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修复已经由过去注重单一生境和单一生态要素的修复,发展到如今关注国土空间的综合生态修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已成为恢复生态学及国土空间科学最前沿的领域和热点。本文讨论了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发展趋势,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对象,从空间尺度、生态演替及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论辨识。针对国土空间的多尺度、多层次复合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技术范式,包括多尺度、跨学科的流域一体化生态修复,多要素、多时空组合的生命共同体生态修复,自然做功为主、人工调控为辅的生态修复,重形态结构、更重功能的生态功能恢复及优化,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的新生态工法。以期对涉及多尺度、多层次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基本的科学及技术范式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生态保护修复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应有之义,是党中央站在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未来一定时期重要的改革举措和重点工作,也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通过精准识别生态问题、合理制定生态修复目标、统筹谋划生态修复任务,是科学、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主线,提出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关系的异化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途径等重要生态思想。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防治土地荒漠化与生态修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土地荒漠化以及进行生态修复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论述了国内外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防治机制与实践研究,对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管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梳理与总结,期望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绿色交通规划是生态城市的基础。1990年代中期,德国展开了一系列生态新城项目,以探索绿色、生态与人性化的未来城市模式。本文在对中德两国城市交通安全、交通规划用地与法规框架比较的基础上,以德国慕尼黑里姆会展新城住区为案例,通过对该生态住区的公交系统、非机动交通规划和机动车交通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详细分析,总结德国生态住区的绿色交通规划与管理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推进我国建设人性化的生态开放住区,促进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与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再到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指引,党的十八大倡导和规划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八大更明确提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强调资源保护和统筹,为水生态空间更新从工程型思维转向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提供了难得机遇.选取新加坡ABC水计划为案例,尝试揭示其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社会、文化等整体效益的途径和动因.在梳理水体规划理念演变的基础上,解析水生态空间的管理机构改革与网络治理模式:成立专门的政府内部工作委员会,制...  相似文献   

9.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象,立足现状—战略—空间—布局的技术逻辑方法,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探索生态型小城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通过分析隆安县作为国家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意义,识别隆安发展现阶段发展的背景与优势,提出从构筑生态本底保护、区域协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及空间格局优化角度为隆安县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支撑,实现国土空间保值增值。本文探讨生态格局引领小城镇高品质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继敏 《城市》2011,(12):74-79
北京在奥运会之后,提出了建设"三个北京"的城市发展目标,对首都生态环境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围绕"绿色北京"、"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命题,绝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城市建设的资源环境管理、生态科技推广、循环经济发展等物质层面的内容,对于"绿色北京"精神层面的问题关注不足。有文章曾指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障碍是从政府官员到普通民众冷漠的环保意识,即生态文化培育的不足。本文主要讨论北京生态文化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3〕10号)。《通知》出台基于怎样的背景?有哪些规范要求?地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要注意哪些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立国家公园警察制度有助于提升治理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安全的整体效能。当前,我国国家公园警察制度建设仍面临法律规定困境、体制模式困境、职能范围困境和队伍建设困境,我们应当从完善国家公园警察制度的法律体系、确立国家公园警察的体制模式、明确国家公园警察的职责范围、加强国家公园警察队伍建设四个层面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警察制度。  相似文献   

13.
毕节试验区作为我国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典范,尚存在生产活动缺管控、基础设施、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为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关于人才、体制机制、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契机。为此,从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的角度研究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导出体制机制、新发展理念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对策,可以为我国其他贫困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西南山地城镇面临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要求。基于对西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的认识,结合在重庆、贵州等地的规划实践,探讨生态约束下的西南山地城镇规划策略,提出以生态约束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以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布局优化为核心的规划框架,并从用地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生态—产业"、"生态—人口"、"生态—城镇"协同发展,以及生态空间管控和城镇建设布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现场,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组织编撰的《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以下简称《蓝皮书》)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这是中国首部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系统总结了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历程、方法、成果和实践案例,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思路和建议。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性成果和重大制度创新。自然资源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会同生态环境部、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生态环境恶化,不但降低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制约了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且也影响到和谐社区建设的物质环境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与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广州"城中村"为例,探讨与社区生态修复相关的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生态治理的主要问题,设计构建与生态修复相适应的社区治理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以唤醒社区参与生态建设意识,激发参与社区生态修复动力,培育社区生态修复理念、习惯与行为模式,推动可持续的生态修复行动,固化生态修复成果。  相似文献   

17.
邓博 《现代妇女》2014,(12):193-193
生态城市规划这一理念已经逐渐走入人心,中国的各个城市也着手尝试这一方面的建设规划。其.中在2011年就提出了20多项指标,有7项是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由此得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逐渐被设置为重的位置,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因此中国制药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结合适宜的低碳发展模式来建设生态型城市,才有可能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地转型。由此,通过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国内外生态城市比较,提出一系列改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一、研究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2020年的历次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多次强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1-3]。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驻足江边,眺望三江六岸考察长江生态保护,为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再绘川蜀蓝图[4]。因此,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推进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修复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具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与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广州市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的样本和示范,海珠生态城未来将建设成为"以万亩果园为核心、具有岭南水乡魅力的花城、水城、绿城特色生态城市样板区"。构建海珠生态城的生态安全格局极为重要,规划不应仅停留于理念、目标和方法研究层面,而应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实践,从战略构想逐步走向规划实施。本文对海珠生态城的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构建进行分析研究,对广州中心城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在其《沙乡年鉴》中指出,"土地不光是土壤,还包括气候、水、植物和动物,要把人类从以土地征服者自居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任何对土地的掠夺性行为都将带来灾难性后果"。近几十年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破坏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致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大的损害,并由此危及到人类自身。如何通过生态修复手段,恢复受损和退化的生态系统,是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