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个人活动的伦理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活动的伦理尺度 ,包括“仁、义、礼”三个基本的类型和方面。其中 ,仁是道德生活的总的原则 ,包括 :“仁者人也” ,道德意识的根本要求 ;“仁者爱人” ,道德情感的根本特征 ;仁者“忠恕” ,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义是道德活动的价值取向 ,包括 :“唯义是从” ,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 ;“各处其宜” ,道德责任的价值取向 ;“义以为上” ,义利关系的价值取向。礼是人际交往的具体规范 ,本文所阐明的基本内容有 :“谦己敬人” ,礼的本质特征 ;“叙位定伦” ,礼的社会职能 ;“礼尚往来” ,礼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简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与宪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基本特征和内容“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首次见于彭真同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公民是指具有一定国籍井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意识本身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应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是每个公民通过社会生活实践而对自身及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中民主、法制、道德及思想文化诸方面对自身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奎英 《理论界》2007,3(5):25-26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社会主义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道德,践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是统一的关系。为人民服务是对所有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本文关于两者的关系谈点个人管窥之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市场经济总是同特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市场经济。这种社会属性决定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目的不是为实现资本家的剩余价值,而是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  相似文献   

5.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弘扬为人民服务思想。但还必须意识到,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必须坚持、弘扬为人民服务思想,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而是由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理论地位与社会实践意义所决定的;还应意识到为人民服务不只是由中国古代仁爱思想发展而来的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个有着广泛而深刻内容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实践意义;还必须意识到,坚…  相似文献   

6.
“讲仁爱”是中华文明发展孕育的独特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从纵向时空性看,“仁爱”精神特质的内涵先后经历了“仁者爱人”“仁民爱物”“博爱谓仁”到“民胞物与”的与时嬗演。从横向层次性看,“仁爱”精神特质在逻辑上主要存在“亲爱亲人”“爱众亲仁”“爱惜万物”“博爱宇宙”四个层次。“仁爱”精神特质在历史上对于维系农耕时代的温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社会,“仁爱”精神特质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破解当代“四大友善”难题、涵养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意义重大,借鉴“孝悌之道”“仁者爱人”“博施济众”和“民胞物与”思想,能够促进“家庭友善”“人际友善”“社会友善”和“人与自然友善”。  相似文献   

7.
自爱·仁爱·正义——试论中西伦理观的异同及当前的道德建设张曙光自爱、仁爱、正义是伦理学的三个重要概念,也是我国当前道德建设中颇受人们关注的三大道德目标。“自爱”关乎自身,“仁爱”指向他人,“正义”则关涉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然而,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孟子创立性善学的理论与社会契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性善论开启了中国儒家的心性之学,从心性和本体的层面上,解决了孔子“仁者爱 人”的根源性问题,提出了“仁爱”理想的履践方式,回答了墨家、道家等学派的理论挑战。孟子的 性善学,可以作为转换、借鉴儒家道德资源,加强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离不开对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内在“契合”关系的探讨。在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的诸多“契合”关系中,深层次的本质关系是道德“根基”与道德“本体”关系。道德“根基”与道德“本体”关系,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功能关系是以传统“仁爱”思想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实现两者之间由“契合”到“糅合”的转化,最终将传统“仁爱”思想糅入新时代公民道德。传统“仁爱”思想“建构式”糅入新时代公民道德包含前后衔接的两项活动:而对传统“仁爱”思想实行“两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将“两化”后的“仁爱”思想“建构式”糅入新时代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看客”现象作为社会的不谐和音屡屡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看客”现象的实质是人格丧失、道德沦落和社会责任消退,具有“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性”和“否认道德责任”的特征.从心理、人性、制度和社会维度分析“看客”现象存在的原因,可以看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消除“看客”现象的关键.必须大力培育社会公共空间,加强公民身份意识教育、公民道德意识教育、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和公共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  生活在当代市场社会的境况中 ,人们会发现 ,那种当年还属于本位主义、个人主义道德观念的“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 ,如今已渐渐地获得了人们道德心理上的认可 ,至少它已不像以往那样令人们反感。它似乎在说 ,一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他人的情况究竟如何 ,那纯粹是他人的事。而这种所谓“纯粹是他人的事”大体又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他人的权利自有他人相应的义务 ,别人无需操心 ;一是作为独立的个人 ,我们不能因为要管他人瓦上霜之事 ,而不惜侵犯他人的权利 (俗语中常说的“瞎操心”)。换言之 ,即便我们有好…  相似文献   

