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丝绸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外销产品,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近年来,国外发现了一些早期丝绸,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依据.古代地中海地区曾利用野蚕丝进行过纺织,西方文献所说的"科斯丝绸”就是指这种野蚕丝,而不是指中国丝绸.至少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丝绸已经传到了欧洲,并且很可能是沿着草原通道西传的.  相似文献   

2.
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影响到明清以来的经济和文化活动。显然,马尼拉帆船贸易不仅推动了太平洋东西两岸的物质文化交流,而且也促进了两地知识界的相互认识和了解,这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中国的瓷器曾是物质文化交流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商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各国,欧洲人在掌握了中国造瓷技术以后,对华瓷的色泽、图案、纹饰、造型竞相仿效.并在模仿的基础上,烧制出具有欧洲各国民族特色的瓷器.17世纪后半期,许多欧洲国家已不再满足于对单个瓷器的模仿和制作,利用中国人的瓷饰艺术装修出了一些"瓷屋"、"瓷厅"、"瓷宫",极大地丰富了欧洲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的内容,为瓷制品在欧洲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也为欧洲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同时,中国瓷器不仅加深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而且也使欧洲人在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嬗变,在欧洲引发了一场瓷文化的革命,并最终导致了欧洲近代崇尚中国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 ,欧洲与亚洲之间、亚洲各国家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当时 ,调和东西文化是欧洲和亚洲许多学者的共同期待。在亚洲 ,反应最强烈的是印度、日本和中国。印度和日本学者的呼应大大刺激了中国思想界 ,促使部分中国学者极力想找到中国在世界文化建设中的位置 ,而欧洲思想界的波动 ,则成为中国文化调和论者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人通过两个途径逐步“发现”了中国:一是贸易。中国输往欧洲的茶叶、丝绸、陶瓷等风靡欧洲大陆,中国当时的物质文明使欧洲人叹为观止。君主、贵族和豪门富户以食用茶叶,穿着丝绸,享用陶瓷,修建和装饰中国陈列室,建造中国宝塔,来炫耀其地位、财富和文明。二,更重要的是传教士的书信、著述中对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丝绸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中国丝绸向外传播,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丝绸外传的迅捷步伐与雄猛力度,不仅开拓了几条古代世界最长的国际交通线——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进而辗转导致“地理大发现”等一系列世界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而且把丝绸生产这一中华民族的光辉发明,传布到世界各地,使之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利薮和富源;同时,也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养蚕丝织技术以及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西方的纺织技术、装饰纹样等输入中国,使得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得以不断更新、发展.丝绸不仅是用于物与物的交换,它已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8.
赵锐 《金陵瞭望》2010,(26):21-22
陈平.IOV高层惟一的中国面孔.被欧洲上流社会赞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欧洲最美丽的中国女人”、“国际舞台上最年轻的女性社会活动家之一”、“德奥十大杰出华裔女性”……2010年10月22日.第二届IOV世界青年大会在南京召开之际.优雅干练的陈平在励志社旧址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欧洲分处欧亚大陆两端,二者的文化是在相互隔绝的情况下独立发展成熟起来的。文章拟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考察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及其所蕴含的神话与传说色彩。距离产生美,无论是幸福宁静的"希伯尔波利安人",还是盛产丝绸的"赛里斯"、"秦尼",早期西方中国形象都充满了理想化的神奇想象和强烈的物质诱惑。直到13世纪末,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问世之前,中国形象始终停留在那个虚无缥缈的神话与传说阶段。  相似文献   

10.
《西域闻见录》载:“哈萨克人最喜中国茶叶”,然而茶叶却在乾隆时期清廷与中亚哈萨克部的贸易活动中不见踪影,这一议题至今未有学者问津。在丝绸主导全球贸易的18世纪,优质丝绸的价值意义是茶叶所无法比拟的,哈萨克人正是敏锐的观察到这一点,遂而将茶叶排除在清哈贸易之外,由此便可最大限度获取优质丝绸,从而达到贸易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中留下了独特烙印,如各种神话传说、彩陶、西部的游牧旅行者以及丝绸贸易。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交流就已处于萌芽阶段。早期文化交流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并成为中国及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与欧洲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由此,中国传统丝绸和瓷器装饰纹样对欧洲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整个欧洲当时的艺术设计包括瓷器、建筑、家具、墙纸、面料和绘画等都出现了来自中国的装饰纹样元素,中国文化的概念深深扎根在欧洲各国人民心中,并由此催生了法国—中国式洛可可艺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柞丝绸是中国特产的重要商品.近代以来,在桑丝绸日益受到日本等国桑丝绸竞争压力的背景之下,柞丝绸日益成为中国丝绸对外贸易的一个亮点.正是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从而刺激了近代中国柞丝绸业的快速发展,柞丝绸种类更加多样.近代中国柞丝绸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两地,尤以山东烟台地区为最盛,近代柞丝绸的价格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以便凸显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以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考察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各地主要文化因素及其交流聚合现象与突出特点的总结,进而解析丝绸之路形成的东方因素。研究认为:中国在丝绸等方面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以及对西方世界诸如小麦加工技术等发明创造的需求,从而构成了丝绸之路形成的东方因素;政治因素虽不可否认,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91年初,北京就成立了一家民营的国际文化交流公司-吴氏策划-锦绣公达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从成立伊始,它就颇具胆识与新异地把自己定位在了当时少有人涉足的国际间经典、高雅文化交流上。成立十年间,他们陆续把众多的欧洲优秀艺术团体介绍给了中国的观众。其中不乏活跃在欧洲各国舞台上的世界知名艺术团体,例如:奥地利布鲁克纳交响乐团、意大利现代管弦乐团-威尼斯回旋、丹麦皇家合唱团和维也纳施特劳斯节日乐团等等。虽然是一家规模不大民营的公司,但是他们致力於中外文化交流、决心将这一事业做好、做大的信念却是坚定的。在将…  相似文献   

16.
16-18世纪中国文化对欧洲国家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航道同时是文化交流的通道。16—18世纪,随着中国和欧洲国家贸易的发展,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在欧洲国家广为传播并产生强烈影响。其内容包括:在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和重农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下,莱勃尼兹、沃尔夫、康德和黑格尔创立了德国古典哲学;魁斯奈、杜尔哥和亚当·斯密铸成了法、英古典政治经济学。而中国语言文字、古典文学、工艺美术、绘画及建筑术以及风俗等,无一不影响着欧洲国家,使之文化繁荣一时。  相似文献   

17.
屹立在素有欧洲大门之称的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市(ROTTERDAM)卡顿德莱斯区(kATENDRECHT)的东方壁画《劲节凌云》,是东方美术进入西方世界的划时代的作品,是欧洲壁画史上的第一幅中国风格壁画。它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东方人的骄傲。同时,也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法两国人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17世纪晚期,中法两国就开始了最早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法国素有欧洲汉学中心之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在法国的广泛传播,曾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新中国的成立,为法国的汉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法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中欧之间的文明交流源远流长。受制于欧洲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及中欧之间的文明比照,中国形象在欧洲的不同历史时期也产生变迁,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跨越千年历史,主要探讨从古希腊时期起到中世纪欧洲人眼中一直保持正面的中国形象及其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演进。这对于梳理中欧文化交流关系、国人正确认识自身历史都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观察,便会发现怛逻斯战役背后所隐藏的文明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意义,即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流、互动、融合,其最直接的结果是造纸术西传和中国人对伊斯兰文化的深度考察、理解以及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