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编辑同志: 有的文件或报刊,将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撤拉、东乡、保安等10个兄弟民族、概称为“禁猪民族”,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而穆斯林的传统饮食习惯除了喜食牛、羊肉(反刍动物),鸡鸭鱼肉和禁食猪肉外,也不吃驴、骡等不反刍动物的肉和一切凶禽猛兽的肉,更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的肉。此外,穆斯林还有在宰牲时口诵真主“安拉”名字的宗教习俗(回族一般由阿訇或专职刀师傅专门屠宰牛、羊、驼、鸡、鸭、鹅),否则就是“非礼之妄  相似文献   

2.
欢乐、融洽、团圆的氛围,浑厚的蒙古族歌声,天然纯正的“老皇城”涮羊肉,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天高地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在那蓝天、碧水、白云之间纵情欢笑,策马扬鞭……福建三明市“老皇城”涮肉园是“老皇城”在南方开的第一家分店,以其正宗涮羊肉和系列滋补羊煲两大特色深受一贯挑剔的南方食客的垂青,一改过去南方人不食羊肉的习惯。“老皇城”涮肉园的成功,标志着北方饮食及其文化在南方已具有相当高的认同度。《说文》中,“美”字其意为:“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羊也称为祥,暗喻大吉大利之意。…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全羊席全羊席是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庆祝重大节日和婚娶等喜庆之日款待尊贵客人的传统食品。“全学”的烹制并不难,只要掌握制作要领就可以了。做“全羊”的学必须是绵羊,以二三岁的羯羊为上品。说“全学”并不把羊的全部肉都用,只用不带蹄子的四肢、腰背部和尾...  相似文献   

4.
青海藏族饮食文化青海藏族,由于居住地域、生活环境及从业性质的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牧业区的饮食以肉乳为主,辅以面食、大米及茯茶等。肉食,主要食用牛、羊肉。食用法有煮“手抓”、做香肠及储干肉等。“手抓”是将大块生肉放进冷水锅里,加...  相似文献   

5.
提起回族的商业经济,总会使人想起解放前在回族人民中流传的一些谚语:“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回回三大行,羊肉、馒头、贩粜粮”;“拾街头、皮毛行、卖零食、宰牛羊、当经纪、闯五行”。这些谚语,正是对当时回族人民商业经济状况的生动缩写。极不稳定的商业经济,使广大回民长期处于极其贫困的状态之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12,(2):29-29
清道光元年以前,陕西商人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为便于运输,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更好的原料,增加重量,  相似文献   

7.
羊胛骨卜,即羊胛骨为卜具的占卜术。史称“灼羊胛骨”、“炙羊膀”,亦称“羊骨卜”。这种古老的占卜术,曾在中国古今不少民族如契丹、蒙古、彝,藏等民族中盛行,影响深广,有些民族至今还有残留。本文仅是笔者依据在青海蒙古人中调查的若干田野材料,对这一习俗做简略描写,期望能对民族学、民俗学及其宗教研究者提供一点资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洁净与真淳     
在现代文学馆的某次活动中,有个让我颇为印象深刻的细节。那次是个多民族的春节联欢,晚宴时照顾到有穆斯林朋友,所以用的是清真餐。与我同桌的小石是个人高马大的哈尔滨小伙,我奇怪地注意到他几乎只吃海鲜和蔬菜,对于大盘鸡和烤羊腿压根就没有动。我知道他是回族穆斯林,是吃羊肉的啊。面对我的疑惑,他回答说,不了解羊是不是用伊斯兰教方式宰的,也不知道炒菜用的油是什么油,谨慎起见还是不吃为好。  相似文献   

9.
一在《隋书》卷八三《党项传》中记载有:“牧养犛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通典》卷一九○《党项》条云:“不知耕稼。……以犛牛、马、驴、羊、豕为食。”又说:“不事生产。好为窃盗。常相陵劫。”总之,除了谈隋、唐时代的唐古特原来过着游牧生活外,再没有谈别的。另外,从《通典》前述条中所传唐古特诸部族的人口:“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来看,在记述其人口数字时,特别使用了“骑”这个字眼,这与其说是表示  相似文献   

10.
青海蒙古族的一部分是明末清初由来源于新疆的卫拉特蒙古和硕特等部组成的。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卫拉特蒙古族“不习耕作,以畜牧为业。饥食其肉,渴饮其酪,寒衣其皮,驰驱资其用,无一不取于牲。”“夏食酪浆酸乳,冬食牛羊肉,”“乳茶”为日常必不可少之饮料。所以,绝大部分青  相似文献   

