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是处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处于青年期这一阶段的社会族类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是一个被特定时代赋予一定期待的群体。社会学把“青年”看作是社会化的一定阶段,认为“青年是从依赖成人的童年到能进行独立的、负责的成人活动的过渡”。社会发展和青年成长具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典型时期青年群体与主流社会意识相背离所产生的“偏离”现象的对比分析,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青年群体的“偏离”现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平等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就业机会的平等或待遇平等应当成为现代民主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劳工供大于求,资本供不应求,形成了“资本强势化”和“劳工弱势化”的局势,从而使劳工处于被动和被选择的地位。我国也不例外,一方面,保护投资的法律法规政策日趋完善,使资本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随之而起的网络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青年的生活中.网络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强势文化,它的产生以及在青年当中的广泛传播,与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现代青年价值观基本变化趋势相一致.在网络时代,对青年在网络文化中遇到的问题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传播的热点。文章使用深度访谈和辅助文本资料分析法考察“上海非遗青年”这一学生团体的媒介策展实践机制及其制度性动因。研究发现,自童年时代形成的文化记忆与品位和被升学制度承认的文化实践是“非遗青年”开展媒介策展实践的重要动因,媒介策展实践又使他们的原本不可见的文化记忆与品位转化为可见的文化资本。具体来说,“非遗青年”在童年时期通过家庭习得、培养原初审美品位,形成文化记忆;这些积累的文化记忆和步入高中后学校的文化承认分别作为内部和外部要素,激发他们创立非遗社团并利用社交媒介、公共空间策展实践传播非遗文化;这些媒介策展实践既不断激活和再现他们关于非遗的文化记忆,得到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体系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引领着和预示着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目前,青年的透支消费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方式之一,并且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应对当代青年的透支消费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青年过渡是指由青年向成年的过渡,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事件,并不都是平稳、顺利完成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这些变异的主要社会因素是什么?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秩序的影响又如何?鉴于目前的青年研究大多集中在青年期间存在的诸多问题上,本文认为应该更加关注青年由结尾时期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青年过渡研究应该着重考察社会变化如何影响青年过渡?有哪些理论和概念适用于理解青年过渡?我国对青年过渡的安排具有哪些特点?这些安排是在复制社会不平等还是在减少社会不平等?国家关于青年的政策是否为青年提供了良好的过渡安排?本文旨在对这一过渡过程提出一个浅显的社会学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大多在十八九岁以成年人的身份进入大学校园,在应试教育的现状下,大学生却并没有准备好成为一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大学新生的成人意识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已经长大成人,在享受社会权利的同时,需要履行社会义务、恪守社会责任,成为具有崇高品德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大学新生成人意识现状为切入点,研究大学新生成人意识养成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欧洲发达国家的青年就业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进入后工业社会的欧洲发达国家,也不得不面对为数众多且日渐增长的青年失业群体的困扰。为解决这一难题,欧洲各发达国家在各自国内以及在欧盟框架下,从调控青年劳动力的需求、供给和就业信息传导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各国青年就业的压力,在实践中总体效果良好。这些措施对我们解决国内青年就业问题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儿童需要获得保护 与成人相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不同于成人的特殊需求。同时,儿童在成人世界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需求常常会被成人所忽视。因此,对儿童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香港青年问题的逻辑起点源于青年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马克思和布迪厄关于关系与矛盾的分析视角以及他们所阐释的理论能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当前香港青年问题提供一种深度分析的模型。将香港社会当作场域来分析,当前香港青年问题有其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集中反映了不同力量的对抗较量,其核心诉求指向资本—权力。在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的历史性交汇时期,香港青年应跨越场域界限,消除隔离心态,顺势融入国家建设;跳出狭隘思维,不做沉默羔羊,主动释放正向能量;确立历史视野,积累强大资本,勇于扛起青春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