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部的崛起是美国在20世纪所发生的最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一,为多方所关注。“唯华府论”、“唯市场论”和“南部地理优势论”等观点对其成因的解释,都有值得商榷之处,历史地看,南部的崛起并不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区域平衡发展计划或市场自律的产物,而是“大萧条”以来各种内外因素互动的,制度变迁的结果,外因是打破南部社会传统机制的关键力量,而内因而是推动南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外因的诱导和内因的主导的复要而有机的结合所导致的制度变迁,是促使战后南部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作为历史上美国的落后地区,南部的崛起可为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提供资鉴。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和美国的西进运动不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过程中 ,必须涉及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即西部大开发与东部继续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现有人才与外来人才的关系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关系 ,劳动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关系 ,既得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人力资源开发与自然资源开发的关系 ,以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 ,才能圆满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的女性角色变迁 ,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本质上是根源于父权社会取代母系社会 ;具体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生殖观念变化、人口性别比变化、生物学因素等内因和男女有别的教育制度、森严的性别隔离制度、男淫女贞的不平等两性关系等外因共同作用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4.
孔雀向西飞     
西部地区不可能均衡开发,而只能采取非均衡的布局,走由不同区域非均衡发展逐步过渡到所有区域大致均衡的道路;西部开发不能采取平行向西推进的所谓“梯度战略”,而应该在北部、中部、南部分别确定三条线路,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进攻方向,按此线路向西打入三支“楔子”,此谓“三楔战略”;西部大开发要全力打破既有的恶性循环,增强西部地区对于市场资源和各种要素的吸引力,逐步改变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西部地区已经吃过一哄而起、乱采乱伐各种资源、造成资源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苦头。如果今天又借大开发之名一哄而起,很可…  相似文献   

5.
美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1949年以前)难作此评价。美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兴起的,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是在封建制度框架内进行的。美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多是出于政治目的。美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和商品经济相联系,而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则属小农经济的范畴,因此,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结局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发挥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改革开放“窗口”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体制改革、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实现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根本方面。西安作为我国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其在西北、西部乃至全国的独特的比较优势,使其可以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之一,发挥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窗口”作用。本文探讨了这种“窗口”的特征和作用,认为西安成为“窗口”是有坚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面对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西安要发挥“窗口”作用,必须在改革开放中有所突破,以这种突破性制度创新为西安的跨越或大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并且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改革开放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是一系列制度安排基于竞争而形成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制度与生物体生命一样存在着“启动-兴起-高峰-衰败-更替”的新陈代谢周期。“历史的终结”提出者弗朗西斯·福山从大历史视角重新反思美国的政治衰败,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成功政治取决于政府、法律和民主三者之间的均衡。制度生命周期视阈下美国政治衰败主要体现为四重维度:失衡的美国民主、基于理性选择的非理性政治、行政失灵与否决政治、基于两元合法性的美国宪政冲突。在制度生命力的竞争中,中国基于深厚而独特的东方文明,正建构一种不以西方文明为模板而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外因的决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因和外因这一对表明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同条件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按照传统的诠释,内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外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是一种非决定因素。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外因决定作用”这一观点。指出:外因可以起决定作用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不仅说明外因不能离开内因发挥作用,而且也揭示外因可以起决定作用的机理;承认外因的决定作用,并不意味着贬低或否定内因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论述了对外因的作用进行理论探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外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我们认为,这种“外因决定论”是值得商榷的。现代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赋予了我们一种多层次、多角度地透视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棱镜,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我们认为,只有以现代系统科学为审视点,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才有可能对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作一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西部开发先后勤经历三次,历时100多年,基本上实现了西部与北部和南部的平衡发展。