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六书”前四书历来公认是造字法。后两书“转注”和“假借”是造字法,还是用字法,则一直聚讼纷纭。 王筠《说文释例》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转注、假借为纬,用字之本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盖有指事、象形,而后有会意、形声;有是四者为体,而后有转注、假借二者为用”。陈庸庆给洪亮吉的《六书转注略》写序说: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字学的核心是“六书”,“六书”中说解最纷纭的是“转注”和“假借”两书,本文想从新的角度给这两书作些新的解释。“六书”是西汉以来的古文经学家接受古代遗产时从研究、比较篆文字形里归纳出来的六种“速字法”和“写词法”。“六书”一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的细目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其次见于郑众的《周礼》注,所注“六书”名称、次序有的和班固不同,他说:“六书: 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班固、郑众的“六书”都可能是从刘歆《七略》里接受来的,不过他们只列名  相似文献   

3.
"六书"新解     
"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六书"之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将"六书"一分为二,一部分称为造字之法,另一部分称为用字之法,这种观点是建立在把汉字仅仅看作是文字--同拼音文字一样的文字的基础上的,依据这样的汉字理论研究"六书",必然得出"转注" 与"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的结论.根据汉字的性质和"六书"本身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六书"不仅是汉字的造字之法,同时亦是汉语的造词之法."转注"和"假借"虽然没有形成新字,但却形成了新词,根据汉字字词合一的特点,"转注"和"假借"既是造词之法,又是造字之法.从这个角度看,"六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转注"和"假借"看作是"用字之法"而排除在"六书"之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刘又辛教授的新著《通假概说》(巴蜀书社1988年出版),是第一部全面阐述假借问题的专著。关于假借字的基本性质,历史上有过几种影响较大的学说。首先是起源于汉代的假借造字说。《汉书·艺文志》最早指出:“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种把假借置于六书之内,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等同起来,相提并论的做法,反映了文字学发展初期,人们对假借问题的模糊认识。这种认识的不足之处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假借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不同,它不是一种造字的方法。假借不能造出新字,只是借用已有的字来记音而已。所以清代学者对假借造字说的理论,早就引起怀疑,戴震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文字的四种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六书     
(一) 什么是“六书”?一种解释是,六书是六种造字方法;另一种解释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是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二书是用字方法。前一种解释,无法解释清楚转注和假借是怎样的造字方法;后一种解释;也无法解释清楚为什么造字和用字两类性质不同的方法并列而名之为“六书”。所以什么是六书,这是文字学家迄今还没有  相似文献   

6.
一、导言“六书”中的转注、假借,在“许学”里是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于百年来,小学家们围绕着许慎的八字定义和两个例字,推求探究,各抒己见;但纷如聚讼,迄今难以定论。究其争讼之点,那就是;转注,假借“二书”是否造字之法?如果不是,何以在“六书”之内?如果是,那是怎样的两种造字之法?如何依据《说文》析字的体例,以解释、阐发许慎对转注、假借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  相似文献   

7.
战国前后,人们根据汉字的构形实际,探求汉字产生的途径,发现汉字的出现情况可分为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总称“六书”。东汉的班固认为“六书”是造字的根本方式,他在《汉书·艺文志》小学类后叙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礼》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后来,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六书”提出了最早的界说并举了例子:“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拘。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相似文献   

8.
转注假借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入探讨了造字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二书,从这二书的名称,“书”字的本义、许慎对这二书的定义、以及适字的结果、二书的不同使用等五方面分析,认为这二书实际上不是造字法。又从用字法提出者的论述及语言实践两方面分析,认为转注和假借实际上也不是用字法。  相似文献   

9.
古代有小学、大学之分。大学以诗书礼乐为学习内容,而小学则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故小学成为文字学的别称。《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可见,小学是古代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小学的掌握程度,将影响着一个人后来学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我们这个汉字是怎么记录汉语的呢?古人“分文析字”,总结为六书,《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即指事)、假借、谐声(即形声)也。”象形、会意、处事三书是用图形来记录汉语的,是表意字。据统计:《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其中象形三百四十七字,会意八百三十字,处事一百十九字,合计一千二百九十六字,占《说文》百分之十四。待记录的语言还很  相似文献   

11.
三、“假借”释义许慎云:“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对许氏这条定义和两个例字,古今学者分歧颇少。虽或有不同之说,但远不如转注之甚。歧纷在乎造字之法与用字之法而已。主张假借为造字之法的有孙经世等人,主张为用字之法的有戴震、段玉裁等人。其实,这两种观点并没有原则上的分歧。因为主张假借为造字之法者,认为“本无其  相似文献   

