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为"大陆新武侠"一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
"大陆新武侠"这一概念自2004年提出之后,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自2007年底以来,也有许多人对此提出质疑.其实,"大陆新武侠"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更是一个"核心"概念,揭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新武侠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当然,"大陆新武侠"这一概念无论是在理论构架还是在操作实践方面,也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2.
3.
吉彦波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2):13-17
目前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语言传播和思维发展的角度,这一表述显得不够简练,在逻辑上也不统一.因此,应建构"马列毛邓理论"和"江泽民思想"两个新范畴来表述党的指导思想.这两个新范畴的构建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交通肇事罪中两个"逃逸"含义的新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兵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1)
加重处罚肇事逃逸的目的是保护初次及后续事故中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法益.除能证明不救助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外,肇事后不救助伤者以及不清除肇事形成的路障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均应认定为肇事逃逸.逃逸致死既包括不救助初次事故中的伤者致其死亡,也包括肇事者不清除路障引起后续事故致人死亡.成立肇事逃逸和逃逸致死不以逃逸前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肇事仅致一人伤害后不救助导致死亡的,应认定为逃逸致死;单纯逃逸的只需评价为逃逸致死,积极移置型逃逸升高了伤者死亡风险的,成立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5.
徐英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95-98
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中的主要构成因素都是历史,具体来说是中共革命史,但由于写作年代的不同,取材于同一段历史生活,同样描写并包含着时代精神的两代作家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服务方向和对象却大相径庭。革命历史小说在总的政治路线指导下认识现实,并强调作品对总的政治路线的服务性;而新历史小说以不违背政治路线为基准,通过作品自由表达创作个体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6.
段妍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1):25-30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两个结合”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理论遵循。在新时代,应进一步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两个结合”的行动自觉,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一个新的文艺理论创新平台与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国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1-7
在全球化声浪中,中国文艺美学的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很好地总结历史经验,以新的姿态迎接挑战.该文对于中国文艺美学状态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进行理论建设必须警惕批评界的"泡沫",注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顾晓静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5-8
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本质上完全一致 ,密不可分。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高度统一 ,不可或缺。“两个先锋队”与“两个基础”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 ,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到一则"盲人挑灯"的故事,很受启迪。故事说的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僧人看见巷道深处有盏小灯笼,身旁的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僧人百恩不得其解,就问姓孙的盲人:"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何还挑一盏灯呢?"盲人说:"黑夜里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僧人若有所悟:"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呀?"盲人却说:"不,也是为我自己!虽然我是盲人,但我挑了这盏灯笼。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和纲领性文献,它详尽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世纪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不断探索党建新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裕琼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4)
杭州飚车事件中胡斌"替身"说可视为网络新谣言的标本事件,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网络谣言似有"常态"化趋势,而在新媒体的平台上,造谣和传谣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学术界对谣言的既定看法以及官方应对谣言的传统策略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理应进行反思与变革. 相似文献
12.
"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论是毛泽东用以评价新中国建立初期十余年实际工作成绩与不足的公式;这一公式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是唯心论的,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事实上,用这一公式评价新中国建立初期十余年的实际工作,经历了一个由准确到越来越不准确的发展过程;这一公式既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又存在严重的失误.毛泽东提出这一公式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过于自信,二是过分相信和依靠群众运动.用这一公式评价实际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一公式被毛泽东放弃既有事实根据,又有认识论根源.回顾这一公式的提出和放弃仍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仲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2):16-23
会稽之名 ,出自“禹会”传说 ,但地望所系 ,异说纷纭 ,均因夏代疆域范围和“越为禹后”传统思维定势所束缚。考之“会稽”古音 ,愚以为即“余”的复音缓读 ,会稽即余 ,会稽山即余 (涂 )山 ,余是夷的对音 ,越是夷的假借 ,“夷”为越族的古称 ,东南沿海为夷民族早期生息之地。越夷同源 ,禹越一体。“禹会”实为钱江南北两支夷 (越 )部族在“余”地的会战 ,地望在今绍兴与萧山两地之间。夷族北迁 ,入主中原 ,后又流散 ,“余”(会稽 )地名随之带往新地。所以“会稽”当源于浙江。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新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炳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1-6
民族概念的定义反映了人们对民族这一社会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成果.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也是发展的.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关于构成民族六要素的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 相似文献
15.
李凤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2):238-241
"小国寡民"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在老子的治国思想里,国之大小与民之寡众皆为相对的,其中似乎原始落后的现象,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因此,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而应进行系统辩证地分析;更不能用今天的国家概念来解释"国"的意义,其实它是指自给自足淳朴和谐的小农社会,是一首静中有动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16.
“美好生活”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其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性,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之中;“美好生活”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要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型;“美好生活”蕴含了深刻的价值维度,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好价值引导的作用,为“美好生活”确定价值依据,赋予其一种价值秩序,增强社会主义精神共同体的凝聚力;“美好生活”最终要经由实践的环节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生活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要秉持实践精神,进入生活实践领域,把理论建设与社会行动高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林安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2):1-7
本论文对于原先儒学由"内圣"到"外王"的思考,将做一大逆转,而指出--从"外王"到"内圣"的一个崭新可能.笔者多年来以"血缘性纵贯轴"为核心来诠释中国传统社会,并提出批语对比而言,当前的台湾已进至一以"人际性互动轴"为核心的"公民社会".于传统血缘性纵贯轴的社会,而有"从'内圣'到'外王'"的结构,人际性互动轴的社会则为一"从'外王'到'内圣'"崭新可能.再者,笔者将指出原先"从'内圣'到'外王'"如何落入以"心性修养"为中心,而遗弃了"社会公义";相反地,"从'外王'到'内圣'",则不再是"大公无私",而是"公私分明",对于"心性修养"与"社会公义"有一恰当的衡定.笔者以为这是后新儒学的崭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谈量词"个"与"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量词"个"与"位"的使用规范入手,分析量词"个"与"位"的语义特征和使用范围的不同,以及产生这些区别的历史、文化因素和语言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继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切乳腺之后,英国也出现类似的例子。一位53岁的英国男人因为查出基因有缺陷,家族还有患前列腺癌的病史,所以毅然决定切除前列腺防癌。 相似文献
20.
胡伟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31-37
金岳霖的新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无极而太极”这一宋代理学命题所作的重新诠释。他认为 ,“无极”与“太极”是两个不同的观念 ,“无极而太极”表征的是整个宇宙洪流的天演过程。这一思想既受到西方怀特海哲学的启迪 ,更是对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