采矿业先行是美国西部开发最初的基本动力,交通业的迅速发展是西部开发的催化剂;特色农业的发展是西部开发的基础;兴修水利和保护土壤保障了西部开发的持续进行,电子、航天等新兴工业的发展是西部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的区域优势是其持续开发的潜在优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西部开发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媒体话语中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变迁可概括为:转型、发展、崛起。"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贯穿始终。近年来"大国责任论""大国领导论""替代论"种种新论调亦纷纷出现。总的来看,美国媒体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多是负面的,具有较强的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和批评性。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无疑是中美主导经济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差异,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致使美国感到"威胁"和主导理念的不同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中国要"和平崛起",就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一现象,让世界读懂中国。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国家整个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恩施州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制定了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中,恩施州应该坚持“举西部旗、打民族牌、唱特色戏、建生态州”四位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这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恩施州的宏观实际所作出的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 ,由于内因 (制度安排 )与外因 (环境变迁 )的交相作用 ,美国外交决策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 ,出现了“私有化”趋势。在“私有化”趋势下 ,总统外交权力相对削弱 ,国会外交影响显著扩大。面对国会在外交上的“复兴”攻势 ,总统及其下属的行政当局不得不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然而 ,由于自身职能的特点和局限性 ,冷战后国会在外交上的能动性既不意味着国会在外交上的优势地位 ,也未根本改变总统主导外交政策的局面。尽管如此 ,在外交决策过程的“私有化”趋势作用下 ,国会的积极介入还是对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西部开发和中国西部开发的对比及借鉴美国西部的经济开发策略,对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提出了采取“梯度转移”与有条件的“增长极核发展”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生产函数一般表达式的拆解和分析,认为可从技术水平差异、资金投入水平差异以及劳动投入水平差异以及对导致这些要素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来分析深入推进西部开发中的梯度推移粘性。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环境、资本市场环境、劳动力方面、经济增长基础、体制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深入推进西部开发中梯度推移粘性产生的主要原因,认为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后的关键问题是理性看待地区差距拉大、转变西部经济发展方式和切实加强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百年发展是一个逐步现代化的历史过程。采用新制度主义的“历史分析”与“结构分析”范式以及“宏观结构—中层制度—微观行动者”解释框架,对该历史演进过程与发展轨迹进行分析,可将其划分为“探索期、发展期与改革期”三个时期以及“渐进式制度变迁的缓慢转型、激进式制度变迁的生存与回归、制度断裂、渐进式制度变迁的适应性再生产”的发展脉络。环境变迁与国家主导影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生成及实践,行动者的观念认知是制度变迁的动力,集体行动与认知制约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依赖。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仍面临如何实现类型发展、如何实现合作共治、如何实现特色发展以及如何加强制度供给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决定着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占地运动”是美国西部开发运动的重要一面。其持续时间长,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公共土地的法律处置及土地制度;由“占地运动”而出现的“占地法”,扩大了美国私人产权的内容;“占地运动”及相关法律促进了西部土地的流转,提高了西部土地的利用率。这有益于19世纪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和政界对“西部大开发”的看法各有所长。部分学者认为 ,西部大开发必须从“资源导向型”转向“市场导向型” ,从发展“产业优势”转向发展“竞争优势” ,从“国家指导”“国家推动”转向“国家诱导”“民间主导”模式。笔者认为这些看法值得商榷 ,因为西部大开发仍然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部分 ,不仅要考虑其作为改革所具有的一些共性问题 ,还应结合西部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不宜简单照搬东部改革的成功经验。对西部来说 ,目前的某些提法过于激进和理想化。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既是我国欠发达地区通过实施赶超战略缩小与东中部地区之间增长差距的重大举措 ,同时 ,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推行的一项公共政策又带有制度变迁特征。这种在信息传递、资源分配、动员方式以及选择领域带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方式 ,具有组织实施成本相对较低、长期收益显著的特点 ,强制性制度变迁应作为西部大开发制度变迁的基本途径。它既能解决西部大开发的近期收益低下与长期收益丰富的矛盾 ,又可以处理好资源行政配置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此外 ,市场经济条件下 ,也还要注意培育诱致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0.
美国西部在开发前是一片现代文明 几乎从未涉足的土地。那里有大草原、有荒漠、群山,还有半湿润的气候和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的印第安部族,原始、神秘而壮丽。经过大规模开发建设,西部经济迅速崛起,带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起飞,也为其他国家落后地区的开发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 1.“实业之冠”,交通运输业为先导。1862年7月,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太平洋铁路法案》,国会通过立法修筑第一条横贯美国大陆连结东西部的太平洋大铁道,美国西部铁路运输业从此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铁路修筑得到政府的慷慨支持,通过铁路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