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佳 《科学发展》2021,(9):96-10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增加,加之流入城市的土地租金价格日益高企,租赁住房成为新市民、城镇中低收入人群的重要保障.在租购并举的发展期,政府通过直接参与,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兜底",编制"安全网",为城镇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市民提供政策性租赁住房.同时,综合运用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租赁住房市场建设,不再使保障性租赁住房残余化,通过完善租客权益使租赁住房切实发展成为一种居住生活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陈旭  董天杰  田野 《城市》2012,(1):49-52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按限定的标准价格或租金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住房.根据2011年~2015年天津市住房建设规划,将住房总体分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其中保障性住房在普遍认同的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及公共租赁住房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城镇还迁房.保障性住房的规划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得很快,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应针对低收人家庭,按照使用者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3.
"单位制"和"街区制"两种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 特点和运行机制存在巨大差异,构成我国城市空间生产转变的关键节点.笔者基于"城市空间生产"理论,从经济体制、 产业结构、 城乡结构和政策倾向多维度对比两种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探寻其空间生产模式下的转变.研究主要结论为:一是经济体制的变革深刻引导着城市空间生产的经济社会基础的转变.二是城市空间生产主体种类多样化发展,引发空间利益博弈,城市职能转向复杂的商服职能,单位的分解和开放街区的形成,打造了城市"微交通"网络.三是资本的来源和运作方式更加多样;生产模式由单一走向复合,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政府"引导;工业化和城市化耦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弥补了长期以来"夹心层"住房政策的缺位。2010年我国建设保障性住房580万套,2011年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石薇 《科学发展》2011,(5):108-112
在美国住房保障政策从单一政府投入到多元化社会资金参与、从直接供应到间接住房租金补贴的演变过程中,以下经验值得借鉴:采用利息补贴、税制优惠等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提供租赁房;通过多种措施有效解决公共住房"种族隔离"和"贫民窟"等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效率;政府在住房保障方式的调整中不断强化市场的作用。当前上海市的公共租赁房政策类似于美国早期的公共住房政策,即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低收入家庭租赁房。从长期来看,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经验教训表明,单一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公共住房是不可持续的,公共租赁房应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相似文献   

6.
西部省会城市在发展特征方面存在诸多相似性,本文探讨西部省会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方法。以西宁市为研究案例,运用多元回归等量化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分层提取代表政府、企业、个人3类主体的行为选择影响因子,基于因子及因子间的互动关系建构起"政府—企业—个人"互动分析框架;运用所建构的框架对西宁的城市发展特征进行解析,进而试图对城市发展的路径做出解释。最后基于发展路径解释,分层次探讨了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阎金明 《城市》2007,(2):33-35
当前,住房问题在我们国家是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举国上下的极大关注.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是重要内容.较好地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状况,以及政府、企业在"房地产市场"中各自的角色,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房地产业"的特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抑制房地产业过热的同时,为中低收入群体解决好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正式出台,将通过"两步走"进行房地产调控。首先是完善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体系,随后引导住宅产业朝着温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日,保监会下发《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统计制度》,再次引起人们对以房养老的讨论。讨论围绕以房养老在中国是否拥有供需市场、由谁承担责任、政府是否该承担这项义务展开。本文提出:以房养老在中国"遇难产"是由于制度本身和中国特有的国情所致,同时提出以房养老不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是一个彻底的市场行为,所以政府要明确自己在养老问题中的权利,不能越位;同时,以房养老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补充部分,所以政府也要明确自己在养老问题中的义务,不能缺位。  相似文献   

10.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多年来,上高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县城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全县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梁雪辉  袁义才 《城市》2011,(12):12-16
以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为标志,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制已从重市场、轻保障阶段转入市场、保障并重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青年为主力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逐渐成为全面振兴乡村的关键力量,是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主体。结合广西Y村的乡村发展实践,研究发现,致富带头人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主要扮演着乡村社会企业家和双重“经纪人”两类角色。作为乡村社会企业家,致富带头人既要面对市场承担发展乡村产业的经济责任,又要基于互惠原则履行带动农户发展的社会使命;作为双重“经纪人”,需要承接来自政府和农户的双重期望。然而在其角色扮演过程中,还存在因致富带头人发展乡村产业的自主规划与乡镇政府统筹规划存在矛盾而引发的角色间冲突,以及道德自觉弱化和“政府代理人”显现的两类角色内冲突。因此,需要从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调适策略,缓解致富带头人的角色冲突,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杜小平 《城市》2003,(5):38-40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一直都非常关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利益.天津市在经历了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后,已初步建立起新的住房供应体制,即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或是合作建房,最低收入者则可申请廉租房.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从1978年的7.2平方米增加到2001年的15.9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也从1995年的74.3%上升到2001年的91.4%.但从"居者有其屋"的意义而言,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市场经济制度初步建立之后,如何建立面向中低收入家庭主流市场的住房供应体制,还面临诸多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介绍] 现阶段,"经济适用房"一词被社会公众频繁提及,顾名思义就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  相似文献   

15.
何莉 《安家》2006,(6):185-186
>>国六条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当前房地产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上内容被称为"国六条".  相似文献   

16.
正迄今为止,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走过了公房出售、提租补贴、住房商品化、住房市场化加住房保障等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进展、主要政策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各不相同,既改善了城市人民的平均居住水平,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后果,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迅速抛弃了不能给他们带来利润的低收入群体住房,使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凸显出来。在2007年国务院9部委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国家空前重视社会和谐、重视  相似文献   

17.
清理闲置用地“保”,用地“改邪归正”。要依法加快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对收回的闲置土地,要优先安排用于普通住房建设。这里就包括保障房用地。建议对囤地炒地、私改规划、配建保障性房和承担公益性设施建设被搁置等违规行为,一律没收土地,由政府主导建设保障房。与此同时,吸纳民众参与保障房建设特别是土地供应的跟踪监督上,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马上应对,以保证用土供应不拖保障房建设的后胀。  相似文献   

18.
梁涛 《城市观察》2010,(3):114-122
受到政府资金供给不足影响,广州廉租房建设出现了政策覆盖面窄、廉租社区配套不足等问题。由住宅过滤理论对城市住房保障问题的启示,笔者认为广州不应再采用规模兴建新住宅的方式,而应该引导、促进市场的住房过滤,将市场过滤出的低质量住宅作为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宅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土地市场经营机制的选择,是土地资源向资本转化过程中绕不开的问题事实证明,由于各种交易成本的存在,政府———市场的最优配置模式,可以护公平竞争,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实现土地资本的最大化;政府—市场的不配置模式,一方面将诱发行政权寻租,致使国有土地资产在资源向资本的化中流失,另一方面将诱发市场投机,致使经济在高风险区运行。四川省乐山市作为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联系点,自199年清理土地隐形市场始,政府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增加了城市的投入,城市当时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5平方公里,但是政府低价…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乡村建设项目以权力和资本主导、农民受益被动且有限的现实,瞄准农户主体、小规模农场提出"小微田园综合体"模式,旨在精准助农。引入复杂适应系统(CAS)的理论视角,解析乡村和田园综合体的复杂适应性特征。依据理论框架,探析多元主体的营建动力机制、"要素特征—业态模型—空间模型"的营建路径、建构"小微田园综合体"模式。并以湖州璞心家庭农场展开落地实践,以农户为核心主体、建构"社区支持型"农业与休闲体验相结合的"业态模型",提出基于系统历时性、共时性的"低度干预""本土融合"等有机更新设计策略,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社区营造。"小微田园综合体"模式建构对拓展建筑学在乡建领域的研究路径和实践范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