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流域水环境管理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主体的特殊利益及主体间关系的异化。分析表明,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存在制度性缺失。依照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借鉴世界各国流域治理的实践经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分权化趋势日益明显。鉴于中国市民社会发育不成熟,在流域水环境管理中,政府不仅要整合行政组织资源和力量,而且要培育社会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以达到实现流域水环境公共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环境管理经济手段,流域水生态补偿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流域水生态补偿的立法存在着没有国家层面专项立法、地方立法不一且差距较大等问题。为保护流域水生态和水环境,我国急需针对流域水生态补偿进行国家层面专项立法,并深刻认识流域水生态补偿的经济手段性质及其在流域水生态保护中的地位,推动地方流域水生态补偿立法。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概述太湖流域水环境现状,指出尽管政府加大了流域水环境的治理力度,但是在治理过程中还存在投融资渠道狭窄、治理设施与资金管理落后以及生态税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指出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健全市场机制、增加投资力度和构建税收补偿体系是解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投融资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水环境和水资源实施流域管理,这也是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流域管理突破了人为行政区划的限制,遵循水流的自然规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我国传统环境司法在处置跨流域环境纠纷上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我国有些地方开始设置环境法庭来应对此类问题。不过,新设立的环境法庭仍然严格恪守行政区划,流域管理不断在管辖范围、环境公益诉讼、专业技术及执行问题上挑战着环境法庭,同时也给了在摸索中前行的环境法庭诸多启发,环境法庭如何在上述诸多方面作出突破,将有助于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当前各地实践着的流域生态补偿兼具上下游"单向补偿"和"双向补偿"的特征,并有着从前者向后者发展的趋势。但是流域生态补偿存在水质保护目标基准不明确、相应的法律后果错位等问题。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应当与水质目标机制挂钩并衔接,根据水质目标控制的不同,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为基准,分为"强制性水质"和"协议水质",分别对应水环境负外部性生态赔偿和水环境正外部性生态补偿。其中,前者是法定的、"共同的"环境行政责任;后者是一种约定的、"有差别的"环境行政契约责任。我国当前应当强化流域跨界交接断面水质目标为共同环境行政责任,构建以"流域环境协议"为自愿遵守机制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流域水管理法律系统,并设立了相关的职能部门,但由于流域水管理体制和基本原则的不完善,导致流域水管理法律存在诸多法律问题:包括构成性立法缺陷,规定内容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涉水主体协商机制不健全,管理监督职权不清等法律问题。为此,我国有必要改进流域水管理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流域开发管理的目标模式与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流域开发管理体制 ,是实施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组织保证。在对我国现行流域开发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流域水资源开发的特点 ,提出了我国流域开发管理的目标模式 ,即以流域为单元的一体化管理 ;并借鉴国外流域开发管理的有益经验 ,构建出我国流域开发管理机构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地表河流的流域性水污染问题与区域性产业不合理布局密切相关。以海河流域为例,建立包含空间效应的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污染产业集聚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污染产业的集聚总体上不利于水环境改善;针对水污染的治理虽然可以遏制水环境的恶化,但其效果仅限于污染产业集聚程度较低的地区。此外,上游地区的污染产业集聚抵消了下游的环境治理成效。因此,应当严控集聚带来的增排,加强对流域上游地区的产业规划和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9.
以流域为单元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双重要求。通过梳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英国泰晤士河流域以及跨界的莱茵河流域、北美五大湖流域、多瑙河流域等六大流域管理与综合开发的典型做法,总结归纳国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以及对中国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启示。研究发现:尽管国外流域管理与开发方式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甚至成为某些地区流域管理的典型案例。这些共同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一是构建权责明确而又相互协作的流域管理机构;二是完善和强化综合性的流域法治体系;三是充分认识并挖掘流域环境的生态文化与功能;四是拓展与丰富流域融资渠道与经济手段;五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赋能流域环境监测与预警;六是鼓励形成公众参与的多元流域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加强流域管理立法是改善流域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流域管理立法应当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时效性原则。我国现行流域管理立法具有分散性、多层次性和应急性等特征。完善流域立法应当提高立法层次,加强协商机制和公众参与,解决区际协议的效力,及时废改旧法,创制统一的流域管理基本法,加强流域管理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11.
环境法的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原则,要求对环境要素进行综合管理与保护,并注重各环境要素分别管理之间的协调性。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建立综合性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实行流域和跨行政区域的环境资源管理,制定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律以及在改革我国部门立法体制的前提下对现行环境资源法律法规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2.
为彻底根治汾河流域上游的水土流失,山西省开展了十年为一期的治汾综合治理工程。在一期治汾的基础上,从1998年又开展了二期治汾工程,到2006年二期治汾再次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并积累了一些治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小流域治理的相关建议:(1)以流域为规划单元,以行政区域为治理和管护单元,是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有效模式;(2)以封禁治理为主、人工治理为辅,是贫困山区开展水保生态建设的基本方针;(3)转换机制,把户包和购买治理小流域引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3.
私立南开大学是我国民办高校历史上的典范,研究其特色的办学经验、剖析其成功的发展历程,能给我国困窘的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带来些许启示。"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办学方向,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有效的资产运营,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师资队伍建设"都是实践证明了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开放式基金的制度设计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新兴力量———开放式基金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这必然会增加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整体风险水平。借鉴美国共同基金的经验,对照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不足,提出了规避与分散流动性风险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虽然中国和匈牙利土地所有权制度不同,但二者存在共同的土地利用现状,即土地细碎和规模不经济,两国一样重视土地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匈牙利土地利用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设计,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以资中国在土地管理制度的选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完善,土地整理推进等方面借鉴,促进土地利用中经济有效性、生态合理性和社会承受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河流健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而是一种河流管理的评估工具。人类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够或滥加利用,一些河流发生污染、断流现象,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和社会功能,失去了河流的自身价值,危及河流的健康生命。维系河流的健康生命和水安全密切相关。河流污染是我国河流健康的最大威胁,治污是我国现阶段河流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应强化对生态环境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农业供产销一体化经营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农业供产销一体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在于 :建立一批发达、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协成为一体化经营的桥梁和纽带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供产销一体化农业的主导产业 ;积极的宏观调控为一体化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应完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 ;发展农村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 ;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借鉴国外天然气产业在项目投资、税收、价格政策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分析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和运营的相关经济政策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有益于我国天然气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家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目标,必须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在总结了国家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政策的局限与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的初步政策框架:“坚持一个方向、推动四项进程”,一个方向即多元化发展方向;四项进程包括管理一体化进程、水业市场化进程、水务产业化进程和技术标准化进程,为实现上述政策框架,国家应制定多项配套政策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和谐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共同要求,是复杂多变环境下企业管理问题的解决之道。和谐管理是以和谐理念为指导的,由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操作方法、管理目标等构成的一整套管理系统。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海二生产管理区以和谐管理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企业和谐管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并构建起了一个适应海上采油这一独特环境及其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和谐管理模式,实现了海上采油生产安全有序地运行,也为复杂多变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