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空间的认知主体,人在探索与认知环境的过程中具有整合场所感知的特点,通过空间拓扑关系认知形成知觉图式,进而自发营造出特殊场所氛围。目前,许多寺观园林的研究浮于表面,止于平面构成关系分析,缺乏对人在空间体系中的知觉体验以及对场所氛围感知的关注,本文基于对成都经典道观青羊宫现场调研与资料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知觉的图式化过程探索道教氛围空间的组织架构手法,希望对道观空间以及其他特殊场所氛围古迹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首先阐述斯里兰卡建筑师杰弗里·巴瓦对建筑内外连续性景观体验的塑造。在此基础上以其职业晚期的三个典型作品中建筑与景观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建筑师为了塑造室内外连续的景观体验,在平面布局、空间尺度、景观边界、以及物件陈设等四个方面展开的设计操作。进而探讨一种突破建筑内外边界的景观营造法,创造室内与室外、人工与自然之间的连续体验。  相似文献   

3.
"慢生活"体验区是立足于社会生活压力现状设想的一个集休闲放松、视听感受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全方位人文享受空间。所设想的未来体验区,旨在营造"慢生活"氛围的同时,给予人们回归自然、愉悦轻松的身心体验,让人们在体验区内找到生活的平衡点。此外,"慢生活"体验区不仅是"5+2"生活模式的美好蓝图,更是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十四次提到的"美好生活"的号召。  相似文献   

4.
情境教学的重心在于创设交际氛围,扩大学生的语言交际空间,增强其课堂体验感,让其学会运用英语,增强英语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当代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深度意识到情境化教学的积极意义,在课堂中经常性地创设情境,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进而全面提升英语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可以说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索,并能从中体验研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条件。那么,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呢?  相似文献   

