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娣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2):42-44
从关学追求、选材、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对晚明性灵小品的继承和超越。梁实秋在美学追求上讲究闲适和情趣,但他能保持学者本色;在选材上讲究“小”和“近”,但更注意表现普遍的人性;他行文简洁,却又借鉴了西方随笔写法。 相似文献
2.
许晓燕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8(1):49-52,95
苏轼小品兼有魏晋之洒脱和六朝之隽永,而自成一家。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晚明小品文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晚明小品文作家在其中吸收大量的精华。苏轼小品文在题材的生活化、语言的简练畅达、幽默与讽刺、自然成文不拘格套等方面对晚明小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张乃良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2):42-47
晚明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时代。晚明世风的转变有着厚实的哲学基础,其世风表现为越礼逾制以及种种张扬个性的鲜明特征。晚明世风对文学的影响是突出了言情内容,使晚明文学成就裴然,并对后世发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当代,晚明文学的痼疾也呈日益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4.
朱周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2):15-19
晚明小品打破了“道统”对散文的长期统治,具有创作目的的娱乐性、题材内容的世俗性和表情达意的灵活性等独特的审美价值。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政治环境的黑暗,社会风尚的冲击,还有文学渊源的深厚,等等。 相似文献
5.
张晓利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
基于传统古文式微而走向热潮的晚明小品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其叛逆性.它以肯定世俗和追求享世为出发点,甚至挑战人类道德权威.这虽彰显着"个性"与"自由",但因其"道统"的缺失和参与社会话语能力的弱化而备受指责.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运行的淘洗.给小品注入新的元素,必将适应公众的"心理感召"和"环境变迁"而愈发蓬勃向上. 相似文献
6.
岳鸳鸯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112-115
作为晚明商业出版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通俗小说出版经历着从以建阳为中心的闽北地区向以南京、苏州、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地域变迁,呈现出持续繁荣的特点,其传播则体现出流派众多、佳作纷呈,选精集粹、选本流行,演绎时事、新闻性强,精心策划、多方行销,翻刻纷纷、风行海内等特征,值得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彭圣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4(2):99-102
明代晚期物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新方式扩大了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领地,物的地位日益凸显。在以小品为代表的典籍中,晚明文人发表了大量关于园林营造、居室陈设、器物装饰等有关物的言论。这些言论针对当时的设计物及设计现象,具有宽广的视野和较高的审美水准,不仅是研究晚明设计思想的原始材料,而且还是构建中国传统设计批评理论体系极有价值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8.
翟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9-74
晚明东海文明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前贤多从历史、经济、地理等方面论述此时所取得的成就。与此同时,在闽人笔下东海呈现出不同的文学样貌。独特的海神崇拜塑造了众多海神形象,在闽人笔下海神不仅是个人生命财产的保护神,更被赋予充满温情的人性之美。除此之外,国防文学题材第一次以海战的形式进入文学视野,《闽海赠言》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国防文学集。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新扬帆,使得闽人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都在闽人笔下有着丰富的呈现。 相似文献
9.
丁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79-86
心学主张良知"彻上彻下",反对割裂形上之性与形下之情,在心学学者看来,情与性处于为物不二的状态,故情具有浓厚的心性学价值,真情即至性。王学所言的本心是万理毕具、虚以应万物的至善本体,恶是心体迷失本来面目也就是不真的后果,真与善在心学中几乎可以划上等号。而情恰具有真挚无伪、直入人心的特征,因此,便具有了重要的心性学价值,情深便可体道,也唯有情深方可体道。因此,受心学影响,晚明文学中的情是高度道德化的,真情即理本身。晚明文学中的情与儒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中和之情在审美形态上有所区别:它肯定情感的强烈,并将其视为"真"的必然后果。晚明的情对"理"还具有推动作用,晚明文人关注形而下的人情日用,主张因情制礼,将人情、人欲之大同视为理的基础与准则,拒绝礼的僵化与异化,从而赋予理以周流变动、与时俱进之义。 相似文献
10.
仵作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丑恶形象典型代表之一,主要特征是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仵作自宋代走到历史前台,在元代开始操刀检验,职业责任愈发重大,但地位低下。政治地位提升无望,物质生活难以保障,皆影响了仵作的职业认同。中国传统思维和仵作的现实陋行则左右了民众对仵作的认识。古代小说仵作书写,既是对仵作恶行的鞭笞,更大程度是对晚明社会状况的生动披露。 相似文献
11.
