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童文学的趣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天性是快乐的,提供给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也应是快乐的,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尔基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确是一句至理名言。因为,孩子们总是喜欢阅读那些充满趣味性的作品,厌恶那种枯燥乏味的东西。所以趣味性就成了儿童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也是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的领域里,再没有另一种文学样式会比儿童文学更具有明确的读者规定性;儿童文学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从接受者这个角度来对文学进行规定的。在此文范围内讨论的儿童文学,是指儿童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之后,为儿童创作的供儿童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传统的民间童话和传说,文学领域内最初并非为儿童创作而后来被儿童据为已有的文学名著,仅作为成功的例证而被引用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与内地比,云南儿童文学在文学视野、表现内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和云南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创作的文化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以云南民间文学与云南儿童文学的关系为视点,可以探寻并透视出云南民族文化与云南儿童文学的血缘关系.考察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的当代影响,从而思考作为民族文化大省的云南儿童文学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坚守自身民族特性,体现时代性及如何具有世界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突出现象,一是左翼文艺运动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张天翼创作的三部长篇童话把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三是伴随着“科学救国”的思潮出现了科学文艺创作热。30年代的儿童文学体现出进一步强化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进程的倾向,并注入了“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但也有某种图式化而缺乏审美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关注并表现人的心灵世界的文学来说,人性问题是必得进行思考和选择的价值领域。儿童文学也是文学,它同样有着自身关于人类生存的哲学。信任儿童的本性是儿童文学的人性观。检验作品对儿童本性所持的观点,可以见出其作为儿童文学的真伪高下。《蝇王》正是由于表现儿童人性恶的思想,才暴露出它在人生哲学层面上是儿童文学疆界的入侵者;而《麦田里的守望者》则由于它对儿童本性的信任而成了儿童文学的亲密盟友。信任儿童本性的儿童文学是一种乐观、前瞻的文学,它的使命就是“给这个世界再次带来信仰和希望”。  相似文献   

6.
<正>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在文学、艺术、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然而,使我们不可忽视的是,郭老对我们儿童文学事业也是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的。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文学,便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时读过的一篇(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许多人到了中年或老年时还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主要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目的在于通过文本让儿童获得自我认同,帮助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但文学中的童年世界一直被成人代言,叙事中的"儿童声音"也是成人代言下的产物。童年世界作为独立的"他者"被纳入成人的权力话语体系,成为被想象、被叙述的对象。因此,成人作者如何在文本创作的权力话语下展现儿童的声音和意识,直接决定了儿童文学的叙事方式。而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重要主题并没有给予关注。本文从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角度,结合实例深入分析了儿童文学叙事中儿童声音表达的三种方式,弥补了该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的交流王泉根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支脉,台湾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代台湾文坛涌现了一大批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台湾地方特色、风格流派异彩纷呈的优秀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  相似文献   

9.
辽宁儿童文学走入新世纪,在回顾和肯定已经取得的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在反观和校订自身存在的缺失。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辽宁儿童文学创作在某些体裁、题材范围内显得寂寞。图画书和动物小说以其特有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质,在儿童文学的视域里受到高度重视,却是辽宁儿童文学创作的遗憾和停顿,培养和扩大图画书和动物小说创作人才队伍,期待向世界典范的图画书和动物小说杰作无限靠拢的作品问世,成为新世纪辽宁儿童文学再创佳绩的生发点与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的文学,因而实际上是成人重塑童年或为教育儿童而创作的,这就决定了儿童文学区别于一般的儿童读物.正是由于这种创作群体和阅读群体的差异化,儿童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悖论关系的特质,即儿童化与成人化、浅显与深度以及教育性与文学性.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态,体现和寄寓了人类的爱心教育。我国的童话创作和科幻作品创作,既具有明显的教化功能,也具有浓郁的诗情色彩,存在着与西方科幻作品不同的路子,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藏族儿童文学是祖国儿童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放射着绚丽光彩的明珠。这种以口头形式流传在广大藏族群众中的文学体裁,在其不断丰富、不断日臻完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藏族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它虽然没有被文学家们撰写进文学史和文学作品之中,然而它却象清凉的甘露一样浇灌和培育着无数藏族儿童心灵的智慧鲜花。  相似文献   

