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6,(2):56-61
著名传奇剧作《桃花扇》有清人王萦绪(1713—1784)改写本,罕有人知,今有抄本传世,藏于山东省图书馆。该抄本卷首有王萦绪所撰序言、题辞、《删改缘由》和跋语,王萦绪本人憎恶真实历史人物左良玉,而崇敬史可法,故他主要依此情感倾向和褒贬立场删改原剧。通过删改,他在改本中加强了对左良玉的批判和否定,而维护史可法的正面形象。这些删改既涉及一些重要的情节关目,又涉及一些细微之处。王萦绪对原剧的改写带有较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在毛泽东的文章和讲话中,有大量关于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本文对毛泽东一贯强调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研究历史,要从调查研究、掌握国情基础上来研究历史等史学观的主要方面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史量才是“史家办报”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主持《申报》的22年间,史量才怀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对后人的强烈的责任感,始终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用治史的态度来办报,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史料。史量才“史家办报”思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用治史的态度办报,二是为如实记录历史不屈不惧,不畏强权。  相似文献   

4.
《世界人权宣言》等文件宣布人权是“固有”的,这种观念来自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理论。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洛克用历史的、经验的方法来证成人权的“固有”属性,但由于不符合历史和经验的真实而倍受指责;当代哲学家罗尔斯则用价值的、逻辑的方法来证成人权的“应有”性。实际上被宣布为人权的那些基本权利是近代以来越来越被人类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作者谈翻译理论及方法的系列文章之一。作者首先明确态度变体的概念,指出态度变体与语域的区别。接着提出态度的等级,并通过一些实例使读者对态度等级有切实的认识。最后用关于同一议题的三段文字及译文,说明同一内容可用不同等级的态度变体来表达,而译文也应该使用相应的态度变体。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节日文化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节日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了解这些节日的基本内容、形成发展、文化内涵、社会影响,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这些节日活动的社会功能,对我们了解布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性格特征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当代文学在与体制、市场、传媒等外界因素的妥协与抗争中,其文学性以一种尴尬的方式在夹缝中生存,这一境况典型地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删改现象中。文学作品的删改大体呈现三种情形:一是基于现实政治的规约,作者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忍痛割爱,如曹禺对于《雷雨》的删改;二是基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理念,作者主体意识淡化,主动与意识形态同步,如柳青对《创业史》(一)的删改;三是随着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文学被市场与传媒所左右,作者某种程度上认可了文学的市场属性及传媒的造势,并对此作出了主动迎合,如林白对《一个人的战争》的删改。以上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删改现象,对于作品的文学性造成了损害,是我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伤痛记忆。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并未刻意构建自己的史学研究体系,但他从事史学研究有自己的原则:探寻历史的文化内涵是他的史学追求目标(文化视角);用趋于保守的标准衡量历史是他的史学态度(保守态度);从具体的个体及集团入手研究抽象的历史问题是他的史学方法(个体取向)。  相似文献   

9.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的按语,从其性质上可以分为溯源探流类、解释说明类、评价议论类、存疑待考类、考证辨析类以及综合类,这些按语反映了作者可贵的思想和观念、怀疑和批判精神、谨慎和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重视典章制度和求通识变的理念.此外,马端临对张禹删改<齐论>的认识是有根据的,并非"不见舆薪".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地区保留的许多姓氏、地名、建筑与土司制度有关,赶年、大摆手等则与军事活动有关,乡规民约中有"草标禁约",婚姻丧葬制度更是以复杂的程序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那种用强调本土化来拒绝变革的态度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相似文献   

11.
《尚书释文》经宋陈鄂的删改早巳面目全非,故学界历来对陈鄂颇多指责。今将陆氏原书唐写本《舜典释文》与删改后的今传本逐字比较,搜集二本的差异,发现陈鄂的删改虽然对原始文献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这是由于特殊时代的特殊要求所致,有些删改更好地贯彻了简明扼要的方针,使得表达更为清晰,且相较于唐写本,陈鄂删改之后的本子更为正确和科学,这些对于《释文》的接受、研习和传播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勤政治事和事必躬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勤政治事"是一种正确的工作态度;而事必躬亲是一种不科学的工作艺术和方法.以研究历史人物为起点,现代科学的领导理念是领导者应该在态度上不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工作的艺术和方法上,注意通过科学授权来为组织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3.
历史虚无主义经历了从哲学思潮向政治思潮的转变,实质上是一种唯心史观。它通过否定历史主体,解构主流价值观,试图以观念诠释历史,用所谓的个体性叙事来演绎“历史编撰学”,根本目的在于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正确性和必然性进行全面否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全面否定。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来面目及其本质,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根本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清代著名剧作家洪升的《长生殿》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极大的艺术魅力,奠定了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洪升不受历史上真人真事的羁绊,对历史人物加以艺术虚构,不无深意地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与妃子杨玉环的爱情。可是关于李杨之间爱情描写的评论,三十余年来是众说纷纭,且多持否定态度。归纳起来,持否定态度的代表性意见有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建立70年来,把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关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基本思想,创造性地应用到中国革命的全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针政策的总汇,就是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它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概括地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体现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历史观.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观只见经济关系而不见人,这是一种曲解.马克思恩格斯把"现实的人"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性则在于人自身的需要,根本旨向就是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只有以这样的历史观来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用这样的历史观为指导来确定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文化何去何从,梁漱溟用批判的态度分析了中西印三种不同的文化,指出印度文化的不适宜性,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应该结合,用新的中体西用论来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但是他主张中国文化要有根本的改变,重新阐发了儒家核心思想"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语文与历史两大学科的关系源远流长,语文教材中许多历史知识,对表达课文的主题思想,发挥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这些历史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方法,来正视这一客观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大都有弃医从文的现象,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探讨这批知识分子在面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时的复杂态度,并试图通过还原历史语境的方式来阐释出他们回归传统文化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众说纷纭的“王朔现象”,我们应以科学理性的严肃态度,将其置入当代文学话语转型的历史语境中来加以考查。因为“王朔现象”将文学还原为生活,把人性复归于自然,用边缘化的生活方式来彰显个性,生动地揭示了当下人的生存环境与精神状态,最终填补了自然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中的历史缺席,并确立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学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