陈潜之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频临崩溃的晚明社会向晚明文人提出了“拯救”世道人心的历史任务,于是文人们致力于社会的现实和心灵的现实,开始用文学对世道人心进行批判和重建。整个晚明文学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深深地打上了切近功利的实用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万历三十六年(1608)夏,闽中荔枝大熟,绛囊挂树,夕阳照射,满天红云,谢肇淛与徐火勃结餐荔会,组织红云诗社,徐火勃作《红云社约》。社友频繁聚会城中名胜,遍尝佳品,作品甚多。荔枝,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唐宋以来文人津津乐道,蔡襄为作《荔枝谱》,到明代已形成荔枝文化。《红云社约》是一篇有特色的小品。红云社是一个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很能体现文人雅兴的诗社。 相似文献
13.
高建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5):107-111
晚明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崛起.作为理学异己因素的启蒙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而渐渐走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前台.启蒙思潮的兴起,不但对理学思想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颠覆,而且在张扬人性自主精神的同时,唤起了人们的觉醒.晚明人的觉醒与魏晋时期的人文思想解放相互辉映,绘就了我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王美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127-130
张岱作为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他提出的"冰雪之气"、"空灵"等文学主张及其文学实践都深受王阳明、王畿、罗汝芳、李贽等心学思想家的影响。心学思想在张岱小品文的主题、内容、风格等方面,都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因而,张岱的小品文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心式"小品。 相似文献
15.
刘伟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119-122
晚明小品使用《世说新语》事典与语典的频率很高,晚明小品中的《世说》精神无所不在。相对于《世说新语》以类相从的短章小语而言,晚明小品有着更为灵活的机制,相对于《世说新语》展现魏晋名士的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而言,晚明小品表现的是晚明文人的童心、智识、奇癖与真性,相对于《世说新语》的韵味而言,晚明小品的整体风格更近趣味。 相似文献
16.
蓝东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2):115-117
晚明文学中妇女不再只是配角,她们敢于冲破传统礼教,显示出鲜明个性,但是妇女解放的程度有限, 思想没有理性的觉醒,在文学作品中多以悲剧角色出现。 相似文献
17.
晚明是华夏第一次对西学大量译介和争论的时期,晚明士人对西学分类的认识、以及西人介绍西学时的策略皆能体现中西文化最根深蒂固部分.晚明西学分类的次第观念为文学(教育之用)→医学、海学等等→理学→天学,只有本土理学、天学才是正统.晚清士人受此影响并参入新因素,即在“学”与“理”中间加入“政”,形成器物之学→制度之学→文化之学的递进关系观念.在此基础上,晚清传入“神话”——这种外来“知识”仅关乎古希腊等异邦的“神”之故事,它既无法对应中国的“天”之内容(历象、人伦、物理、祭祀、五帝、祖先等等),也无法抵达“格物穷理之大原本”,仅有启迪民心的教育之用,从属于“文学”.受此观念影响,中国神话学逐渐从属于文学研究.尤其在当下学科建制中,神话研究者基本集中在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这促使学界需要更深层反思中国现代学术史观念,以及“神话”及神话学何以能更贴切本土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朱永香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4):56-59
晚明与晚清是小说理论最为繁荣的两个时期,为提高一向被视为"末技"的小说的地位,两时期的小说理论家们都不遗余力,并分别喊出了小说为"天下之至文"和"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口号.晚明更多的是借手中之笔,抒己胸中之垒块;晚清则不仅更多地着眼于反映社会,而且试图通过小说来改变社会现有状况.小说的地位在晚明虽然与前代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真正成为文学的主流样式却是在晚清. 相似文献
19.
邹自振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陆王心学在明中后期得到发扬光大。本文阐述了陆王心学是奠定晚明思想解放的理论基础,而陆王心学在这一时期确立为文化宗主地位又是与晚明文学繁荣不可分割的。文章特别论述了汤显祖的“情格理”是受陆王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晓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7-22
晚明社会变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士人生计的贫困化 ,并对晚明士风的嬗变产生了极大影响。于生计促迫下 ,士节的沦丧、士心的尚利与士行的污贱构成了晚明士风的主要内容。这一方面导致了晚明士人自身人格精神的消解与没落 ;另一方面也促动了其生存观念的转化并走上了世俗化的生存道路。这对晚明士人健全经济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出路的拓展也起到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