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仲裁证据规则是仲裁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内容,仲裁的意思自治原则决定了仲裁证据规则不可能完全照搬民诉证据规则的规定,它必然要具有符合自己仲裁理念的内容,因此,本文在研究我国仲裁证据规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拙见,希望对完善我国仲裁证据规则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仲裁协会的成立问题,在我国的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是存有一定的争议的。由于在我国的法律中很早就已经有了关于中国仲裁协会的规定。然而,直到现在,中国仲裁协会这一组织还没有在现实中组建起来。这一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仲裁机构的现实状况入手,在仲裁民间性的范畴内分析中国仲裁协会迟迟未能成立之原因,说明在我国现阶段的仲裁环境下还不太适于成立中国仲裁协会,但是随着我国仲裁民间性的不断发展,可以着手中国仲裁协会的试行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国际商事仲裁为适应着这种发展而有所变化.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趋势的学习,本文依仲裁的进行顺序从仲裁协议形式的变化、各国法院对于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仲裁庭的法律适用以及仲裁裁决的效力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王玮 《现代妇女》2014,(11):160-161
仲裁的保密性是仲裁制度的一大优势,商事主体希望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和商业名誉而选择更具保密性的仲裁。但现今的仲裁保密制度却非常不完善。从各国实践来说,个案的法官均有不同的观点,从国际仲裁机构态度来说,很多仲裁机构并没有对保密性作出规定。从各国法律来说,很少有国家对保密性给予明确的界定。保密性是一个实践中意义重大但缺乏明确定义的制度。本文着重于三方面:(1)保密性的定义到底是什么(2)各机构和各国实践中的保密性是怎样的(3)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裁决制度,属于解决社会冲突的一种机制。仲裁主要为大多数商人所接受的原因在于它的便捷性、经济性和秘密性,节省时间解决商人之间的纠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仲裁制度中有关第三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仲裁第三人制度建立与完善显现出其重要性。尽管《仲裁法解释》涉及到仲裁第三人的内容,也只是规定在继承和公司的分立合并中解决仲裁第三人的一部分内容,但不能解决第三人在仲裁程序上的问题。所以,对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的完善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说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完善仲裁第三人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裁决制度,属于解决社会冲突的一种机制。仲裁主要为大多数商人所接受的原因在于它的便捷性、经济性和秘密性,节省时间解决商人之间的纠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仲裁制度中有关第三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仲裁第三人制度建立与完善显现出其重要性。尽管《仲裁法解释》涉及到仲裁第三人的内容,也只是规定在继承和公司的分立合并中解决仲裁第三人的一部分内容,但不能解决第三人在仲裁程序上的问题。所以,对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的完善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说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完善仲裁第三人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般而言,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方式主要有二:其一,国际民事诉讼;其二,国际商事仲裁。相对于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之特点,亦更能体现当事人之意思自治,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当事人的青睐。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制度是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一个程序制度,对于保障仲裁程序顺利进行和仲裁裁决有效执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先就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浅陋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乐平  朱茂林 《职业》2008,(4):40-42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燕霞 《现代妇女》2014,(11):181-182
国际投资争端的特殊属性决定了ICSID仲裁监督机制与一般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相比具有独特优势,但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频繁和ICSID受案数量的激增,ICSID仲裁监督机制的固有缺陷逐渐显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吴碧清 《现代妇女》2014,(8):112-112
仲裁员作为仲裁服务的提供者,是仲裁案件裁判的核心和关键因素,对于纠纷案件的解决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仲裁的质量直接取决于仲裁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但我国在选用仲裁员的条件上存在着急需完善的不足,台湾仲裁人培训制度则能很好的补正这一问题,对现有仲裁员选拔制度的改革而言也是一种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