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板桥是清代杰出的人文画家,一直以来备受大家青睐,他的绘画作品以其独特个性、创新精神而保持着永恒的生命力。本文从书画、题跋、布局、技法四个方面,对郑板桥绘画的形式表现特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至70年代,在北京画坛上,半丁先生是位大名鼎鼎、名气很大的中国画画家.他诗、书、画、印全能,工笔花卉、山水、人物、鸟兽技法精湛,尤以花卉画最为杰出.他嗜书画入骨,一生画笔不辍,九十四岁病中还在挥毫、篆刻,可谓笔耕不倦,至老不休.他高擎民族传统绘画大旗,用绘画昭示光明、凝聚人心、陶冶情操、抒发理想.从我所看到的...  相似文献   

3.
书法用笔用之于画,体现在书意化的线条表现中,赵孟頫提出的“以书入画”观念启迪了王蒙等一代“元画”风貌的形成。王蒙山水画主要成就在于皴法方面的创新,他所创造的解索皴和牛毛皴在定程度上丰富了书意化皴法的表现技法,呈现出简率秀逸、苍茫润泽的审美特征正好体现了赵孟頫理论引导的画学观念,以此来表现江南植被茂密、草木繁盛的景色,这对明清乃至近现代绘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罗兰 《中国民族博览》2022,(12):185-188
中国工笔花鸟历史画源远流长;根据不同禽鸟的造型,历代画家们研制出适合对应禽鸟品种的画法。文章从造型的角度,通过赏析喻继高、郑隽延、周彦生、陈军四位近现代画家的虎皮鹦鹉作品,围绕李志军先生的《工笔花鸟线描详解》中禽鸟画法的四个总体要求(神态、质感、虚实、整体感)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工笔花鸟线描详解》的专业知识,归纳工笔虎皮鹦鹉造型方面的四点绘画表现特征:质感鲜明、神态生动、整体呼应、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5.
民国文人画家溥心畬的绘画作品,在当代艺术市场上颇受欢迎,而在学术研究上呈现不足的局面。以"溥心畬"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自1993至2016年,相关文章主要以历史、辨伪、画展为主,作品研究少且不深入,这就使溥心畬作品研究成为现代绘画研究一个亟待开发的区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溥心畬代表作品之一《幽谷行旅图》进行了较深入的"文本"解读,并得出如下结论:溥心畬在绘画技法上以古人为师、以宋元为宗;在"位置"的"经营"和画境的酝酿上,则充分体现了其作为特定时代的文人画家对"法外之趣"的追求。《幽谷行旅图》一画充分表现了画家独特的个人性,也传达了画家画作的共性,即生动的笔墨技法和深厚的文人情怀。  相似文献   

6.
胡敏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52-154
民国文人画家溥心畬的绘画作品,在当代艺术市场上颇受欢迎,而在学术研究上呈现不足的局面.以"溥心畬"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自1993至2016年,相关文章主要以历史、辨伪、画展为主,作品研究少且不深入,这就使溥心畬作品研究成为现代绘画研究一个亟待开发的区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溥心畬代表作品之一《幽谷行旅图》进行了较深入的"文本"解读,并得出如下结论:溥心畬在绘画技法上以古人为师、以宋元为宗;在"位置"的"经营"和画境的酝酿上,则充分体现了其作为特定时代的文人画家对"法外之趣"的追求.《幽谷行旅图》一画充分表现了画家独特的个人性,也传达了画家画作的共性,即生动的笔墨技法和深厚的文人情怀.  相似文献   