14.
创作观的确立是文学创作的先决条件。作家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观,决定其作品的主体内涵和审美追求。创作观作为文本的灵魂,对文学传播内容的立意、选材和文本建构有指导作用,也决定了传播内容能否受到接受者的欢迎。人类对"儿童"的认识、经历了从"成人本位"到"儿童本位"的漫长转变过程。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突破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要打破旧有文学观的禁锢,从塑造儿童心灵的角度不断探索儿童文学创作的新领域,为现代儿童心灵的建构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 安徽的儿童文学创作,在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期产生过许多有影响的好作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儿童文学创作数量比以前有明显增加,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其中有五部作品在全国获奖,还涌现了一批儿童文学创作新人。为了总结我省儿童文学创作的成绩,促使我省儿童文学创作的更大繁荣,本文想对我省儿童文学创作的成就、不足以及一些理论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一) 谈到我省儿童文学创作的成绩,当首推小说。刘先平同志这几年写作相当勤奋,继荣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的儿童长篇小说《云海探奇》之后,这几年他又出版了儿童长篇小说《呦呦鹿鸣》与《千鸟谷追踪》。这三部小说,写的是科学考察的故事,作者为儿童文学创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题材领域,他以一支生花的妙笔,带领读者来到风景如画的紫云山区与九花山区,看到了短尾猴、梅花鹿与各种奇禽异兽。小读者读了他的小说,大开眼界,增加了科学知识。更可贵的是,他在小说中塑造了王阳陵、方玲、赵青河等具有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的科学工作者的形象,可作为小读者学习的楷模。小说中刻划的小黑河、小叮(口当)、龙龙,早早等山区的少年儿童形象,也各有个性,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作者有较好的语言功力,叙事明白晓畅,写景姿态万千,再加上作品中还穿插了一些优美传说使文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东干族是分布在中亚大地的中国回族移民群体.其创作别具一格,儿童文学也独树一帜.M·伊玛佐夫的儿童文学创作,无论是其审美精神,还是艺术特质,都具有东干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评述了战后日本现代儿童文学出发期发生的一场深刻而重大的变革——“童话传统批判”。本文认为造成日本战后儿童文学危机的既有来自出版资本家的外部压力的原因,也有儿童文学作家主体性上的内部原因。为打破这一危机,“少年文学宣言”派和“儿童与文学”派不约而同地对以小川未明的童话为代表的日本童话传统进行了批判。这一从创作方法上作出的批判与同时期的创作儿童文学出现的转机一起,成为日本儿童文学走向“现代”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对“童话传统批判”的评述,给中国儿童文学的探索以某种借鉴是本文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是繁荣儿童文学创作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建国以来,我们在这块园地上的浇灌始终远远不及于创作和一般文学评论研究。今天,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建设,确实是当前文学评论界以至整个文学战线值得重视的一个课题。抓儿童文学评论队伍,自然要着眼于文艺理论界,着眼于高校文学理论教师、报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标示的“稻草人主义”,显然是借用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第一座高峰——1923年出版的叶圣陶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的书名。用“主义”来指称某种特定的文学现象也许并不贴切,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批评可以在创作现象面前无所作为。“稻草人主义”作为“五四”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现象与美学追求,一直缺乏认真的研究。本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对象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尽一致的看法。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在给他友人的一封信中曾经谈到,他写童话,主要是为孩子们,但同时也是为这些孩子的父母亲。可见,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为孩子们写的。其特点应当表现在儿童与文学的两个方面。这种主要为孩子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当然更应该注意“用美的规律建造”(马克思语)。而体现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审美特色,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作家的成功的审美心理描绘中。因此,提高作家的审美感受能力,就不能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