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惠 《老年世界》2007,(15):24-25
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同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流和组成部分。草原文化以游牧文化为主体,即原生文化,包括草原民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中创造的次生文化,和草原地区非游牧民族创造的共生文化。  相似文献   

2.
森林文化体系下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以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以及俄罗斯族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因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了形态各异的传统居住方式。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对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产生异同的原因,并总结出森林文化体系下相近的自然环境特点、多民族融合的聚居状态,以及相通的宗教与精神信仰使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特征,进而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少数民族民居的地域性创作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化正淡出记忆 近年来,随着青海湖南岸4个乡镇游牧民定居工作的逐步推进,部分牧民从牧场转移到环湖集镇定居.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牧区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使藏族在漫长历史变迁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环境迅速改变,加上现代文化对年轻一代的冲击,社区自身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的手工艺等文化,逐步淡出了年轻人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各州州旗与州徽作为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蕴含着多种文化元素。州旗州徽体现了俄罗斯人民居住的地理条件、生活方式、认知心理、审美价值及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从州旗州徽的颜色和其展现的线形条纹、动植物形象以及人物形象方面研究,可以看出俄罗斯对大自然的尊重,以及对独特历史传统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老子以其丰厚的思想理念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建构和延伸。本文欲采撷老子思想一角,从"道法自然"、"自然无为"、"天人合一"三个方面就"和谐共生"这一美学理念展开论述。"和谐共生"指向老子"道"的终极境界和归宿,对此做出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而且对于我们审视当前的生态现状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蒙古草原的游牧到定居以圆形蒙古包向方形定居住居转变为主要特征.学界如何科学评价定居住居关乎草原传统住居文脉的延续和牧民安居乐业.基于此,以牧民住居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量化评价分析.研究发现:一、牧民住居平面布局正在从多元化向单一方向发展,而对此定居住居牧民普遍持有较高满意度;二、传统[蒙古式]室内空间氛围正在...  相似文献   

7.
丁桂馨 《公关世界》2022,(23):47-49
源于对大自然整体有机性特质的深刻把握,中华民族有着崇尚世界“和合共生”的传统价值观。21世纪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昭示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文明形态有着内在的生态缺陷。人类必须以生态文明开创永续发展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新时代中国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探索中,深刻把握“和合共生”传统价值观及其生态文明意蕴,采取系列举措推动地球村成员的“绿色”共在,以此保障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从学理层面揭示新时代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实践的文化基因,有利于从思维模式及其文化价值观的深度破除西方污名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思想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云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孙官生著的《古老、神奇、博大——哈尼族文化探源》一书,通过综合研究哈尼族居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的和现存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及习俗等大文化现象,以及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促进、制约和依存的条件关系的分析和同国内外有关民族文化进行比较,阐明了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驱动和制动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采取小区集中居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种创新模式,然后由于农村居民受到落后思想和文化素质水平限制,农村施行集中居住后的环境和文化建设成为了新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环境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问题和发展对策来阐述其在农村“三集中”的建设中重要性,说明环境和文化建设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影响,进一步说明环境和文化建设在苏北农村“三集中”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西方城市规划对华人住区的影响,本研究从殖民时期澳门、上海、青岛的三个案例入手,发现三个城市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由"里"、"弄"串联或者围合形成的低层高密的居住组团。作为传统居住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原型,巷弄住宅空间的出现意味着在文化"他者"到"正本"的过程中,传统中国城市与外来现代城市叠合成双重结构的共生体系,这一发现对我国当下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牧民生活方式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的一切生活活动形式的总和。它不仅限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而且包括人们参加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部生活活动,研究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特点,对于推动经济改革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对生活方式的研究逐步展开,但是研究的范围和重点主要在城市和农村,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牧民的生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讲究室内装饰,同时对周边的居住环境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在居住区开发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建设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及特征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购物、教学、文化娱乐、游憩、社交活动等需要,居住区内必须设置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其内容、项目设置必须综合考虑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以及年龄特征等因素,一般而言包含以下内容: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  相似文献   

13.
李晓宇  陈刚 《现代交际》2011,(10):95+94-95,94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是新疆传统的游牧民族,他们长期以经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业为主,在传统的社会化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游牧文化的烙印。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牧区发展的现实需要,由政府规划主导的新疆牧民大规模定居开始实施。从游牧到定居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变迁,新疆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乔博 《安家》2009,(Z2):375-375
<正>1月15日,来自国内外的众多知名建筑专家领导齐聚中国太阳谷,共同参加"中国太阳谷建设研讨会",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科尼斯·布劳克亲临现场,辅导中国太阳谷在节能建筑领域的建设。据了解,"中国太阳谷建设研讨会"旨在通过研讨中国太阳谷未来建设的发展方向开创一种全新的建筑流派,使建筑在"装饰功能化"方面大行其道,引领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此次"中国太阳谷建设研讨会"重点是对国家节能示范小区——蔚来城进行观摩并研讨,作为国家节能示范小区,蔚来城以全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开创了房地产开发的新模式,从建筑本身和"彻底改变生活品质、生活环境"出发,打造一个全新的引领未来、富有责任感和文化内涵的社区,更推广了一种全新的品质居住生活方式。该项目集中展示了从多层到高层,从会所到生活馆多种建筑形式的节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新旧动能转换为背景,创新传统的思维方式,把高校"文化自信"培育纳入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理性向度。新旧动能转换对城市文化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文化自信"教育应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对教育内容结构优化问题,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环境,搭建文化自信培育纳入社会教育新平台,最终形成以高校"文化自信"为载体的城市文化发展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改革下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新产业升级趋势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两个重要时代背景。特色小镇建设应避开依靠房地产、依靠大规模投资的误区,明确"特色"在于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文化、产业高度集聚以及新型的生活方式。广东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有三大传统优势:一是岭南文化独具特色,二是珠三角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三是有丰富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经验。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应明确政府角色:以企业为构建核心,深化服务型政府改革;规划要重产业发展,更重舒适宜居;做文化的保护者和发掘者。  相似文献   

17.
蒙古国是一个平野千里,蓝天无际的国度。该国80%的国土都是草原,马、牛、绵羊、山羊、骆驼等牲畜的总存栏量达到3500万头,270万人口中有一半都靠畜牧业生活,产值占到该国GDP的20%。游牧是蒙古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干百年来,牧民们在草原上四处迁徙,蒙古包随时搭建、收起、再建,游牧让他们完全依靠自然的恩赐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傣族文化的多重影响下,传统布朗族民居建筑的形制发生了改变,这一由传统民居向现代民居转变的过程正逐步受到学界的关注。论文以云南芒景地区翁基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布朗族民居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建筑材料与建房风俗等方面的深入调查与分析,总结其发展变化的动因与趋势,以期对澜沧地区民族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宜居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框架下时宜居城市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宜居城市应有的内涵,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在比较可持续发展理念内涵和宜居城市判别标准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共生机制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田覆盖的中西部地区是全美最具美国特色的地方。与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和美国其它地方相比,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居住的大多是白人。那里还保持着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2010年,居住在美国中西部威斯康星州的西利格一家从中国收养了一个小女孩。他们对跨国收养的看法又是如何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