明一齐抓的意识;依托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国际化,树立改革开放先导意识;加强区域规划和合作,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加速城市化进程,树立中心城市带动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关系,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识。苏南现代化是一个以经济现代化为中心,以人的现代化为主体,以社会全面现代化为目标的综合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苏南在2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乡镇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1993年全省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0%,乡镇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在辽宁经济中举足轻重。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又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这就是将发展重点逐渐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辽宁抓住机遇调整战略、转移思路、跨越发展。实现由外延扩张为主向  相似文献   

5.
转变乡镇企业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仅关系到乡镇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体说来就是要从依靠大量资源、资金投入带来的高产值、高速度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依靠科学管理,依靠规模经济和结构优化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着力提高乡镇企业增长的质量,并从提高认识、规范产权、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了经济建设的首位,强调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并指出:“科技发展,经济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必须下极大的力量,通过各  相似文献   

7.
重新审视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 ,由于农业创收能力下降 ,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回落 ,城镇化进程滞后 ,造成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提出了如下途径 :一是依靠科技进步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二是对乡镇企业实施战略性调整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 ;三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增加教育投资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五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8.
把实施小城镇战略放到苏南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来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 ,苏南小城镇的发展 ,对集聚乡镇企业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繁荣农村经济 ,致富千家万户 ,起到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作用。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苏南农村发展碰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面对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 ,乡镇企业必须加大改革力度 ,加快调整步伐。苏南人坚持不懈地推进小城镇发展战略 ,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提升乡镇企业 ,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拓展小城镇容量结合起来 ,提高了乡镇企业的集聚度 ,扩大了城镇规模 ,发展了三产服务业 ,既繁荣了农村经济 ,…  相似文献   

9.
徐道丰 《理论界》2007,(10):36-3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民科学素质是第一国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必须依靠全体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以全国人民良好的科学素质为基础。本文围绕着力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这一主题,从意义、问题及对策措施等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兰州乡镇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乡镇经济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乡镇企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企业素质不高和各业人才奇缺。企业素质不高,人才奇缺,从微观上讲,关系到乡镇企业有没有发展后劲,或者说发展后劲大还是小的问题;从宏观上讲,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战略能否实现,或者说实现是快还是慢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将提高乡镇企业素质和培养、开发人才放到发展兰州经济的核心位置加以考虑,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11.
苏南模式改革中的所有制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南模式还要不要提,苏南乡镇企业将向何处去,这已是当前人们的热门话题,本文在对苏南部分地区调查的基础上得出如下初步结论,即:苏南作为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之一,有其历史背景和区域特色;二、三十年来取得很大发展,功不可没;当前处于两个转变的关键时期,改革和调整有紧迫性;近两年来的产权制度改革,大方向正确,成效也显著,但是后续工作仍很艰巨,决不能稍有松懈。  相似文献   

12.
构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初探●朱力玲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首先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只有尽快实现企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才能实现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目标,完成科教兴国...  相似文献   

13.
当前正值世纪之交,世界科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着迅猛的变化,新疆如果不尽快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势必进一步拉大与国际和区外经济的差距。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和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疆根据中央的“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科教兴新”战略。这一战略把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其中继续教育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人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科技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就在于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邓小平同志也曾经多次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的素质,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及经济关系的变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越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和“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育事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劳动者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是我国目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是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为本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和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建设是中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五"期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市经济社会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使经济的发展更多地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这就要求教育要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乡镇企业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责任制,是乡镇企业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素质,获取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基本一环。它对于打破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管理上的“大锅饭”,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干部制度的终身制,充分调动乡村、企业、承包人和职工积极性,加速乡镇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借助于对苏南、苏北部分地区乡镇企业的调查、考察,试图对乡镇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完善及其发展趋势做一些研究,以回答实践提出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了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为此,提出了“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重要论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战略观点反映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事业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它将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水平起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处于世纪之交的当今世界,正在感受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猛烈冲击。高科技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发展的现实看,经济发展主要是外延型、粗放式的,在经济增长中科技的含量很少,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生产技术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要实现超越战略必须不断挖掘永不枯竭的智力资源,也就是说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怎样才能做到呢?下面结合实际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