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恋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恋的社会心理分析不仅具有学理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恋爱具有虚拟性、神秘性、隐秘性、超时空 性和纯理想性等特点,其深层原因是浪漫心理、需要满足、人格因素和社会原因。网恋可分为"从虚拟走向现实" 和"让虚拟永远虚拟"两种形态。网恋成瘾会危害身体健康、产生心理障碍、破坏家庭稳定和导致校园危机。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恋行为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此行为的产生主要有身心因素、网络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社会因素。故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应共同努力,设法使青少年远离“网恋”。  相似文献   

3.
网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现代网络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从女性网恋现象的分类入手,对网恋行为中的男女两性差异进行探讨,并就网恋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试图揭开女性网恋现象的神秘面纱,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网络情感观。  相似文献   

4.
已婚群体的网恋行为是"网恋"研究中很少涉及到的领域,但是由此引发的角色冲突却威胁着婚姻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本文对已婚群体网恋行为的原因和该行为导致角色冲突的必然性与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索已婚群体网恋的角色冲突对婚姻家庭的影响,并对如何缓解与消除该角色冲突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引起人们对已婚群体网恋行为及其角色冲突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消极网络热词是民众利用网络表达情绪或民意的产物,主要伴生于民众日常生活、非正常社会现象与负面新闻事件。从主流价值观与词语本身情感属性而言,消极网络热词的偏差表现为标签式表达偏差、夸大消极性偏向、立场影响客观三个方面,生成原因源于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抗拒或不合作、偏向性关注和对抗式或祛魅化解读,而减少消极网络热词需解决社会问题基础、正视网络赋权及构建健康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问题?它是研究社会问题首先必须回答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本文认为,构成社会问题,必须同时具有四个条件,即:社会问题影响的对象必须具有社会性;社会问题的起因必须具有社会性;社会问题的价值判断必须有社会性;社会问题的控制和治理必须具有社会性。并提出了社会问题的客观性、普遍性、相对性、多元性等四个基本特征,进而澄清了对社会问题的三种误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社会正在悄然形成。在全新的网络时空里,网络社交成为大学生日益喜爱的新型社交方式。网络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因此,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成为新世纪教育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目前,网络社交常见的安全问题有:网络聊天引发的欺诈勒索、沉迷上网导致的网络成瘾综合症、交友轻率误入了网恋陷阱。可见,网络社交安全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及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对此,本文提出了自律性和防范性相结合的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网络给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活动空间.但是,虚拟的网络社会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严峻的负面影响:网络综合症、网恋、网婚、网上暴力等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关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探讨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社会共治失灵及其交互导致的食品安全治理失灵,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系统失灵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基于食品安全"监管困局"及其形成机制,定义社会系统失灵的概念和内涵,提出社会系统失灵的三个核心问题,即单纯依靠市场或政府治理不能解决社会系统失灵、单纯依靠社会共治不能解决社会系统失灵、单纯依靠正式或非正式治理不能解决社会系统失灵。在社会系统失灵三个核心问题基础上提出的解决社会系统失灵的公共政策方向及策略,包括震慑、惩罚与追溯等正式治理,风险交流、价值重构、重塑行为规则等非正式治理,及二者的动态混合治理,如信息技术与制度安排的混合治理等。对社会系统失灵的分析可以拓展到对产业政策治理、腐败治理和雾霾治理的分析中,提出社会系统失灵的治理与抵消性规则。  相似文献   

10.
刘瑜 《市民》2006,(6):105-107
写实主义,从爱情开始 我写了篇网恋小说《那么,爱呢》,但是有读者指出,这根本不是网恋小说,而是反网恋小说,甚至可以说是一篇反爱情小说。我同意这个说法,甚至愿意把它更深推一层,说它是个反理想小说。  相似文献   

