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祭祀是古代原始氏族自然崇拜观念、信仰的一种表达方式。由于当时生产水平低下,人们没有能力认识自然,他们对自然界所发生的许多现象,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死亡、生育等不可理解,出于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恐惧,企图用人间最美好的食品、言词等去换取超  相似文献   

2.
一说到“蒙古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蒙古族人和内蒙古,毕竟“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最为典型的建筑标志,也是蒙古族游牧人传统的住房.在古代的时候被称为“穹庐”,也有叫“毡帐”的,最初的名字是“格日”.其是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的非常习惯的移动房屋,更是牧民们在草原上的家,能给他们提供非常温暖的归宿,对他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在草原牧区的蒙古族民众也大量涌入城市。生活节奏及方式的转变,在内蒙古80%的城镇中也悄然兴起了一股明显带有都市化倾向的衣食住行。本文主要以蒙古传统族服饰都市化倾向为切入点,挖掘其境内现代蒙古族人的文化诉求,以及这一特定的文化人群在都市环境中的文化自觉,阐述蒙古族传统服饰向都市化异动的一种演变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蒙古族的民间文艺形式———祝词和赞词在表达意愿上的细微差别及使用场合上的异同 ,并依据二者的特点 ,拟测其来源于萨满教祭神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历史文献及地方档案史料中的记载为依据,对自从13世纪至清朝之间陆续进驻青海地区的蒙古族的部落分支、氏族溯源、演变过程等进行梳理的同时,以实地考察搜集的田野调查资料为旁证,对青海蒙古族部分旧旗内部的氏族血缘集团形成的特点,氏族姓氏组合的规则,禁忌民俗传统等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疏其宗族源流,理其血亲关系的踪迹,从而试图论证青海蒙古部落氏族内部长期不断合并、分化、演变和重新组合的内在规律和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宏观上透视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协调性特点,证明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和环境,与蒙古族其它文化已构成一个生态文化系统,各系统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反映出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善的文化系统,同时,也间接证明了人类文化是环境与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蒙古敖包的属性、传说及其形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崇拜敖包的民族不仅是蒙古族,与其邻近的达斡尔、鄂温克等几个民族也同样是崇拜敖包的民族。近年来,热心研究敖包者越来越多,从不同角度对敖包进行研究,并发表一些有学术价值的论文。纵观研究敖包的资料,有的认为从汉文字出现便有了敖包,或后  相似文献   

8.
吴群 《民族论坛》2013,(6):65-68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蒙古族聚居区因利益纠纷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国家法不可能调整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纠纷,特别是对民族地区纠纷的解决,这为蒙古族习惯法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合理使用蒙古族习惯法进行纠纷解决对蒙古族聚居区现代化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蒙古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高校和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心态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蒙古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马背上的教育”依然存在;个人主观认知影响其顺利就业;就业政策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不协调;民族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欠缺乏,蒙古族大学生择职无计划,盲目性较强.引导蒙古族大学生就业的创新方法有:加强民族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蒙古族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交流平台建设,合理运用新媒体资源;注重加强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对于蒙古族文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蒙古族神话和佛教文化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本文旨在总结一些相关研究,分析不同学者从佛教文化层面对于蒙古族神话深度和广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藏文的由来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人们意识到在最古老的时候,无论何处也一定是没有文字,迄今在印度东部的洛瓦(gla-ba)和阿布日噶(aba-ri-ka)地方的噶诺人居住的森林里,也没有创造新的学习,仍旧没有文字。后来,当地一些祖先有智慧的人开始了创造,这也是古代人们的开始,由绘画而逐渐地显现产生了文字。而这种象形文字是自然地产生的。为此,学者们认为有二:在先前有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等!在后来在不多之中没有简化。诸如要叙述的柱子和瓶子等物质和论述对境事物,一一听闻之声制作每个字母。如是这样的文字也在世界很多的地方亦显  相似文献   