12.
培育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是澄清共同富裕中关于道德认识的误区,如“道德无用论”与“道德万能论”误区的需要;是破解共同富裕中不良道德的阻碍,如为富不仁、“躺平”为善、以穷为荣等观念的需要;也是为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动力的需要。自我要求的勤俭和创新观念、对待他人的慷慨大方观念、社会自身的公平正义观念等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应树立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不仅具有理论合理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仁爱友善的民族基因为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道德观念的实践、推进共同富裕等奠定中华传统文化基础;典型人物的社会示范表明共同富裕视域下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社会中已经被一些人践行,其在现实中是可行与可能的,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宣传媒体的舆论引导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人们从内心中感受到精神观念的力量与价值,并通过宣扬和批判两条途径的共同作用,促进勤俭和创新、慷慨大方、公平正义观念的确立,推进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雷力 《兰州学刊》2003,(5):192-192
新闻工作对社会对人民有巨大影响力 ,舆论导向是否正确事关全局。我党三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 ,要政治家办报 ,这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政治家办报的内涵主要包括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而“三个意识”的集中体现则是在以政治家的眼光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是有原则的 ,那就是新闻宣传必须服务、服从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是说 ,我们的“导向意识”必须服从党的需要 ,这里没有任何个人的意志和随意性 ,这是一条铁律。增强“导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共同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服务。就侧重点而言,生活方式是以建构“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新型社会行为方式为目标,即在原有优秀文化精神财富基础上产生新的文化成果;社会文化则主要着眼于“活动”,即为最广大的社会成员提供形式多样的、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的、以自我实践自我欣赏自我教育为主的自我文化体验的机会。 社会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生活观念建设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的道德伦理观念和生活观念指导、制约着生活方式,规定着生活方式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总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质的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它们直接调解着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规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思想道德建发不仅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道德义务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义务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论纲叶蓬(1.1)任何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义务都是他律性和自律性的统一。不存在不包含他律性的单纯自律性的道德义务,也不存在不包含自律性的单纯他律性的道德义务。(1.2)道德义务的他律性无论是在历史过程中还是在个体发生史中都是作为第...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主干,虽然在本质上有别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其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积极因素,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忽视的历史依托与优良的文化资源.如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应该看到,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和"三德"建设都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值得认真借鉴和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李维贵我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道德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析理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外在行为是内在心理的反映。那么,看客的外在行为是“看”,其内在心理又是什么?鲁迅小说与余华的《兄弟》(上)(以下简称《兄弟》)都描绘“看客”这一人物形象,但由于两位作家生活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笔下的“看客”当然有着不同的个性心理。鲁迅笔下的看客精神麻木、冷漠,甚至有些恶毒,他们在无意识地对他人进行精神虐杀;余华《兄弟》中的看客狠毒、暴力,甚至有意识地参与了对他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虐杀。而且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可以看见,鲁迅对生命充满悲悯意识,对社会充满责任意识,他是一个“肃然不笑的看客”;而余华总是以血腥死亡的暴力视角以及疯狂腌脏的暴力语言来宣泄自己内心的压抑,缺乏对社会的使命与责任,对生命的悲悯与怜惜。更像是“鲁迅笔下的看客”.  相似文献   

19.
1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称。职业道德则是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调节职业集团内部人们之间关系,以及职业集团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动准则,是评价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善恶、荣辱的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出版事业在宏观调控机制和微观管理体制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出版社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仍然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必须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一切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明生活。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性质和编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编辑职业道德,即“编辑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对于社会应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以及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第37页)而坚持党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的英国和市场经济的中国在道德状况、道德矛盾、道德教育内容三个方面存在共性:两者都具有社会同情心下降,责任意识淡化、缺失的道德现状;都存在道德与社会市场经济、原有道德观念和现有道德观念的道德矛盾;都存在强调责任感、重视爱国主义的培养、注重继承传统美德的积极因素、加强各种价值观的教育等道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