11.
受时代风潮的影响,中国现当代作家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创作了五先十色的爱情小说.中国现当代爱情小说在价值观念、主题形态、表现手法等方面形成了同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明显差异.以家族为本位的爱的观念转变为以个性解放和个人幸福为目的的爱的观念,人成为思考一切问题的中心和判断一切问题的标准.爱的道德标准发生了显著变化,男权中心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和动摇.爱情小说开始由古典的故事情节型向现代的人物塑造型转变.作家们开始更加关注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对人物婚恋心理和动机的发掘.  相似文献   

12.
出于对民国危机的深刻理解,“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以“自我”为依托,以“伦理革命”为手段,由此构建出一套以自由、平等、灵肉合一为原则的现代爱情话语。不过,这一新生的现代主体也暴露出其局限:一方面,两性的平等自由必须经由个体的自我立法与自我约束,新的恋爱法则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道德-伦理秩序,“人格之爱”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在与落后、腐败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化的权力关系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以都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想象和模板的主体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挫败与打击。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从内部催生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具有独特创作个性和浓厚人文情怀的作家。两性关系是他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的一个切入口。师陀作品中的现代婚恋观表现为:理想的家庭生活,是以男女互爱为基础的、和平宁静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稳固的经济基础才能强大婚姻自身,但过度地追求金钱,也会毁灭爱情;理想的女性,既有传统美德,又具备主体意识。师陀设法在一种健康的婚恋关系中寻求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和解,因为它是整个人类获得幸福与和谐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具有独特创作个性和浓厚人文情怀的作家。两性关系是他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的一个切入口。师陀作品中的现代婚恋观表现为:理想的家庭生活,是以男女互爱为基础的、和平宁静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稳固的经济基础才能强大婚姻自身,但过度地追求金钱,也会毁灭爱情;理想的女性,既有传统美德,又具备主体意识。师陀设法在一种健康的婚恋关系中寻求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和解,因为它是整个人类获得幸福与和谐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当今大学生的恋爱观,引导其健康成长,对华南地区6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呈现出恋爱观念情感化、恋爱挫折应对情绪化、性观念理想化等特征,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究其原因有3个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高校婚恋观教育滞后、传统思维与现代思潮的交锋。提出高校应以人为本,通过加强责任感教育、逆商教育、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理智应对情感问题,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师在校生恋爱现象渐趋普遍,表现出谈恋爱比率上升,时间前移等一些特点,并随之产生“多角恋爱”现象增多,学生家庭负担增加,学业成绩下降等问题,寻求精神依托、从众心理等是促使大学生谈恋爱的主要因素。解决高现院校学生恋爱现象中各种突出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恋爱观,了解和接受健康、正确的有关恋爱知识。  相似文献   

17.
爱对于我们与其说是一种情感,不如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习得。应该让"爱"充满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但是现在我们对此还只能"心向往之",现在社会处处以利益为先,常常会阻隔我们通向爱的道路,从而使之变得异常荒芜,荆棘丛生。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浪潮中,儿童的生活却越来越远离了自然、嬉戏、童话与梦想。这使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让孩子们活在爱的氛围中是多么重要,让孩子们享受爱的教育,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相似文献   

18.
早期普罗小说"革命-恋爱"模式通过爱情"得"与"失"的叙述来体认和确证革命的超验性和权威性,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革命"克理斯玛"信仰,因而充满了"布局的欲望"。恋爱话语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表述功能,这既是"革命的艺术化"叙事理念展示,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渴望再生的普遍文化心理再现,更有隐身其后的现代文人追求"圣道"传统心态的在场。  相似文献   

19.
复辟时期是英国近代早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段,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婚外两性关系表现得较为突出。婚外两性关系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而社会中上层表现得最为充分。婚外两性关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并且,女性在婚外两性关系中已不完全是被动的角色。这一时期英国婚外两性关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道德伦理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娜拉”出走后的沉浮遭际,构成了中国现代爱情喜剧的主要题材特色。文章在归纳了中国现代爱情喜剧的发展线索之后,从社会性别角度,透视了出走“娜拉”的诸多尴尬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