12.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全国共计有一千二百多万人,聚居在广西、云南、广东,少数分布在湖南、贵州。壮族的自称计有二十种左右,自称“布壮”的居多,分布在广西的宜山、南丹、罗城、忻城、柳城、柳江、鹿寨、象州、武宣、来宾,贵县、马山、都安、融安、永福、阳朔,临桂等近二十个县。壮语“布”是人的意思,“壮”是什么意思,还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都有过年的习俗,他们有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习俗和贺年礼节。由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的民族的贺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宗教性节日、生产性节日、年节、文娱性节日四个方面介绍了黑龙江省蒙古人的节日民俗。  相似文献   

15.
此篇文章是本刊蒙古族老记者斯热歌于六月中旬,在香山的一次跨国婚礼上,也即在她外孙男男和波兰姑娘喀莎婚礼上的讲话。当她用蒙古语和波兰语向远道而来的华沙亲家玛丽亚问好时,中外客人满堂喝彩。当她讲述居里夫人事迹,自称从小就是居里夫人的学生时,亲家玛丽亚不禁热烈鼓掌。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是热河地区主要民族之一。本文揭示了元、明、清时期该地区的蒙古族与其他民族间军事争战,造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在和平时期各民族间互助合作,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7.
云南兴蒙乡蒙古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共同体,但学界对其族际通婚的研究较少。从历史文献、人口发展、碑刻墓志、宗祠家谱、口述记忆等方面可以探寻兴蒙乡蒙古族族际通婚的历史轨迹:族际通婚始于元朝蒙古军户落籍云南之时;在生产方式转变、与当地民族杂居交往的过程中,兴蒙乡蒙古族以族际通婚为主、族内通婚为辅;明朝时期,兴蒙乡蒙古族开始了苦难的生存,逐渐以族内通婚为主、族际通婚为辅;直到20世纪70年代逐渐扩大了通婚范围,但时至今日其族际通婚仍不普遍。兴蒙乡蒙古族族际通婚的历史演变过程,反映了云南蒙古族文化认同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舞蹈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它是蒙古人心灵深处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折射和独白.这种文化意蕴又由于蒙古族能歌善舞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得许多与生活、娱乐、宗教有关的舞蹈以特有的动作、形式、特征流传下来,彰显了一个民族所走过的历史及由此积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9.
我校是一所蒙古族完全中学,现有学生291名,设11个教学班级,教职工47人。其中,汉语责任教师5名。学校除汉语和电脑采用汉语授课外,其余各课程均采用蒙语授课。我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除汉族外,尚有蒙古、藏、回、撒拉等共17个少数民族。主体少数民族是蒙古族,全县总人口3.6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6800人,占全县人口的19.4%。我校是乌兰县惟一一座蒙古族完全中学,生源全部是蒙古族,基本上是从乌兰县各乡镇牧区上来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较差。其中赛什克乡卜浪沟来的学生是纯牧区人口,普通话水平极差,学生基本上不能掌握汉语的写作方法。有的学生甚至连汉语拼音都无法掌握。因此,我校在上级主管领导部门的,领导下,始终把“双语”教学做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来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县与外界的联系与世界的联系将会日趋频繁。所以我校领导始终有一种大局观,因时制宜地提出两点方针:一方面,不断加强蒙语教学、蒙语是蒙古族的母语,要从学生从小使用母语的实际和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角度来学习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要从民族发展、民族利益的高度看问题,想尽方法,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汉语和普通话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安代舞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的父辈那一代开始,在科尔沁,无论是什么民族,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可以说找不出一个不知道安代舞的人,机关、学校甚至找不出一个没有跳过安代舞的人。这一切,充分说明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蒙古族传统舞蹈“安代舞”在科尔沁地区的传播就已经远远超出蒙古民族了——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是流传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在蒙古语中“安达”是“朋友”,或双方结为“盟友”之意。《蒙古秘史》在描写铁木真与札木哈二人以互赠拐骨、互换腰带的形式结成“安达”的记载时说:他们在结为“安达”之后,其部下随即“绕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