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0.1 近代汉语较之于古代汉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词尾的大量使用。要考察近代汉语中词尾运用的情况,白话小说是极好的原始材料之一。《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其语言运用在近代白话小说中是极有特色的,并对《红楼梦》产生过直接的影响。本文拟考察《金瓶梅》中词尾“儿”、“子”、“头”的分布与作  相似文献   

2.
表程度高的副词“十分”是近代汉语中才开始使用的副词,虽然它不是一个使用频率高的副词,但在近代白话小说及近代戏曲中也能见到相当一部分用例。从用例中可看出,程度副词“十分”在近代汉语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基本一致,即:修饰形容词和一部分动词。如:  相似文献   

3.
方言与古代白话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本语言的角度看,白话小说是指以近代汉语口语创作的小说,更为确切地说,就是以宋元“通语”或明清“官话”等民族共同语编创的小说。所谓“通语”或“官话”,其本身即以某地区方言为基础、又融合多种方言而形成,因此,古代白话小说与方言之间,实际上存在天然的学术联系。若细  相似文献   

4.
0.1 《儿女英雄传》是近代清人所著的白话小说,以通畅的北京口语写成。小说中的语言,与近代汉语的特点非常一致,其中的叠词尤为丰富,曾有学者为此专门作过论述。本文将就形容词重叠的问题作一些探索,而不涉及其他词类的重叠。所收例句均引自上海书店1981年2月版《儿女英雄传》(以下简称《儿传》)。 0.2 寻求一些构词形式的发展轨迹,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和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虽然不直接考证这个问题,但希图通过《儿传》中形容词重叠现象的考察,能为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吴语与官话动词重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清北方作家创作的白话小说中,单音节重叠"VV"占优势,双音节重叠"ABAB"占优势,"AB-AB"极少,而在<鼓掌绝尘>、<型世言>等明清江浙籍作家编纂的白话作品中,单音节重叠"V-V"占优势,双音节重叠"AABB"占优势,"AB-AB"要比"ABAB"多.这似乎表明,在近代汉语中,昊语动词重叠的发展演变进程比官话要慢.  相似文献   

6.
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的词语用例可以订正补充现有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词语失收、溯源过晚等不足。  相似文献   

7.
明清白话小说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一些很有研究价值的明清白话小说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所未收,或者解释不够完备,因此需要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8.
古代白话小说"把/将"字句语体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拟采用归纳、分析以及对比法重点探讨古代白话小说阶段,“把/将”字句出现的一些比较独特的用法、功能;并探讨了“把”字句与“将”字句之间在语体功能方面的分工,从而得出了随着古代白话小说文体的不断发展成熟,作为新兴的口语句式“把/将”字句在古代白话小说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功能的分化也越来越清晰,并产生出了一些只在这一阶段所特有的用法,但是随着汉语的发展以及语法的不断规范,“把/将”字句的某些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却不再出现,使用范围也有所减缩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作为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不需赘述。而它“在语言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吴承恩善于提炼人民生活中的口语,吸收它的新鲜有力的词汇,利用它的富有变化的句法,加工成为一种优美的文字语言.”从而为研究近代汉语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语言宝库。  相似文献   

10.
《祖堂集》中大量出现的人称代词准前缀“是”,在此后具有南方方言背景的白话文献中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历时链条,直至今天的吴语中仍有所保留。因此近代汉语准前缀“是”属南方方言成分,可应用于鉴别近代汉语白话文献的方言基础。  相似文献   

11.
动补结构①的历史来源及其发展过程是语法学领域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目前专家学者对其研究分歧较大。本文在分析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紧邻的句法环境这一必要条件决定了动补结构的历史来源只能是连动结构这种形式;连动结构的四种格式在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展为动补结构。  相似文献   

12.
当代泰国华文教育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国是世界上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华文教育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等诸种原因引起泰国政府及国人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搜集并整理大量泰国国内关于华文教育的资料,从泰国华文教育回顾、泰国有识之士对华语重要性的认识、泰国的华文学校等三个方面对泰国的华文教育作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启示,既从中管窥华语教育在泰国的概貌,又能对我们的外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早在公元四世纪,儒家思想就已经传到日本,千百年来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儒学思想对日语敬语的影响以及在日语敬语中的具体体现中,可以看出儒家哲学已经深深渗透在日本国民的思想意识与道德伦理观念之中。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对于了解日本民族,学好日语敬语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在汉英“字”、“词”本位对应基础上建立的汉英文字比较平台 ,对汉英文字共通的基本书写单位———笔画 ,汉字构件与字母造型 ,汉字整体与英语成词进行物理空间架构比较。在文字比较的下位分析中 ,注重结合中西民族传统思维 ,探讨汉英文字构架在静态表象和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区别性特征 ,力图揭示出汉英文字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同源异果的另一种表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百年的中国现代美学史 ,建构了一个以西方话语为支配地位的美学“大厦”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美学话语几近凋零。本文从中国现代美学建立的基础以及中国传统美学自身弱点 ,分析了中国美学话语失落的基本原因 ,希望以此探索重建中国美学话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以动植物词、颜色词为例研究和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四种文化附加意义差异模式及其原因。此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个民族在生产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诸方面的相异性,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两种语言的深入学习和掌握,而且对搞好外语教学和日趋频繁的国际交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从“小姐”的命运看汉语称谓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交际的先行官,在言语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汉语“小姐”作为一种称谓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命运“多灾多难”。通过对“小姐”称谓的语义演变沿革的回顾以及它的使用现状的语用分析,可以看出当今部分青年女性排斥“小姐”称呼正是汉语称谓困境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一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18.
汉英思维方式及其句子结构的差异构成外语教学中的主要障碍。本文试图分析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各自句子中的反映 ,指出汉英“意合”及“形合”、汉语以时间顺序排列及英语以空间架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言对使役概念的表达存在不同的词汇化模式。本文以Talmy(2000)对两个《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在翻译作品时,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使役概念表达时多采用词汇手段,以使役词汇表达句意;而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使役概念表达时则更多采用句法手段,以使役结构表达句意。这一语法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英汉思维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上古汉语中“来”母字的构成及其演变一直是汉语史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上古汉语部分“来”母字在苗瑶语中的对应出发,指出上古汉语的部分“来”母字不但对应于当代苗语三大方言中东部方言的舌面音声母[z](有的学者为[r])和西部方言的舌面音声母[z],而且与中部方言的舌根音声母[v]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指明这一对应关系在今后汉语史研究中将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