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测度各省技术进步水平的宏观年鉴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t模型与Heckman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不同户籍类型下流动人口就业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内部就业分化差异显著,城镇流动人口比城乡流动人口有更高概率进入高收入岗位;技术进步强化了这种户籍歧视,同时存在高技能偏向性,使得城镇流动人口的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比城乡流动人口更容易进入高收入岗位,但是在低技能群体中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制度如何影响流动儿童教育进行分析。从静的角度来看,制度分别从资格获取、教育资源、学习参与和发展机会等4个层面对流动儿童构成排斥;从动的角度来看,制度和政策的运作不仅给流动儿童教育带来体制性排斥,还存在因规则不完善而带来的规范性排斥,还有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而带来的执行性排斥。静态的四方面排斥与动态的三方面排斥彼此交织,构成了流动儿童教育制度排斥的网络。  相似文献   

3.
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关注的主要是社会关系对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很少有学者关注社会流动会对社会关系网络产生何种影响。基于从外地到北京经商的30个成功家庭的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表明,社会流动没有对亲属关系的亲密程度产生任何影响,流动者仍然与亲属保持着密切联系。但是亲密程度没有变化并不意味着关系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日益不平等,亲属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核心与边缘的分化。虽然父母的家庭地位因为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流动者与兄弟姐妹和其他亲属的关系变得明显不平等,出现了显著的权力分层。掌握更多资源的流动者在家族中逐渐占据了核心地位,而其他亲属则明显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经历了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的演变过程。由于北京市流动人口融合政策刚刚起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处于低水平阶段。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水平成为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建议重点排除流动人口的融合障碍,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并加强流动人口融合政策的监管和全国性协调,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资料,对在京流动人口15周岁以下子女流动/留守行为,从父母和子女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子女年龄越小越有可能跟随父母外出流动,而性别、孩次影响不显著;照顾人为祖辈的子女不倾向于外出流动;父亲或母亲为主要照顾人之间没有差别;父母在外流动年数和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显著影响子女是否外出流动。  相似文献   

6.
不同流动形式下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化流动已逐渐成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模式.本文利用8个城市15998个样本,运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不同流动形式下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家人随同流动可以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影响非个体流动群体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远多于个体流动群体,家庭消费率、居住社区和社会融入等因素成为影响不同流动群体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社会排斥指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结构原因或自身原因,造成某些社会群体融入社会的条件缺失的状态、过程和趋势。依据对广西职业流动状况调查的数据,在概括了广西职业流动总体上呈现出良性态势的同时,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归纳出广西职业流动中社会排斥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职业群体间排斥、城乡排斥、性别排斥、年龄排斥和学历排斥。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职业流动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一股研究职业流动的热潮。学者们不但从整体上研究了我国职业流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而且还特别重视研究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这两个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状况的重要指标。另外,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9.
依据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可借以分析我国就业青年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现状,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能综合考察影响就业青年流动人口本地人身份认同的多重因素。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就业青年流动人口的总体身份认同状况较好,但认同结果与认同期望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个体因素、制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流迁因素和社会交往因素对就业青年流动人口的本地人身份认同均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了促进就业青年流动人口本地人身份认同的政策建议: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青年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培训体系;将青年流动人口全面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和城市社区体系,消除青年流动人口与本地人的社群隔离。  相似文献   

10.
职业流动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是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社会都存在职业流动现象,女性职业流动是职业流动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合理程度的女性职业流动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虽然我国女性就业率高,但就业层次集中于低职业层,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及培训、个人抱负和风险意识及年龄是影响女性职业流动的主要因素。教育能让人获得职业流动必需的文化资本,具有促进职业流动的功能,职业教育应当进行深入的宣传与教育,改变其传统角色定位,增强她们的自强意识,使女性拥有健康的人格精神境界,并积极主动提高自我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运用问卷量表调查了江苏省9家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青年医务人员在职业价值观、工作压力和组织承诺三个方面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取向,分析了江苏省公立医院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加强青年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培养的对策,引导青年医务人员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经历了近二十八年的改革开放,农村人口虽然可以自由进城务工经商,表明户籍制度的影响正在削弱,但是通过对职业流动、就业的制度路径和就业非正规化的研究表明,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城市就业制度仍然在阻碍着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阻碍着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合.这不仅对农村流动人口是不合理、不公平的,而且也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给城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出租房屋契约化管理作为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之一,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服务型政府的引导,以居住地为管理抓手,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核心纽带作用,是今后较长时期内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主要模式之一,对大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具有现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中,高专业背景、高人力资本投资,以及退出教师行业高机会成本,阻碍了高校教师向其他行业的流动。但在高校之间,以职业发展为目的的职业流动成为高校教师成就自我的理性选择,大多数高校教师以职业发展作为职业流动的首要价值取向,他们期待通过职业流动达到自身职业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从人力资本配置制度角度分析了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流动问题。在城市,农村流动人口之所以不能有效地通过职业转换实现社会地位的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人力配置制度已经为农村流动设定了不平等的社会流动机会,从而进一步影响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流动。这里从教育体制、培训制度、单位制的人事制度以及生产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农村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获得与他们的社会流动的关系。结论是,仅仅改变户口制度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系统地改革人力资本配置制度;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他们获得更多的社会流动机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辽宁代际职业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过程中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代际职业流动的状况说明,先赋因素的父亲职业对子代职业流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尽管辽宁存在较高的代际职业流动率和向上流动的趋势,但是优势职业被优势群体所控制的倾向也非常明显,生产工人等职业也表现出了较强的代际继承性。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度集中的辽宁,职业流动的结构性制约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职业流动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何让未来的社会成员面临可能出现的职业变动 ,适应多种社会职业的要求 ,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马克思曾就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问题提出的综合技术教育思想 ,不仅具有历史意义 ,也具有现实意义。因此 ,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不应强化单一的职业训练 ,而应研究和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为未来的社会成员适应职业流动的趋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睛雨表。建国以来青年的职业选择及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代青年职业价值取向的产生有着很多深层次原因,引导青年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选择,对他们自我价值实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是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状况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群体中特殊的一支,他们在城市里的融入程度决定着他们在心理、经济、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生存与生活状态。本文以北京市一个中小型维吾尔族聚居区内的流动人口群体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和描述了他们的城市融入状态和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20.
推动农民工职业流动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将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设定为向上流动、平行流动、向下流动三种类型,从农民工社会资本入手,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竞争性风险模型考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每多一人提供就业帮助,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的概率显著提高1.4%,职业平行流动的概率显著降低2.3%;职业向下流动的概率提高0.7%,但不显著。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有助于农民工减少职业平行流动,实现职业向上流动,同时不会带来职业向下流动。替换核心变量的度量方法后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通过非参置换检验、工具变量法、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最后提出政府要畅通农民工社会资本获取的渠道,促进农民工组织层面社会资本的巩固和开发,农民工个人注重维护和积累自身社会资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