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不平衡的。为了论证其潜在的不平衡性,文章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和Solow模型,构建了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以能源技术进步为基准,分别对资本体现式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水平值进行测度,进而比较了两种技术进步方式对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模型考察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与技术进步偏向性关系,模型显示:(1)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作用表现出双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组合模式决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而技术进步偏向性更是通过要素产出弹性强化对收入分配结构作用,即纯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影响有限,而且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收入呈现相依性和非线性共变特征。(2)劳动收入份额对技术进步偏向性方向的影响并非固定,而是存在临界效应,当劳动收入占比达到这一临界时,企业对技术进步偏向性选择无差异。若劳动收入占比小于或大于这一临界值时,企业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选择将向两个相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贸易溢出模型的扩展,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技术溢出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出影响各区域技术进步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四大区域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国内研发资本的溢出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国际技术溢出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地区技术进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FDI对中部地区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依靠国内外资本的注入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国内外先进技术溢出都对东北地区技术进步有较大地促进作用。实证研究结果为实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粗放式增长、对能源需求量大等,因而探索降低能源强度道路成为必然选择.文章首先运用DEAP2.1软件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纯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然后采用ARDL模型对全国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与能源强度间的协整性进行检验并估计出参数,最后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广义最小二乘法(GLM)对东、中、西部的纯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技术效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和技术效率对能源强度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对能源强度的降低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论证了技术进步在微观上的就业挤出效应及联动效应、宏观上的挤出效应及互补偿效应.认为在宏观上技术进步对就业有挤出效应(或对失业有正向作用);同时技术进步对就业又有补偿效应(或对失业有负向作用).建立了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的VAR模型,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了这两种效应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战争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是战斗力增长的根本动力。将技术进步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合理、准确地量化,对优化军费支出结构、提高军费使用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评估技术进步对战斗力增长贡献率的模型做了理论上的构建。并利用1989—2004年的统计数据,分别对装备和人力弹性系数进行了回归分析,进而计算得到技术进步对战斗力增长贡献率的实际数据。通过对不同要素贡献率的对比,得出了现阶段我军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仍然偏低,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使战斗力的增长由数量规模推动转变到质量效益推动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改进的新古典技术进步模型基础上,构建衡量与资本和劳动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式技术进步要素模型;并利用1985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特征,同时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整体技术进步贡献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贡献较少;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物质资本深化速度的加快并没有带来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是实现技术进步的两个重要途径,构建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混合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0—2004年,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负相关,未表现出预期的正向作用;自主创新投入对江苏省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投入与技术进步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G 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5-2009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一般广义技术进步及其分解以及碳排放专有广义技术进步及其分解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CO2排放强度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整体而言,一般广义技术进步和碳排放专有广义技术进步均是使CO2排放强度降低的推动因素,但碳排放专有的广义技术进步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要大于一般广义技术进步;将广义技术进步分解后,一般广义技术进步中技术变化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最大,规模效率变化次之,纯技术效率变化则无明显影响,而碳排放专有广义技术进步中规模效率变化对CO2排放强度影响最大,技术变化次之,纯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来探讨技术落后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对外经贸往来程度如何影响其技术进步,并使用我国数据来对模型结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通过增加对自主创新的激励来促进技术进步,也会降低我国通过对外经贸往来而接触新知识、新技能并进行学习与模仿的机会,从而减弱这一途径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就溢出渠道而言,对外贸易比FDI对我国技术进步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根本动力,研究碳环境规制、技术进步异质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技术进步异质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模型,以检测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GTFP的空间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碳环境规制下的R&D投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碳环境规制下的DS对GTFP的影响始终为负,并存在门槛效应;碳环境规制下的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污染晕轮”效应。通过技术进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当同时考虑技术进步的一致性和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技术差距理论,运用Fagerberg技术经济增长模型、扩展Cobb-Douglas函数,根据中国1995-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中国科技成果没有很好地转化成生产力,修改之后的技术经济增长模型更适用于中国;1995-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率达到27.63%,技术市场交易更能反映中国技术进步水平;技术进步贡献度呈现下降趋势,快速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增长的主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模型,利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及不同来源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技术进步整体表现出资本偏向性特征,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明显。其中,R&D、引进国外技术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三类技术偏向于资本,而购买国内技术与技术改造两类技术偏向于劳动;(2)技术进步偏向性和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差异明显。其中,劳动与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效应分别为4.5%与-0.49%,暗示有偏性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而中性技术进步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经济增长理论即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阜新1987-2001年15年间的经济增长模型,对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对阜新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合阜新的实际对所建模型中技术进步对阜新经济增长的负贡献作了成因阐述,并提出促进阜新地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中国出口增长乏力的窘境,寻求出口新动力成为中国经济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技术引进视角研究了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首先按照地域划分依次探讨了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的关系,然后采用门槛效应模型,以技术引进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分析了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影响效应的变化轨迹。研究结果发现:适宜性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了全国以及东部地区的出口广度增长;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深度增长均无促进效果;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广度增长的影响存在较低的技术引进门槛,跨越门槛后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影响效应逐步增强;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深度增长的影响存在较高的技术引进门槛。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影响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004—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农业增长贡献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现阶段其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影响是以直接影响为主。最后提出有效地整合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各类主体、各种资源和各个要素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扩大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的政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讲,贸易是一种技术学习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但现实中贸易与技术进步关系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知识、技术的吸收能力、技术差距大小等。本文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进出口增长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要素合理配置不仅能够提高要素效率,还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测度城市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要素再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城市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技术进步表现出资本偏向型的特征,无论是城市的技术进步还是城市要素配置效率均存在空间相关性;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会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而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则会导致要素配置效率的损失;技术进步偏向对城市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还会受城市初始发展水平的影响;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会显著提高富裕城市的要素配置效率,而对贫困城市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据此,建议城市在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要素禀赋,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而形成技术进步与要素效率提升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产业增长的技术因素及其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GLS估计方法建立中国旅游业线性模型和索洛余值增长模型,发现中国旅游产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源于资本、劳动力投入的增长、要素利用率的提高而非技术进步,仍然处于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要实现中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技术进步贡献率是关键。通过对目前影响旅游产业增长中技术进步的五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旅游产业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即我国目前旅游产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尚无法形成对产业增长的足够支持,要实现技术在旅游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lmquist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EA模型下的Malmquist指数模型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最近10年的运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全要素生产效率进步指数,同时将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分析银行效率提高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