11.
“撒”者,傣语的原意为“生食”或“凉拌”之意。由于历史、传统、地理气候等原因,长期以来,“金撒”(即生食)形成了傣族特有的饮食文化现象。傣族“撒”的种类很多,其中以“撒大鲁”和“撒苤”最为有名。“撒大鲁”即生猪肉食品。其做法为,把猪脊肉或瘦肉剁细(有的还加猪肝),加上米醋和盐浸泡,直至肉变白,然后加入切细的茴香、青辣椒、生姜、大蒜泥等佑料搅拌,再加入用油炸过的猪皮、肉、莴笋丝、粉丝等混合而食。其味鲜美独特是傣家待客的佳肴之一。“撒苤”即生牛肉食品。为傣味中的又一名菜。其做法是,把牛里脊肉剔筋去脂…  相似文献   

12.
楚祭与苗祭——射牛与椎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在《剜羊(封羊)与还傩愿》、《击豕与击猪》(即《击猪祭祝融及其苗文化形态》)中,论述了楚王室的“封羊”(又曰剜羊)和“击豕”同苗族的剜羊还傩愿与击猪祭祖二者形式的同一,其内容是祭祀楚、苗的始祖伏羲女娲和先祖祝融。本文要阐述的,是楚王室的“射牛”祭祖与苗族的“椎牛”祭祖二者是否同一及其相关的人文涵义。  相似文献   

13.
西藏存在大量的放生羊,高原牧区的“放生羊现象”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西藏的放生羊整体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半放生式(Ⅰ类)、全放生式(Ⅱ类)和精神伴侣式(Ⅲ类),以半放生式为主。现实生活和地方知识是放生羊现象存在的基础,在新境遇下,二者之间的张力值得高度关注。我们应本着提升地方福祉原则探索放生羊的新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疆羊新疆羊,全称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羊,是我国一九五四年育成的第一个细毛羊新品种。由于它产于冬季寒冷、夏季酷热的新疆巩乃斯种羊场,所以有着健壮的体格和良好的适应性,耐粗放,并在艰苦的条件下具有很高的生产性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细毛羊品种。种公羊体重平均一百八十六斤,产毛量  相似文献   

15.
对25岁淘汰蒙古羊进行了50天的冬季暖棚育肥试验,取得了显著的育肥效果。通过舍饲,试验组羊只期末体重4557kg,期增重686kg,平均日增重0137kg,分别比对照组的3973kg、127kg、0069kg多584kg(P<001).559kg(P<001).0068kg(P<001).试验组羊只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屠宰率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核算试验组每只比对照组多收入2668元。  相似文献   

16.
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个民族有古老的民间舞蹈“斗鸡”、“斗羊”、“跳钗”、“刀舞”、“猴子搬包谷”和“大鼓舞”等,在人们中间流传最广的要算是“烟盒舞”。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宁蒗县境内的摩梭人,不仅至今仍保留着令世人难以置信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而且其饮食文化也与众不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他们常年食用的猪膘肉。  相似文献   

18.
养羊的启示     
发展养羊业,是一个生产问题、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执行民族政策问题。这是我不久前访问河南省方城县古庄店公社贾庄大队以后得到的印象。贾庄大队,在方城县东30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回汉族杂居队。全大队共有356户、1700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有养羊的习惯和经验。但是,“四害”横行时,却大肆“灭羊”、“禁羊”,推行一套所谓“兴黑(猪)灭白(羊)”的政策,使贾庄大队和方城县的养羊业遭到很大的破坏,回族社员收入大大减少,甚至一度引起民族纠纷,造成回族社员纷纷要求分队另干的现象。据说那时候,全大队只剩下百多只羊,有些户连买盐钱都没有;全县  相似文献   

19.
在祁连山北麓的康乐草原上,只要被称为“牛背商店”的裕固族营业员贺国耀一到,老大娘就给他端上喷香的酥油奶茶和草原上特有的手抓羊肉;老大爷斟上青稞酒;小伙子帮他们卸货垛,扎帐篷。贺国耀为什么受到牧区人民这样的欢迎呢? 一开始,贺国耀只是驮些大商品到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销售。他在工作中了解到:解放前,广大牧民不仅遭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而且还遭到好商的高利盘剥。那时用一只整羊才能换到一块获茶。现在虽然办起了商店,送货上门,但并没有满足广大牧民,尤其是  相似文献   

20.
捡骨葬——壮族主要的葬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共骨”。(《墨子》节葬下) 关于“炎人国”的情况,其他古籍没有什么记载,所以我们知之不多。但《墨子》一书治学态度严谨,绝非一般“志怪”之书可比,书中记述大都有较翔实的根据。“楚之南”按方位考之,当在今湖南南部和广东、广西、贵州一带,这正是古代壮族先民居住的地方。“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正是壮族捡骨葬的真实写照,故《墨子》这段记载,无疑是壮族的主要葬制——捡骨葬的最早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