12.
"四经二纬说"中的"四经"指六书中能够造字的前四书(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二纬"指不造字的后二书(假借和转注),这是第一次对传统六书的科学分类."四经二纬说"是受宋明"转声说"和班固"四象"之名的启发提出的,它对清代戴震"四体二用说"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说“转注”     
说“转注”蔡英杰“六书”为汉字的六种造字法.“六书”之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五者,学界众口一辞,无甚异议.唯有转注,由于对许君的界说及例字理解不同,遂至众说纷纭,这无定论.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到转注字的要义所在,并阐述其在整个文字...  相似文献   

14.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日:“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关于“转注”,许慎并没有明确界说,而且除“考、老”以外,他在《说文》九千多字例的诠释中,也没有明确指出哪些属于转注结构,由此导致后人对“转注”的理解有颇多分歧.近两千年来,学者们关于“转注”的讨论,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本文拟以赵古则《六书本义·转注论》为基点,比较古今学者的观点,试就转注的定义、性质、特点,及其在文字学中的作用作一浅显探析和说明.转注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其他“六书”一样,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造字法.相比较而言,转注造字更为灵活、便捷.在“六书”中,转注、假借之所以区别于前四书,关键在于前四书是从孤立的角度用平面静态的方式建构汉字,而转注则是从动态的角度用联系的方式来建构汉字,把字与字之间“形、音、义”的关系结合地更为密切、灵便.转注为我们厘清了新字如何孳生的途径.“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是转注造字的根本原则,即两字之间形体结构相似或相类,意义相通.  相似文献   

15.
通假举隅     
清代文字学家王筠曾说:“夫:假借一门,触目皆是,不胜书也。”①假借分为两类,一类是造字时的假借,即本无其字的假借,是指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为它造字,需要将它形之于书面时,就借另一个现成的字来表示,这就是所谓“本无其事,依声托事,后圣所为济象形、形声、会意、转注之穷,而通其用于不穷者”。②本无其字的假借多为虚词,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相似文献   

16.
"六书"说是传统语文学对汉字构造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模式."六书"之称始于<周礼>,但有名无实.到东汉才有人对"六书"作出解释,比较系统地解释"六书"的是许慎,他在所著<说文解字>自叙中不仅对"六书"中的各子系统作出了准确的定称,而且还下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并举出了代表字.班固<汉书·艺文志>也提到"六书",他说:"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1](P.1720)班氏的定称不为今人所用,班氏的"六书"为造字之本的提法也颇受后人质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转注是一种造字法。转注字就是“以部首为义”的宇。《说文》中共有68个。其中,转注字和部首的训释方式有互训、递训、逆训和同训等。转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同义词造宇;具体表现在方言词语、古今发生声韵变化的词语、同一事物的“异名”和所指对象不同的近义词等。转注是一种与会意、形声有着本质不同的造字法。它不象“六书”的前四种是从事物形象的角度写词,而是直接从意义的角度;假借则是从音的角度写词的一种造字法。可见,“六书”是一种严密的造宇系统。  相似文献   

18.
汉、英语字词分发明字词和创造字词两种.前者涉及到语言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汉语有"六书"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一般认为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才是"造字之法".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两者之间相似性甚少.其实不然,由于人类面对着一个相似的客观世界和拥有相似的经验,他们的认知有着相似性.正是这种认知相似性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创造字词时,表现出了殊途同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者朱珔所撰《说文假借义证》是探讨假借问题的文字学专书,在清代六书学研究中有重要地位。以《义证》为研究对象,结合朱之垿所补充《凡例》,对书中假借术语如“通借”“省借”“转借”“异体假借”“形近假借”“不定谁借”“互借”“通用”“两借、连借”等进行分析,以此推断朱氏所用术语的内涵。在假借观上,朱氏确立“以义正字”的假借原则,强调“义证”的作用;认为假借是用字之法,必有本字;从理论上提出了“非必假借”的分析,匡定假借字的范围;但在某些假借问题上,将假借与引申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0.
“六书”是分析汉字造字结构的基本方法,也是分析汉字结构的造字理论。对“六书”的解说,有清以来,一般以许慎的解说为基础,采用班固叙“六书”之次序:(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五)转注;(六)假借。“六书”不是从一个共同的角度,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汉字进行的观察和分析。这样,对许慎的“六书”解说,到底如何理解?至今仍见仁见智,拙文仅就有关“六书”解说中的几个问题,作以下的思考。 (一)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辨析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早期的汉字,按许慎的归类,都属于“文”的范畴;其标帜:“依类象形(许慎《说文解字》)”依类即指按照客观事类、物类描绘形象。列宁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