6.
朗德上寨在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上,有着一片古老、神奇、美丽的土地,一个最大的苗族聚居和最具西南色彩和民族风情的地方。朗德上寨苗族民居建筑顺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依山傍水,背南朝北,周边层峦叠嶂,数岭集结,呈同心发散状,寨子便是处在山体余脉的聚合处,吊脚楼民居建筑特色是黔东南苗族的魅力所在。本文以建筑现象学原理为基础对苗寨建筑的空间形态、场所精神、人们感知和感情等体验分别加以浅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建筑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建筑内外过渡空间的营造新解,即如何通过建立外部空间与建筑的"联系"和"对话",寻求与再现建筑外部空间的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8.
长春洞是巍宝山保存最完整的宫观,虽占地不到两亩①,却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九楼十院的空间格局。本文以长春洞空间布局序列为研究对象,从知觉体验的连续性入手,提出了空间变化对参观者情感的影响,论述了在建筑空间布局序列中参观者知觉体验逐层递进的控制机制,探讨了以"起、承、转、合"为结构,以"知觉体验"为章法的动态空间布局设计手法,希望为道教建筑空间与其他超越日常的精神空间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公众所感受到的氛围为切入点进行了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外围开放空间的设计研究,意在引起人们对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外围开放空间设计建设中关乎城市发展与居民精神生活需求的层面的重视,并探讨了氛围营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是反映传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载体,伴随休闲经济时代的来临,历史街区休闲空间的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我国在现代休闲生活向历史街区回归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与相应经验借鉴,使得历史街区休闲空间面临诸多问题。文章以日本古川町为例,通过阐述其历史街区中的古川建筑休闲空间、鲤鱼池休闲空间以及传统祭奠活动所形成的临时休闲空间的具体营造手法,以期为我国历史街区休闲空间营造提出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大幼儿园以“利用自然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以幼儿为本,创设人文化的环境,为幼儿营造安全、温馨的氛围,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让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体验多元文化”为理念,将环境布置和利用作为输入信息的窗口,来“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场所和建筑本体两个方面,追溯阿尔瓦罗·西扎设计中的一些古典手法。关于场所中的古典氛围营造,以福尔诺斯教区对雅典卫城的隐喻为例;关于建筑本身的古典秩序,一方面从平面到立面甚至三维视点对建筑作品进行了分析,提取出A-B-A的模式,一方面探究了西扎常用的U型平面的原型,并寻找与之相关的阿道夫·路斯、勒·柯布西耶以及帕拉第奥的历史脉络,直到最初的古典建筑,将他们作品中都可见的古典秩序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植被是遗址展示中重要的表达要素。本文基于遗址展示工程中"信息来源的真实性"的理念,归纳了遗址展示工程中植被在遗址保护、空间与氛围营造、信息传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安全性、历史性、生态性、可观赏性的原则,基于实践案例,总结了历史地理文献、考古发掘资料和实地踏勘的三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主打"沉浸式学习氛围"的付费自习成为时下都市青年热潮消费现象,引起舆论关注和公众热议。付费学习、氛围消费,折射了学习行动的仪式表达和个体压力的隐性焦虑,是青年空间压力与抗争实践的真实写照。日常工作与生活失控失衡现状下,付费自习对青年群体的吸纳,体现权力规训下的空间赋权,体现了量化自我的同步性、数字化、情境化、德律化。付费自习作为空间自主支配选择,深嵌于社会空间系统,分为物理、人际、知识、体验空间四个层次,反映了学习的类型化与空间生产中青年群体建构中的社会空间观。应理性认识该现象背后暗含的青年空间压力抗争实践,从物理、社区、组织层面谋划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住区公共空间是女性群体的重要活动场所,安全感是影响女性使用公共空间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基于女性安全审计工具,选取H市F小区的公共空间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在住区公共空间中女性安全感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一、空间要素、设施要素、氛围要素、管理要素和人群活动对女性安全感有影响,其中空间要素影响最大,氛围要素影响最小;二、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安全感认知特征不同,在绿地空间、照明设施和人群活动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三、女性的安全感体验更加细节和偏日常,在同一个场景下会产生差别较大的感知倾向。为此,提出强化环境对女性的心理支持、满足多元主体的差异化需求、促进公共空间场景的生活化转向三个路径,以提升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安全感。利用女性安全审计工具进行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挖掘环境情感意义、促进女性参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保护措施不得力,城市建筑文物大量消失,加大城市建筑文物保护力度已迫在眉睫。保护城市建筑文物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各部门要形成保护合力,要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7.
介入加斯东·巴什拉"地窖与阁楼"的哲学思考,从场所营造、空间操作、形式生成三个层面对波尔多住宅进行解读,旨在探讨建筑内在生成规律以及人与空间的关联性。库哈斯建筑哲学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均在波尔多住宅中有所体现,形式消隐于场所、融合于结构、适应于行为,为当代住宅的空间生成与形式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宋画中的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活动是中国园林文化空间整体性的主要一环,影响甚至决定着园林空间布局和意境凝练,因此研究活动与空间的耦合关联,对理解中国园林内在形成机制、丰富古典园林营建理论具有积极意义。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史的蓬发期,大量宋画直观地反映了园林空间和园林活动共存场景,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以宋画为研究素材,引入图文互证的研究方法,梳理出文会雅集、园内栖居、山水游赏、时节活动4种园林活动类型,从活动参与的主体入手,分析相应活动空间所具有的最突出的园林要素,及其所营造的整体空间范围、空间性质,总结出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的关系,从而为当代历史景观的文化内涵保护以及园林活动与空间氛围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植物是调节人工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以环境营造尤其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建筑环境营造为研究对象的传统风水理论中,有诸多关于植物选种、布局的论述,关于植物的风水理论又称为植物风水。风水理论中的植物设置不仅要遵守基本的风水原则,还要符合植物的生物特性。本文论述了作为有生命的、动态的、变化的生命体,植物是如何与建筑风水相互作用的,以及风水理论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的基础上提出身体现象学,将传统的意识体验为主的现象学思想转变为以身体的知觉体验为主的身体现象学思想,提倡具身的教育,教育与教学强调身心统一。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思想内核不谋而合。从身体现象学视角思考劳动教育,有助于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