7.
人们生活和活动场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因气候环境、民族习惯不同基本形成了各地方特色建筑。江南民居更是由于湿润的气候、优美的山岭、灵动的水,依山沿河而见的民居相互穿插。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江南民居造就了一幅幅天然水墨画。人居环境,宜游宜居,可诗可画。当代江南民居各种画法自成一派,不但绘画理念、构图方式也有区别,笔法墨法也有很大变化,水墨画中表现江南民居的技法也林林种种,但每种技法中也往往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只是画家在某个领域做得更加突出,更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但无论怎么发展与创新也只是技法上的异同,画家对江南民居的留恋之情一直未变,因此,当代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民居画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江南民居画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们生活和活动场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因气候环境,民族习惯不同基本形成了各地方特色建筑.江南民居更是由于湿润的气候,优美的山岭,灵动的水,依山沿河而见的民居相互穿插.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江南民居造就了一幅幅天然水墨画.人居环境,宜游宜居,可诗可画.当代江南民居各种画法自成一派,不但绘画理念、构图方式也有区别,笔法墨法也有很大变化,水墨画中表现江南民居的技法也林林种种,但每种技法中也往往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只是画家在某个领域做的更加突出,更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但无论怎么发展与创新也只是技法上的异同,画家对江南民居的留恋之情一直未变,因此,当代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民居画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江南民居画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云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技法.陆俨少云水技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陆俨少早年研习传统,之后通过不断的写生游历,从自然中汲取精华,总结出独特的陆氏勾云画水表现技法.本文结合陆俨少各时期山水画作品中云水法的笔墨、形式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云水法的形成、特点及云水对画面虚实取势的作用,分析他如何从传统和自然中汲取精华,并创作出独特的绘画语言.对当代青年画家们的发展方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西方的油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审美交融在一起之后,便孕育出了一种新的油画概念,称之为"写意油画"。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流传的百余年历史中,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想要将其本土化的探索,特别是在写意油画用笔的书法意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中国绘画的发展角度来说,书法与油画的结合是绘画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除了画家们将写意油画本土化作为重要探索方向,写意油画的书法意识还是诠释画家们内在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卢研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157-158
当西方的油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审美交融在一起之后,便孕育出了一种新的油画概念,称之为"写意油画".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流传的百余年历史中,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想要将其本土化的探索,特别是在写意油画用笔的书法意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中国绘画的发展角度来说,书法与油画的结合是绘画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除了作为画家们将写意油画本土化的重要探索方向,写意油画的书法意识还是诠释画家们内在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光影造型视觉是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主要通过画家的色彩表现传达出来,并有效地结合传统艺术精髓和多种艺术理念。光影造型的主要前提是光线所产生的空间和色彩,并可以使我们从视觉上感受虚拟的形象质感。光影造型体现在宗教题材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既是绘画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元素,也是画家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形式对色彩的要求也不一样,西方现代画家将色彩与造型相结合,为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在现代绘画中,每位画家都非常重视色彩的形式语言。本文从色彩语言的审美因素、色彩美的时代特征和色彩的意蕴美分别阐述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韩美林,祖籍山东,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天才造型艺术家,在绘画、书法、雕塑、设计乃至写作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作品或气势磅礴,或洞察精微,艺术风格独到,个性特征鲜明,汲取中国两汉以前文化和民间艺术精髓,并体现为具有现代审美理念和国际通行语汇的艺术作品,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者和开拓者。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研究员,清华美院资深  相似文献   

15.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重要的人物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人物画多造型夸张,风格高古奇骇,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趣味。画中常常出现男子簪花的行为,但其簪花人物多行为怪异,有悖于现实,增加了画面整体的趣味性和深刻性。本文主要以陈洪绶人物画中出现的簪花男子人物图像为例,追溯男子簪花的历史渊源,重点分析陈洪绶人物画中出现怪异簪花的风格特点,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探究形成其绘画中反复出现簪花人物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绘画陶瓷在当下艺术陶瓷市场在不断被热捧,陶瓷绘画作品是比较大众化的一种艺术产品,而造型类陶艺以绘画为主要装饰形式的作品是很多艺术家们所创作的形式.同样,高校陶瓷教师教学也是把国画技法成为一种课堂中陶瓷绘画示范,在坯体上彩绘装饰再烧制,作品艺术美感强.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每个人日常交流与沟通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实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表达方式,即都有属于自身的一种语言,例如,声乐的语言是歌唱,器乐的语言是优美的旋律。其实,绘画也有其自己的语言,所谓绘画语言,其实就是作者想要在画中表现的个人情感,画家通过笔墨、纸、颜料为等工具,再经过色彩、线条、角度等创造出美好的视觉效果,最终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展现给大众。本文就以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为立足点,阐述当代中国水墨画在画作语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野花在阳光下微笑──记佤族小画家张可佳峻9岁的张可送给冰心一幅《雏鸡图》,画上9只毛绒绒的小鸡。冰心为张可题词:“愿你像一朵野花一样,在阳光下自然的生长!”张可向冰心奶奶告别时,冰心说:“可可,来,我亲亲你张可书法中有两句诗:“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书法和绘画,从产生之初就具有了难舍难分的关系,它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实用目的不同,书法和绘画各自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但是他们在本质上仍具有共性,这便是中国传统的哲学基础,比如它们都强调要在作品中表现出宇宙永恒运行的规律(道或气)。本文试从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方面,暨书法和绘画的用笔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历代研究该命题的相关文献,作相应论述,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空剩骨架也精神绣虎一位素不相识的画者,向我谈起平西先生的绘画艺术,使我想到许多关于这位行动灵警、言语动人的东北画家的事情。平西性情古怪如同他的作品,让人一见便难以忘却。长发齐耳、前额微秃、目光锐利、鼻梁坚挺,一身黑衣不分四季,生时常常略侧头颅、稍眯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