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理论根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四个现代化是根据这一规律的要求提出来的。果真是这样吗? 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着重点是讲生产关系为什么必须变革,而不是讲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在这个规律的表述中,占第一位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主体;生产力则是客体,只处于被  相似文献   

2.
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的剖析要阐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阐明它的重要意义,首先就要对构成这一规律的基本要素、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等进行一些剖析。(一) 对构成这一规律的两个基本要素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所谓生产力,就是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它是由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几个要素所构成的。生产力表示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而劳动者则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所谓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总体,它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的指引下,在农业、工业、财贸等领域,在所有制形式、计划管理形式、经营管理形式、分配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例如,在农业方面,提出了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恢复和适当扩大自留地,发展农村副业;在国营企业中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在流通领域内开放集市贸易,产生了许多新的流通渠道;在城镇重视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由统负盈亏改为自负盈亏,适当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也走了一些弯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反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的根本的规律。过去由于对这个规律宣传不够和宣传的不够完整、准确,甚至有不妥当的论点即“反作用决定论”,加上“左”倾思潮等。我们曾反复出现了不顾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一味强调“大和公”,急于过渡,盲  相似文献   

5.
<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基本经济规律。但是,生产关系到底应当包括哪些内容,究竟怎样才算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还有必要进行探讨。生产关系一般讲来就是社会中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物质关系。但这仅仅是一种狭义的而且是抽象的说法。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它应当包括社会中一切与生产和劳动发生关系的诸因素的组织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来,似应包括以下几种形态:  相似文献   

6.
读了《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二期上发表的关梦觉同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商榷》一文之后,引起一点看法,有的地方与关梦觉同志的认识不同,请关梦觉同志和大家指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理论界对于什么是社会生产关系,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是坚持斯大林的三分法;一是否定三分法,主张四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论。无论是三分法还是四环节论,对社会生产关系究竟怎样才适合生产力发展,怎样又不适合生产力发展,如何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始终适合生产力发展等问题,都没有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这是生产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之一。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个论述既是对以往有关生产关系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精辟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发展。但是,自决定发表以来,对这一论述中深刻而丰富的内容,如模式问题,阶段的划分问题,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问题等,还缺少深一步的研究,这是生产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之二。从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发表,人们普遍使用了大量的同生产关系有关的经济范畴,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模式,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所有制结构,经营方式等等。其含义有的一直比较模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是模糊不清,这是生产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之三。我认为社会生产关系是分层次的;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内容、特点与功能;各个层次之间是紧密联系与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济经规律,如同对于一切事物一样,我们处于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对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经过三十余年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应该说我们需要对之加以再认识。特别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有生产资料与生产者相结合的不同的具体形式,有生产资料占用权的不同的具体形式,有按劳分配的不同的具体形式。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实行了联产计酬责任制,而责任制本身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具体形式,国营经济也正在建立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的具体形式也不拘一格;不论是国营经济还是集体经济,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出现了具体形式多样化的经济联合体,等等。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采取多样化的具体形式,使我们对生产  相似文献   

9.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活动。人类社会的生产有两个方面: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各种社会形态的共同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各个社会共同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建立在对这一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对这一规律在各个社会的具体表现的阐述,也是对这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历来肯定,社会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而生产力同生产关系即社会生产的基本因素.二者间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成份.所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就他们从事社会生产和进行阶级斗争而言的.但是多年以来,史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存在重生产关系而轻生产力、重阶级斗争而轻生产斗争的研究倾向,并且在有关生产力的问题上存在争论,至今未彻底解决.因此,今天从探讨生产力出发来全面分析这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仅提出几个方面的问题,就正于大家.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尚乞专家与读者不吝示教.  相似文献   

11.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就是按照这一规律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必然地向前发展着。而在这一规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发展要求,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是什么呢?按照通常讲法,生产力的性质就是指生产工具的性质,即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进行生产。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之所以不同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就是因为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一个使用的是手工工具,一个使用的是机器。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以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农村中生产责任制的出现和迅速普及,决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农业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理论上剖析农业中生产力的状况究竟如何决定着生产责任制的形式;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判别生产责任制形式是否符合生产力的状况,从而使我们在实践中能够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与当时当地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13.
平心先生在本刊发表了“四論生产力性质”一文之后,引起上海学术界和各地读者的注意,要求对平心先生所提出的关于生产力性质問题的論点展开討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特于三月十七日、二十一日,举行了两次座谈会,由平心先生作了六个小时的发言。现将經过平心先生亲自修改整理的发言記录稿全文照登,供大家討論。会后,本刊又收到范定九、束世澂两先生的文章,亦一併在这里发表。上海社联将继續召开座談会对生产力问题展开討論。本刊亦将根据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鳴”方針,充分提供篇幅,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参加討論。  相似文献   

14.
<正> 五十年代我们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伟大成功,实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牺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良好影响。这是绝大多数人、特别是亲身经历过三大改造的人们的共同感受,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绝不是  相似文献   

15.
自《经济研究》1979年第8期发表孙冶方同志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以来,经济学界围绕着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认识斯大林和恩格斯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个讨论对改革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加快四化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谈到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问题时说:“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总的说来还比较低,又很不平衡,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的同时并存。”这一论断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当代理论和现实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不否认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的直接联系,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也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同样是一条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将其纳入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体系,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人民公社这种崭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已经经历了从初生到成长、壮大的发展过程,显示了它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以它辉煌的光焰照耀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前景。人民公社之具有极大优越性,主要由于它在现阶段所实行的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这一根本制度,适合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的性质,既克服了原高  相似文献   

19.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出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表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生产关系还有与生产力不相适合的情况和方面。因此,在二者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客观上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合。那么,以什么为标志去衡量和测定一种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呢?过去一般概括地表述为:“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要看它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促进作用大小。”毫无疑问,这一概述,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但是,这一表述过于空泛、抽象和简单化。因而,一、往往容易…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农村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排除“左”的思想干拢,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例如,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田间管理包产到劳力责任制、集体承包和个人承包混合责任制,等等)。农业责任制的建立和实行,迅速地改变着农村的落后面貌,农民群众欣喜地走上了治穷致富的道路。农业生产责任制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是因为它适合我国农村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觉悟程度,严格地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这一客观绎济规律(简称“一定要适合”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